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光伏技術突圍:電池革新成利潤再分配關鍵變量

發布時間:2023-02-24 15:19:00來源: 證券日報

  記者 殷高峰 賀王娟

  2月23日,光伏設備板塊漲幅居前,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收盤,該板塊指數漲幅達2.83%。多個(ge) TOPCon電池概念股飄紅,鈞達股份漲停,隆基綠能、東(dong) 方日升、晶科能源等均漲超3%。

  “近兩(liang) 年來,主流P型電池轉換效率遭遇瓶頸。相較之下,不管是N型的TOPCon、HJT電池,還是HPBC、鈣鈦礦電池等,都具有效率更高和低衰減的特性,單位麵積發電量大,具有更大潛力和市場空間。”萬(wan) 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光伏電池的技術迭代已經成為(wei) 當前光伏行業(ye) 的焦點,這也是鈣鈦礦等新型電池概念近期廣受關(guan) 注的原因之一。

  上遊矽料價(jia) 格企穩

  電池技術成業(ye) 內(nei) 新焦點

  節後小幅反彈的矽料價(jia) 格近期企穩。據矽業(ye) 分會(hui) 2月2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周國內(nei) 單晶複投料價(jia) 格區間為(wei) 22.2萬(wan) 元/噸至24.8萬(wan) 元/噸,成交均價(jia) 為(wei) 24.24萬(wan) 元/噸,周環比維持不變;單晶致密料價(jia) 格區間為(wei) 22.0萬(wan) 元/噸至24.6萬(wan) 元/噸,成交均價(jia) 為(wei) 24.01萬(wan) 元/噸,周環比維持不變。

  矽業(ye) 分會(hui) 分析稱,從(cong) 市場供需和市場情緒角度看,短期內(nei) 矽料價(jia) 格的走勢理論上可持穩運行。此外亦有市場分析機構稱,近期多晶矽價(jia) 格重心下移,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預計2月底至3月初,多晶矽成交價(jia) 格可能會(hui) 有下調,從(cong) 而帶動矽片、電池、組件降價(jia) 。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wei) ,今年光伏產(chan) 業(ye) 原料價(jia) 格重心將下移,上遊矽料企業(ye) “躺賺”的情況即將成為(wei) 過去式。而新的電池技術將是決(jue) 定產(chan) 業(ye) 鏈利潤分配的關(guan) 鍵,今年以來被“爆炒”的鈣鈦礦、HJT、TOPCon等電池技術,無不顯示了資本對新電池技術的激烈角逐。

  據捷佳偉(wei) 創消息,2022年下半年至今,捷佳偉(wei) 創依托真空鍍膜技術與(yu) 精密設備設計能力,已向十多家光伏頭部企業(ye) 和行業(ye) 新興(xing) 企業(ye) 及研究機構提供鈣鈦礦裝備及服務,訂單金額超過2億(yi) 元人民幣。

  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電池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旋律。隨著時間推移以及技術更新換代,P型PERC電池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正在逐漸臨(lin) 近“天花板”。為(wei) 進一步提升電池效率、降低電池成本,光伏廠商們(men) 開始尋找新一代電池技術,以N型矽為(wei) 基底的電池片憑借更高的轉換效率開始受到關(guan) 注。

  具體(ti) 來看,目前的新一代電池技術主要有HJT、TOPCon、IBC以及鈣鈦礦等。

  屈放表示,TOPCon型電池具備短期成本優(you) 勢,其生產(chan) 線與(yu) 原來的P型生產(chan) 線有70%的重合度,因此不用新建生產(chan) 線。但其較低的電池轉換效率以及較高的不良率不利於(yu) 長期市場競爭(zheng) 。而HJT型電池優(you) 勢在於(yu) 其工藝流程短,產(chan) 品良品率高,電池轉換效率較高等。但成本是該技術最大劣勢,不僅(jin) 需要重新建設生產(chan) 線,且在生產(chan) 過程中,無論是低溫銀漿還是矽片薄片化,成本都遠高於(yu) TOPCon型電池。因此未來HJT電池能否在市場中立足,主要取決(jue) 於(yu) 能否快速有效降低成本。

  對於(yu) 鈣鈦礦技術,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不會(hui) 對矽晶電池技術產(chan) 生衝(chong) 擊。雖然經曆了十餘(yu) 年發展,鈣鈦礦電池轉化效率獲得突破,但由於(yu) 不穩定性高、無法實現大尺寸生產(chan) ,業(ye) 內(nei) 認為(wei) 實現量產(chan) 至少仍需5年至8年。

  新型電池逐步量產(chan)

  誰將率先突圍?

  在新一代電池技術的角逐中,誰將率先突圍?業(ye) 內(nei) 普遍看好TOPCon電池。

  “對於(yu) 光伏行業(ye) 來說,降本增效、降低度電成本是行業(ye) 發展的首要法則。”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目前情況看,未來三到五年時間,TOPCon有可能取代PERC電池技術的主流地位。隆基綠能的HPBC電池是差異化定位產(chan) 品,主要針對分布式市場,隨著未來技術方麵進一步成熟、良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有望實現成本比PERC以及TOPCon更低。

  海通證券表示,截至目前,TOPCon已投產(chan) 69.75GW,規劃待建產(chan) 能近474GW。2023年至2025年為(wei) TOPCon擴產(chan) 高峰期,2023年TOPCon設備行業(ye) 市場空間359億(yi) 元。

  “公司在TOPCon、HJT、IBC等先進電池技術上都有研發投入,保持全球領先並連續刷新世界紀錄。”隆基綠能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單結晶矽電池的理論效率是29.4%,實驗室極限效率為(wei) 28%,量產(chan) 效率為(wei) 26%至27%。公司一直在尋找通過低成本實現該路徑的電池技術,目前在積極推進中。

  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認為(wei) TOPCon是一個(ge) 過渡性技術路線。HPBC電池是公司針對分布式市場打造的差異化電池技術,轉換效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晶矽光伏電池最高的轉換效率紀錄就是隆基綠能創造的26.81%,打破了日本企業(ye) 保持了5年的世界紀錄,相關(guan) 技術為(wei) HJT電池技術。”沈文忠表示,技術路線並無好壞,每個(ge) 公司各有定位,要根據具體(ti) 情況去選擇。目前TOPCon技術相對成熟,但三年到五年之後,HJT電池技術或是晶矽電池的主流選擇。

  “對於(yu) 光伏企業(ye) 而言,技術就是生命,如果企業(ye) 沒有在技術換代中及時跟上,很有可能會(hui) 被市場淘汰。”屈放表示,企業(ye) 在進行技術路線選擇時首先應該考慮在成本上能否占據優(you) 勢。目前無論是TOPCon型和HJT型,都急需進一步降低成本,誰先獲得成本優(you) 勢,就能夠占據市場份額。

  “同時,選擇技術路線要有戰略眼光。技術是否實現突破、什麽(me) 時候能夠突破、突破過程中是否能做到核心材料可控,企業(ye) 需做到心中有數。”屈放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