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羅源縣創新就業服務機製 崗位信息送到村民家門口
福建羅源縣創新就業(ye) 服務機製,崗位信息送到村民家門口——
就業(ye) 驛站辦到村上
核心閱讀
為(wei) 解決(jue) 企業(ye) 招工和農(nong) 村勞動力求職間的“信息差”,羅源縣自2022年4月起打造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搭起企業(ye) 與(yu) 求職者之間的溝通橋梁。與(yu) 此同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ye) 技能培訓,實現培訓與(yu) 就業(ye) 、培訓與(yu) 企業(ye) 崗位要求無縫對接。
練玉傑是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上長治村的村民,上班的地方百穀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就在村口,步行不到10分鍾。這是一家以海鮮菇生產(chan) 為(wei) 主的食用菌企業(ye) 。練玉傑平時的工作就是跟食用菌“打交道”。趕上銷售旺季,清晨6點,練玉傑就會(hui) 早早出家門。來到公司熟練穿戴上防塵工裝,練玉傑開始打包產(chan) 品,下午之前,這些新鮮的海鮮菇將擺上超市的貨架。“家門口找到這份工作,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孩子,我很滿意。”練玉傑說。
練玉傑的滿意,源自福建羅源縣創新就業(ye) 服務機製——
一方麵,企業(ye) 需要精準招工;一方麵,農(nong) 村勞動力信息獲取不暢。針對農(nong) 村求職就業(ye) 麵臨(lin) 的“信息差”,羅源縣自2022年4月起打造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搭起企業(ye) 與(yu) 求職者的溝通橋梁,把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
便利——
村口聊出來的工作
“我這份工作,是在村口聊出來的。”站在生產(chan) 線上,練玉傑一邊麻利地處理著海鮮菇,一邊打開了話匣子。年過40歲的練玉傑,曾因照顧孩子而在家待業(ye) 了幾年,“現在家裏兩(liang) 個(ge) 孩子都上了中學,我的空閑時間多了,就想著找個(ge) 活幹幹。”
2022年4月,羅源創新設立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上長治村裏村民黃琴經營的小賣部,成為(wei) 首批服務點之一。2022年5月初,飯後在村口閑聊的練玉傑,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黃琴。“原本隻是隨口一聊,沒想到她立刻登記了我的意向。”練玉傑回憶,“不到3天,就回複我村口的食用菌企業(ye) 有用工需求。”
離家近、時間靈活,練玉傑對眼下的這份工作很滿意。“我們(men) 包裝產(chan) 品采取計件製,多做多得,工作時間比較靈活。”練玉傑說,如今每個(ge) 月平均能掙3000多元,早晚還有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
談及村級服務點的招工模式,企業(ye) 同樣豎起大拇指。“以往我們(men) 通過網站等渠道招聘,招工周期較長。現在直接把用工需求送到村頭,效率大大提高了。”百穀農(nong) 業(ye) 負責人於(yu) 豔介紹。
同時,村級服務點招工提升了本地勞動力的就業(ye) 比例。“春節這樣的節假日,正是我們(men) 生產(chan) 銷售的旺季,外地員工過多就很難保證開工。”於(yu) 豔說,通過村級服務點吸引到周邊勞動力,企業(ye) 用工穩定性增強,用工成本也隨之降低。
“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的設立,旨在有效疏通就業(ye) ‘毛細血管’,實現真正的穩崗促就業(ye) 。”羅源縣人社局局長黃雲(yun) 峰介紹,目前羅源縣已建成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80個(ge) ,覆蓋全縣11個(ge) 鄉(xiang) 鎮。
精準——
小投入撬動大效益
讓求職者與(yu) 企業(ye) 雙雙點讚,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是如何實現的?“政府主導、市場發力,實現小投入撬動大效益。”黃雲(yun) 峰道出秘訣。
