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紮根庫布其
沙柳是一種抗風沙、耐幹旱的樹種,在內(nei) 蒙古沙漠地區廣泛種植。沙柳的生命周期隻有3年,須每3年割掉莖稈,否則就會(hui) 枯死。平茬複壯是科學培育和管理沙柳的主要方式。沙柳平茬後,新鮮的單株從(cong) 原根係中萌蘖,滋長範圍會(hui) 比平茬前增加8倍,防風固沙能力提高10倍。沙柳枝條肆意生長,遠遠看去如一支跳躍的火炬,有一股子青春的力在搖曳釋放。它不怕沙壓,不怕日曬,具有“旱不死、啃不死、砍不死、埋不死、淹不死”的神奇生命力。熱愛沙柳的詩人們(men) 都讚譽它是“生命的火炬”。
在庫布其的治沙曆程中,沙柳的治沙功能是被牧民們(men) 逐步發掘出來的。從(cong) 在沙漠中原生態自然生長,到被人工栽種,再到被加工成板材、枝葉開發成禽畜飼料等,產(chan) 生巨大經濟效益,人們(men) 對沙柳的認識與(yu) 利用經曆了漫長的征途。
曾幾何時,庫布其沙漠生態惡化到嚴(yan) 重影響了人們(men) 的生存和生產(chan) 。沙漠無路,煤炭拉不進去,深居沙海的牧民隻能砍伐沙丘上已經稀少的沙蒿、沙柳、紅柳、檸條,用來燒火取暖,挖掘沙地裏的甘草換錢,任由牛羊駱駝啃食沙漠裏少得可憐的植物。結果導致沙漠植被越來越少,風沙肆虐,漫天黃沙掩埋了房屋,侵襲了田地,毀壞了環境。那些年,庫布其沙漠每年向黃河灌注1.6億(yi) 噸泥沙。
路不通,成為(wei) 庫布其人治沙征途中最大的障礙,修建一條縱貫沙漠的公路,成為(wei) 庫布其人最大的夢想。1997年,庫布其人集政府、企業(ye) 和群眾(zhong) 之力,進行了一場穿沙公路修築大會(hui) 戰。這條被命名為(wei) “錫烏(wu) 公路”的沙漠公路,按照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全長115千米,縱貫沙漠50多千米,於(yu) 1999年10月8日全線竣工。辟沙成途,點亮了庫布其人治沙夢的希望之光。
路通了,治沙物資得以源源不斷運入沙漠,沙漠裏的生態一點點好起來。起初,人們(men) 隻認識到沙柳的防風固沙和易於(yu) 成活的特性,所以投巨資在沙丘上種植沙柳。可是這樣的投入隻是發揮了沙柳的生態效益。後來,當地人發現沙柳可以用於(yu) 製板材、當飼料、造紙、製藥和生物發電,逐漸形成了龐大的沙柳產(chan) 業(ye) ,再用沙柳產(chan) 生的效益反哺治沙。
無邊的沙柳在庫布其成行陣列,如一排排沙漠衛士,編織著庫布其人治沙夢的綠色讚歌。在治沙的征途上,這一庫布其人心中的明星樹種,與(yu) 100多種沙生植物一道組成了沙漠植物生態群落,共同守護著庫布其的綠色奇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