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業成為優勢產業 數字中國建設駛入快車道
數字中國建設駛入快車道(銳財經)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ti) 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分析人士認為(wei) ,未來數字技術將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更多新動力、新機遇。
數字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建設數字中國”是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詞之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和深遠影響。
“數字技術是信息時代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要素。”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說,當前,數字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國內(nei)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1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45.5萬(wan) 億(yi) 元,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數字經濟發展質量大幅提升主要體(ti) 現在幾方麵:一是體(ti) 係化,數字產(chan) 業(ye) 應成為(wei) 縱向貫通、橫向打通的綜合產(chan) 業(ye) 體(ti) 係;二是數字技術提升,比如在芯片、操作係統等方麵要有所突破,形成自主數字技術能力。另外,數字基礎設施應有所完善,數字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將實現優(you) 化。”盤和林說。
按“2522”整體(ti) 框架進行布局
目標既定,如何落實?《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ti) 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ti) 係“兩(liang) 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yu)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ti) 係和數字安全屏障“兩(liang) 大能力”,優(you) 化數字化發展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環境”。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2522”整體(ti) 框架將數字中國建設路徑具象化,更為(wei) 通俗易懂,也讓《規劃》的具體(ti) 要求具備可執行性,有助於(yu) 數字中國建設駛入快車道。
從(cong) 數字中國的“根基”看,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要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規劃》提出,係統優(you) 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dong) 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通信、算力、數據市場等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具有公共屬性,應該著手完善基建配套,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盤和林說。
去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批複同意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此前,4部門已批複同意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四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東(dong) 數西算”工程不僅(jin) 能帶動投資,還將給西部帶來信息技術、綠色能源等產(chan) 業(ye) 發展機會(hui) 。
大力推動“數實融合”
正值春耕時節,田間地頭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農(nong) 田上方,植保無人機“嗡嗡”飛過,所經之處,一層薄薄藥霧隨之灑落——借由視覺智能精準噴灑等技術,農(nong) 民種田變得更加高效。這正是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的成果。
《規劃》提出,要全麵賦能經濟社會(hui) 發展。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研究製定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同時,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在農(nong) 業(ye) 、工業(ye) 、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互聯網產(chan) 業(ye) 、通信產(chan) 業(ye) 、服務器產(chan) 業(ye) 、芯片產(chan) 業(ye) 、數字軟件產(chan) 業(ye) 等,都是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盤和林說,在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的同時,還要大力推動“數實融合”,圍繞精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等方麵,推進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融合創新。
從(cong) 消費端到生產(chan) 端,“數實融合”趨勢不僅(jin) 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也成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的新動能。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wei) ,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能夠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產(chan) 生更大價(jia) 值。要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加快不同類型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將發展機遇和增長潛力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成果和效益。(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廖睿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