走進黃琴經營的小賣部,店門口擺放的招工企業(ye) 簡介凸顯著服務點特色,櫃台下厚厚的台賬則記錄著求職信息。“我們(men) 將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設立在村便利店、快遞站、村委會(hui) 、社區等公共場所,充分利用這些地點人流量集中、信息暢通的優(you) 勢,讓農(nong) 村勞動力更容易接收到就業(ye) 信息。”黃雲(yun) 峰表示。
就業(ye) 服務驛站主要負責提供現場求職人員崗位推薦、求職登記等服務,建立農(nong) 村勞動力“求職信息池”;羅源縣人社部門則通過與(yu) 用工企業(ye) 對接,建立了“用工需求庫”。
“求職信息池”與(yu) “用工需求庫”雙雙建立,為(wei) 了提高效率和精準度,羅源縣同時引入市場機製,委托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組織協調服務點與(yu) 企業(ye) 的對接工作。
暢通就業(ye) 微循環,變“人找服務”為(wei) “服務找人”,羅源縣還創新設立激勵政策,對成功推介新就業(ye) 勞動力且穩定就業(ye) 3個(ge) 月以上的,村級服務點獎補300元,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獎補200元。
“對於(yu) 村級服務點,推介成功即有獎勵;對於(yu) 中介機構,獎補之外更增加了與(yu) 企業(ye) 的溝通,擴大了自身影響。”黃雲(yun) 峰表示,政府投入不大的“小獎補”,撬動了各方力量對就業(ye) 服務的大投入。
據統計,就業(ye) 服務驛站村級服務點自2022年4月份運行以來,接受各類就業(ye) 谘詢3300多人次,向求職人員推送相關(guan) 崗位2898個(ge) ,帶動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2322人,實現群眾(zhong) 就近就地就業(ye) 增收的同時,也緩解了企業(ye) 用工難的問題。
服務——
培訓讓就業(ye) 更安心
羅源縣白塔鄉(xiang) 南洋村人氣十足。以村景風光為(wei) 背景,身著佘族傳(chuan) 統服飾,手拿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餘(yu) 茹夢麵對網絡直播鏡頭侃侃而談。很難想象,就在半年前,她還對網絡銷售一竅不通。
餘(yu) 茹夢原本經營一家茶葉店,最近一年多她動了開網店的心思,“總是聽別人說開網店,可我從(cong) 沒接觸過,不知道從(cong) 哪做起。”
2022年7月,餘(yu) 茹夢通過家門口的服務點,聽說並報名了網絡營銷課程,6天時間的培訓,為(wei) 她開啟了新的方向。
提升勞動力素質,職業(ye) 技能是關(guan) 鍵。“不僅(jin) 提供就業(ye) 服務,技能培訓也成為(wei) 就業(ye) 服務驛站的重要一環。”黃雲(yun) 峰介紹,“一方麵,通過就業(ye) 服務驛站收集建立技能培訓需求清單,定期發送至縣職業(ye) 技能指導中心,幫助求職者精準匹配培訓資源;一方麵,收集企業(ye) 用工需求,開展對口的職業(ye) 技能培訓,並給予取得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的人員‘見證補貼’,實現培訓與(yu) 就業(ye) 、培訓與(yu) 企業(ye) 崗位要求無縫對接。”2022年6月以來,已與(yu) 企業(ye) 聯合開展“訂單式”培訓411人;開展網絡營銷師培訓25期,培訓人員1243人。
“在網絡營銷培訓課上,我與(yu) 其他三個(ge) 姐妹一拍即合,決(jue) 定開始網絡賣貨。”餘(yu) 茹夢說。拍短視頻、直播帶貨……如今她們(men) 的網店不僅(jin) 銷售茶葉等特產(chan) ,更推介村裏的好風景,南洋村成為(wei) 農(nong) 家樂(le) 、露營遊的熱門地;餘(yu) 茹夢的項目更成為(wei) 政府扶持的重點對象,培訓結束後還安排專(zhuan) 人一對一指導。“我們(men) 的目標是年營業(ye) 額達到50萬(wan) 元。”指導老師楊小浪自信表示。
羅源縣就業(ye) 服務驛站還在不斷創新升級——
立足縣內(nei) 人口最為(wei) 集中的鳳山鎮與(yu) 鬆山鎮,羅源縣打造就業(ye) 服務驛站總站,在村級服務點的基礎上設立崗位信息發布、政策谘詢、網上業(ye) 務辦理、勞動維權等區域,打造一站式全職業(ye) 周期服務鏈條。
同時,羅源縣正在開發“求職一體(ti) 化”智能服務係統。屆時,求職人員可以通過係統精準快速查找目標崗位,實現“一站式”自助服務。(人民日報 記者 鍾自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