膀胱癌治療研究發現新突破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薑昊文教授實驗室團隊在膀胱癌治療研究中獲得了重要進展。研究團隊於(yu) 2022年1月在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療)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原創性研究論文,報道膀胱癌治療研究的新突破。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團隊的主力楊宸醫生。Molecular Therapy是由美國基因與(yu) 細胞治療學會(hui) (ASGCT)於(yu) Cell出版社發行,是基因轉移和基於(yu) 細胞療法的開發以糾正遺傳(chuan) 和獲得性疾病的研究領域的領先期刊,2021年影響因子為(wei) 12.910。
研究人員在這項基於(yu) 90名膀胱癌患者的臨(lin) 床基礎研究中,提供了大量研究數據和分析,首次證實了外泌體(ti) 衍生環狀RNA能夠通過促進膀胱癌惡性表型和抗腫瘤T細胞耗竭從(cong) 而促進膀胱癌的進展。論文還揭示了同時通過評估外泌體(ti) 內(nei) 環狀RNA的表達水平能夠為(wei) 患者製定更為(wei) 合理的治療決(jue) 策,並基於(yu) 外泌體(ti) 為(wei) 膀胱癌的治療增加新的“武器”。
楊宸醫生介紹,手術聯合以鉑類藥物為(wei) 主的化療為(wei) 目前主要的膀胱癌治療手段。在患者對化療耐藥後,免疫治療能夠增加約20%患者的抗腫瘤T細胞的功能從(cong) 而使膀胱癌的進展緩解。因此,膀胱癌的患者,部分能夠從(cong) 化療聯合免疫治療中獲得較好效果,原因是與(yu) 這些患者體(ti) 內(nei) 抗腫瘤T細胞的活性有密切相關(guan) 。為(wei) 了找到能夠激活抗腫瘤T細胞的“抗癌隊友”,研究團隊通過一係列的高通量測序終於(yu) 找到了抑製抗腫瘤T細胞的“壞分子”——環狀RNA TRPS1。團隊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個(ge) “壞分子”能夠通過穀氨酰胺代謝通路調節細胞內(nei) 穀胱甘肽的含量從(cong) 而使抗擊膀胱癌的“主力”抗腫瘤CD8+T細胞的功能受損。而通過外泌體(ti) 能夠降低環狀RNA TRPS1的含量,從(cong) 而精準破壞膀胱癌的“救星”。如果患者體(ti) 內(nei) 鑒定到了大量的環狀RNA TRPS1,意味著膀胱癌的複發轉移的惡性程度較強,抗腫瘤免疫功能可能受損,此時免疫治療會(hui) 獲得較好的效果。
楊宸醫生還解釋,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下一步臨(lin) 床基礎實驗。目標是通過精準靶向這個(ge) 重要抓手為(wei) 提高膀胱癌的免疫治療效果提供幫助。
論文第一作者楊宸醫生是複旦大學外科學博士,現為(wei)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泌尿外科醫師。到目前為(wei) 止已經發表SCI論文32篇,被他人引用超過五百次。楊宸醫生還參與(yu) 發明了兩(liang) 項專(zhuan) 利(發明專(zhuan) 利:ZL 2018 1 0527720.1)(實用新型專(zhuan) 利:ZL 2019 2 2026203.9)。他在2021年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