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渡過情緒關,父母和孩子應該這樣做

發布時間:2023-02-24 15: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men) 的言行會(hui) 對孩子產(chan) 生巨大影響,父母之間的關(guan) 係、相處模式也會(hui) 影響孩子情緒的變化。父母經常吵架、鬧離婚,容易導致孩子產(chan) 生焦慮、自卑、易怒、恐懼等情緒問題。

  一天,廣東(dong) 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以下簡稱“廣東(dong) 12355”)接到陸女士(化名)打來的電話。接聽來電的廣東(dong) 12355心理谘詢師林楚瑞回憶,當時陸女士情緒激動,語速很快,還偶有抽泣的聲音。陸女士表示,自己的婚姻出現問題,15歲的兒(er) 子黎同學(化名)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希望父母複合。孩子多次找爺爺奶奶說情,在學校也無法靜下心來學習(xi) ,整個(ge) 人變得特別焦慮、易激惹、注意力無法集中。後來由於(yu) 情況惡化,黎同學無法在學校繼續上課,辦理了休學,休學後情況更糟,一直處於(yu) “躺平”的狀態。

  經醫院診斷,黎同學為(wei) 中度抑鬱,但他不願意配合治療。陸女士做了很多努力,最後求助廣東(dong) 12355,希望平台介入幫助孩子。

  綜合評估後,廣東(dong) 12355將該工單委派至地市團委,為(wei) 黎同學提供線下跟進服務,進行心理輔導。

  林楚瑞說:“對於(yu) 15歲的黎同學來說,父母離婚是一個(ge) 很大的挑戰。他的擔心、難受沒處訴說,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對周圍事物特別敏感,很容易感到煩躁、被激怒,有時候情緒又十分低落,經常發呆。”

  林楚瑞分別從(cong) 父母和孩子兩(liang) 個(ge) 角度,為(wei) 黎同學一家進行疏導。

  “麵對離婚,你的內(nei) 心很委屈,同時又擔心孩子的狀況。”林楚瑞對陸女士的感受表示理解:“你麵對困難,沒有消沉,而是積極應對,你是孩子學習(xi) 的榜樣。但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你整天在孩子麵前抱怨,數落伴侶(lv) 的不好,孩子也會(hui) 沉浸在這種氛圍之中。”林楚瑞說。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人生的選擇不止一種。”林楚瑞表示,陸女士要告訴孩子,不是隻有爸爸媽媽在一起才能幸福,與(yu) 其兩(liang) 個(ge) 人待在一起整天吵架,離婚後友好地相處和互動也許對孩子更好。同時,陸女士也要讓孩子相信,父母對他的愛不會(hui) 因為(wei) 離婚而減少。

  林楚瑞建議陸女士在做好家庭支持的同時,善用學校和社會(hui) 支持係統。請孩子信任的老師和關(guan) 係好的同學、朋友關(guan) 心支持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生活的美好。

  對於(yu) 黎同學,林楚瑞除了安撫他的情緒,引導他尊重父母的選擇,看到更多可能外,還建議他多幫父母做家務或提供父母需要的其他支持。這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價(jia) 值的,有利於(yu) 改善他“躺平”的狀況。

  經過7個(ge) 多月的跟蹤輔導,黎同學漸漸接受了父母要離婚的事實,抑鬱、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他重新回到校園繼續學業(ye) ,和母親(qin) 的關(guan) 係也變得越來越好。最後,陸女士以“10分”滿意的評價(jia) 同意結束谘詢。

  由於(yu) 家庭關(guan) 係的變化,出現焦慮、憤怒、抑鬱等情緒問題,黎同學並非個(ge) 例。麵對情緒問題,林楚瑞認為(wei) ,我們(men) 首先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培養(yang) 成長型思維;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學會(hui) 看到更多的可能。其次,學會(hui) 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出現微笑抑鬱狀況的人,心裏明明很壓抑,卻總是笑著麵對他人。他們(men) 自己的情緒非但沒有得到疏解,反而累積下來,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林楚瑞表示,我們(men) 也可以通過找人傾(qing) 訴、閱讀、聽音樂(le) 、親(qin) 近大自然、向專(zhuan) 業(ye) 人士尋求幫助等方式,幫助自己放鬆下來。

  情緒問題不是矯情,也不是軟弱,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映射。麵對青少年情緒問題,廣東(dong) 12355持續發力,助力青少年渡過難關(guan) 。

  自2017年以來,廣東(dong) 12355累計辦理線下個(ge) 案5058個(ge) ,幫助2.45萬(wan) 名青少年修複家庭關(guan) 係,被納入2023年廣東(dong) 省十件民生實事。2019年,廣東(dong) 12355入駐廣東(dong) 省政府打造的移動政務服務平台——粵省事青少年求助心理板塊,青少年可以通過線上交流,全天候為(wei) 情緒問題求助解惑。同時組建心理谘詢專(zhuan) 家團隊,通過視頻方式為(wei) 青少年提供“一對一”線上服務。

  此外,以“青春自護”“中高考減壓”“開學第一課”等活動為(wei) 抓手,廣東(dong) 12355常態化組織12355“五進”活動,組織心理谘詢師進校園、進農(nong) 村、進社區、進企業(ye) 、進機關(guan) ,主動麵向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為(wei) 青少年提供心理測評、心理谘詢等服務。通過廣東(dong) 共青團等團屬新媒體(ti) 矩陣,發布與(yu) 青少年心理健康、親(qin) 子關(guan) 係、情緒疏導等相關(guan) 內(nei) 容。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每周推出“在+安心”專(zhuan) 欄,通過邀請資深心理谘詢師以青少年高發的心理問題為(wei) 切入點,提供意見建議。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