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醫美糾紛事件頻發 法院提醒:選正規機構

發布時間:2023-03-16 15:0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為(wei) 了讓自己的“臉麵”更美,近年來,不少愛美人士會(hui) 選擇到醫美機構接受雙眼皮手術、隆鼻、瘦臉、豐(feng) 唇等麵部整形類服務。但有的消費者在手術後麵部變寬,甚至出現傷(shang) 殘情況。對此,法官提醒,消費者在尋求醫美服務時,應選擇資質健全的醫療美容機構。

  順義(yi) 法院:

  去年醫美糾紛案件同比增166.7%

  3月15日,北京順義(yi) 區法院召開醫療美容消費糾紛案件新聞通報會(hui) ,會(hui) 上順義(yi) 法院民三庭庭長王曉磊介紹,近年來,順義(yi) 法院受理的醫療美容糾紛民事案件不斷增長,其中,2022年案件數量呈爆發趨勢,同比增長166.7%。案件類型主要涉及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及生命權、健康權、身體(ti) 權糾紛。

  順義(yi) 法院介紹,相關(guan) 案件中,雙眼皮手術、隆鼻、瘦臉、豐(feng) 唇等麵部整形類占比66.7%。

  2021年11月,王麗(li) (化名)在某醫美機構進行“除皺、淚溝、3D織網提升”項目,由醫師陳某進行手術,花費10980元。術後王麗(li) 麵部變寬、皮膚明顯凹凸不平且痛感強烈。

  針對這一情況,陳某回複說係術後反應,可繼續觀察。同年12月1日,王麗(li) 告知陳某上述情況依舊存在,已準備就醫。12月10日,陳某向王麗(li) 退還4000元,後雙方就賠償(chang) 金額問題多次協商未果。隨後,王麗(li) 向相關(guan) 部門反映該機構非法醫療美容問題。

  2022年2月16日,北京市順義(yi) 區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作出2份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認定該機構存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擅自執業(ye) 、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從(cong) 事公共場所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wei) 。王麗(li) 訴至法院,主張該機構存在欺詐行為(wei) ,要求退還服務費並支付三倍賠償(chang) 。

  法院判決(jue) 認為(wei) ,某醫美機構明知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陳某明知其不具備執業(ye) 醫師資格,二者卻未如實向王麗(li) 披露上述信息,並對王麗(li) 實施醫療美容項目,屬於(yu) 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該醫美機構、陳某的行為(wei) 構成法律意義(yi) 上的欺詐,最終法院判決(jue) 退還服務費並支付三倍賠償(chang) 。

  在另一起案件中,王華(化名)通過微信與(yu) 某美容公司預約醫療美容項目,某美容公司稱幫其預約劉醫生,王華表示同意。2021年7月1日王華在進行紅藍光項目時,發現麵診人員並非劉醫生,而是沒有醫師資質的晉某。

  王華向北京市順義(yi) 區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投訴,衛健委隨後作出行政處罰,認定某美容公司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cong) 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王華後訴至法院,要求某美容公司退還診療費並支付三倍賠償(chang) 。

  法院介紹,紅藍光項目的操作需要由專(zhuan) 業(ye) 衛生技術人員進行,而在王華就診的過程中,劉醫生未為(wei) 王華提供麵診及操作具體(ti) 項目,故法院認定某美容公司行為(wei) 構成欺詐,判決(jue) 退還診療費並支付三倍賠償(chang) 。

  業(ye) 務員“偷師”接私活兒(er)

  致消費者傷(shang) 殘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涉及無資質醫美服務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甚至有消費者因此傷(shang) 殘。

  江蘇無錫市新吳區法院近日通報的一起案件顯示,2018年,被告人陳某進入某醫美機構擔任業(ye) 務員,負責給客戶介紹醫美項目。工作期間,陳某偶然旁觀了醫生給客人實施提眉、祛眼袋手術的全過程,她打起了“偷師”的主意,經常找機會(hui) 旁觀醫生操刀,時常自己練習(xi) ,後在未依法取得《醫師資格證書(shu) 》《醫師執業(ye) 證書(shu) 》的情況下,以相對便宜的價(jia) 格私下上門給客人實施提眉、祛眼袋等微整形手術。

  2019年下半年,被害人黃某支付定金要求陳某為(wei) 其實施提眉加祛眼袋手術。後陳某趕至黃某所在城市,在酒店客房為(wei) 黃某實施了提眉和祛眼袋手術,造成被害人黃某左眼腫脹、左眼下直肌腫脹、左眼球受壓,致左眼視神經萎縮、左眼無光感。經鑒定,黃某的損傷(shang) 程度為(wei) 重傷(shang) 二級,左眼盲目5級評定為(wei) 八級傷(shang) 殘。

  2021年4月29日,被告人陳某至公安機關(guan) 投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案發後,被告人陳某賠償(chang) 黃某人民幣37萬(wan) 元,並取得諒解,另退出全部違法所得人民幣12230元。

  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wei) ,被告人陳某未取得醫生執業(ye) 資格非法行醫,情節嚴(yan) 重,其行為(wei) 已構成非法行醫罪。被告人陳某係自首,並認罪認罰,依法予以從(cong) 輕處罰。被告人陳某賠償(chang) 被害人取得諒解,並退出違法所得,酌情予以從(cong) 輕處罰。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1年6個(ge) 月,緩刑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萬(wan) 元。

  提醒:務必核實清楚

  醫用材料來源

  針對此類案件頻發的情況,北京順義(yi) 法院民三庭庭長王曉磊提醒,消費者在尋求醫美服務時,應選擇資質健全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療美容高風險,機構正規是底線。醫美消費者可通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等機構公布的權威資料和數據查詢機構是否具備“三正規”,即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生及產(chan) 品。

  在機構方麵,消費者可以選擇到取得《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的醫療美容醫院、門診部、診所或設有醫療美容科室的綜合醫院就醫;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前,要了解清楚醫護人員是否具有《執業(ye) 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ye) 證書(shu) 》;對於(yu) 使用的主要醫用材料(如注射藥物、植入假體(ti) 等),要核實清楚其來源、是否帶有防偽(wei) 標誌,還可以對產(chan) 品進行掃碼查驗真偽(wei) 。

  此外,消費者要充分認識醫療美容的診療風險。醫療美容行為(wei) 存在技術風險、填充物風險和麻醉風險等多重風險,消費者進行醫療美容服務前應對診療風險充分了解並合理評估,理性作出選擇。同時,應仔細閱讀和了解風險告知書(shu) 、知情同意書(shu) 的具體(ti) 內(nei) 容,並要求醫師詳細解讀,在充分了解可能產(chan) 生的診療風險後再行簽字。在醫療美容過程中,如發現診療機構有醫療不規範、病曆記錄不完整的情形,消費者可立即糾正或停止接受服務並向相關(guan) 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反映。

  最後,消費者要及時索取留存相關(guan) 證據材料。首先,固定術前術後形態,包括但不限於(yu) 術前照片、術前病曆資料、聊天記錄、通話錄音等。如有必要,可以在進行醫療美容前,到普通醫院對將要進行的診療項目進行檢查,並詢問醫師現在的身體(ti) 狀況是否允許進行該項醫療美容手術。其次,在接受服務過程中,選擇實名就醫,且將診療費用直接支付至診療機構賬戶中,及時索取並保存好醫療費票據、就診病曆、診斷證明等證據。最後,在訴訟過程中積極配合鑒定機構,主動提供合規的就診病曆、診斷證明等鑒定材料,積極履行舉(ju) 證義(yi) 務,才能更好維護自身權益。

  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xi) 生 朱麗(li)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