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健康險發展“失速” 業界:勿紮堆低端市場

發布時間:2023-03-15 10:42:00來源: 證券日報

  雖然百萬(wan) 醫療險、惠民保等短期健康險市場十分熱鬧,但健康險市場的主戰場還應當是中高端醫療保險,特別是長期醫療保險市場。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根據2022年的數據,重疾險新單已經出現四連降。”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cong) 保險行業(ye) 健康險整體(ti) 發展來看,目前仍麵臨(lin) 增長“失速”的煩惱。

  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建言,健康險消費應該是短期、中期和長期兼顧,多層次平衡發展。對保險機構而言,切忌紮堆短期低端市場,同時必須推進保險產(chan) 品和健康管理的融合;對消費者而言,要有科學的消費理念,避免完全用短期保障替代長期保障,防止老年保障缺失。

  人身險公司健康險負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行業(ye) 健康險保費收入8653億(yi) 元,同比增長2.4%,增速較2021年進一步下降。同時,人身險公司和財產(chan) 險公司的保費增速明顯分化。其中,人身險公司去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約為(wei) 876.5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降3.36%;財產(chan) 險公司去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約1580億(yi) 元,同比增長14.66%。

  對此,樂(le) 橙雲(yun) 服執行總裁魯田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居民的儲(chu) 蓄意願增加而消費意願下降,部分健康險的消費需求短期內(nei) 被抑製。從(cong) 保險產(chan) 品配置和客戶端結構來看,一、二線城市居民的重疾險配置的比例較高,同時,百萬(wan) 醫療險以及惠民保的出現和普及,降低了部分消費者的保險配置需求。從(cong) 產(chan) 品端來看,健康險市場缺乏創新,主要依靠產(chan) 品迭代和拚價(jia) 格的方式來競爭(zheng) ,邊際效應遞減,目前市場上仍然缺乏真正能鏈接保險與(yu) 健康生態的創新型產(chan) 品,這是健康險市場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我國健康險市場經曆了兩(liang) 次較為(wei) 明顯的消費降級,導致重疾險新單持續下滑,健康險整體(ti) 保費滯漲。”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兼瑞再北分原總經理陳東(dong) 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健康險分為(wei) 重疾險和醫療險,前者具有保險期限長、保費較高等特點,後者具有保額高、保費低、期限短等特點。

  陳東(dong) 輝表示,重疾險和醫療險本質上是不同的產(chan) 品和不同的作用,但反映在市場終端,就會(hui) 出現替代效應,件均保費低的保險替代了件均保費高的產(chan) 品,疊加近年來人們(men) 對未來收入預期謹慎,消費意願下降等因素,最終導致上述結果。

  短期健康險承保虧(kui) 損多

  相關(guan) 數據顯示,健康險行業(ye) 賠付率並不算高,但多家險企健康險承保虧(kui) 損,出現分化現象。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納入統計的56家財險公司中,賠付率超過100%的有8家,賠付率在70%至100%的有5家,賠付率在50%至70%的有11家,賠付率在20%至50%的有23家,其餘(yu) 公司賠付率低於(yu) 20%。同時,納入統計的81家壽險公司中,賠付率超過100%的有1家,賠付率在70%至100%的有8家,賠付率在50%至70%的有5家,賠付率在20%至50%的有44家,其餘(yu) 公司賠付率低於(yu) 20%。

  從(cong) 行業(ye) 整體(ti) 來看,個(ge) 人短期健康險賠付率並不算高,但從(cong) 經營結果來看,不少險企健康險承保虧(kui) 損。“主要問題還是在費用率上。”陳東(dong) 輝表示,財險公司開展個(ge) 人短期健康險這種“量大麵廣”的業(ye) 務比較依賴互聯網平台等第三方渠道,付出的成本也較高。同時,除了個(ge) 人短期健康險,部分險企還經營大病保險、惠民保等團體(ti) 健康險,這些業(ye) 務多帶有政策屬性,這些業(ye) 務的賠付率大多比較高,這也是造成險企健康險經營虧(kui) 損的一個(ge) 原因。

  “目前我國商業(ye) 健康保險賠款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仍然較低,健康險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魯田天表示,從(cong) 不同公司來看,業(ye) 務規模較大、核保嚴(yan) 格的險企賠付率相對穩定且處於(yu) 較低區間;業(ye) 務規模較小的險企受個(ge) 單賠付的影響較大,年度賠付率波動明顯。部分中小險企過度追求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導致定價(jia) 不足,盈利主要依靠利差,波動性較大且可持續性較差。保險公司應當在產(chan) 品設計上拋棄價(jia) 格戰思路,轉為(wei) 保險與(yu) 大健康深度融合,解決(jue) 客戶的健康問題,以迎來新的業(ye) 務增長點。

  陳東(dong) 輝認為(wei) ,近幾年,雖然百萬(wan) 醫療險、惠民保等短期健康險市場十分熱鬧,但健康險市場的主戰場還應當是中高端醫療保險,特別是長期醫療保險市場。

  陳東(dong) 輝表示,產(chan) 險的邏輯以匯聚同類風險、通過大樣本實現個(ge) 體(ti) 互助為(wei) 主;壽險的邏輯以個(ge) 人長期儲(chu) 蓄、跨越期限實現積累和調劑為(wei) 主;健康險則屬於(yu) 居中業(ye) 務,既有當期的群體(ti) 互助(短期健康險),也有個(ge) 人的年輕時積累、年老時享用的跨期儲(chu) 蓄(長期健康險)。因此,對險企而言,切忌紮堆短期低端市場,在供給側(ce) 要進行均衡布局,同時將保險與(yu) 健康管理、慢病服務等增值服務融合在一起。對消費者而言,則要注重短期保障和長期積累、長期保障的平衡。隻有“兩(liang) 條腿走路”,健康險市場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