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的優勢增強“進”的態勢
以“大”的優(you) 勢增強“進”的態勢(觀象台)
中國製造“大”的獨特優(you) 勢,為(wei) 中國企業(ye) 在國際市場競爭(zheng) 中站穩腳跟、贏得先機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累計手持訂單近50艘,生產(chan) 任務已排期至2028年。”前不久,筆者到中國船舶滬東(dong) 中華采訪,企業(ye) 負責人高興(xing) 地說,這兩(liang) 年全球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大幅增長,中國造船企業(ye) 抓住機遇開拓市場,向前邁了一大步。去年全年,我國企業(ye) 承接大型LNG運輸船訂單55艘,國際市場份額首次超過30%。
市場好前景,源於(yu) 自身硬實力。LNG船被國際上公認為(wei) 是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船舶,隻有少數幾個(ge) 國家能夠生產(chan) 。自2008年首艘國產(chan) 大型LNG船“大鵬昊”號建成以來,我國在這一領域積極作為(wei) 、奮起直追,成功實現從(cong) 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一些船型在技術性能、建造效率、交付時間上已經處於(yu) 國際領先地位。累累碩果,充分彰顯出中國製造顯著的規模優(you) 勢。
眾(zhong) 所周知,船舶建造是一項技術複雜程度很高的係統性工程,考驗著一個(ge) 國家的供應鏈能力和產(chan) 業(ye) 水平。像一艘LNG船,涉及係統100多個(ge) 、零部件數百萬(wan) 個(ge) ,還需要鋼鐵、機械、電子、化工等產(chan) 業(ye) 提供配套。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齊全,配套能力完善,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為(wei) 造船產(chan) 業(ye) 發展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比如,建造船舶離不開大批不同種類鋼材,而我國鋼鐵行業(ye) 恰可提供豐(feng) 富齊全的鋼鐵產(chan) 品,滿足造船企業(ye) 所需。一方麵,我國鋼鐵企業(ye) 生產(chan) 的船舶用鋼產(chan) 量大、價(jia) 格優(you) 、運輸距離短,可有效降低造船成本。另一方麵,一些船型所需的特殊鋼種,也在上下遊企業(ye) 的共同努力下相繼研發出來。這兩(liang) 年,中國船舶與(yu) 中國寶武兩(liang) 大央企就合作生產(chan) 出LNG船液貨艙必不可少的高端鋼材——殷瓦鋼,一舉(ju) 實現了進口替代,未來有望得到實船應用、普及推廣。
又如,造船需要大量配套設備。如果采購進口產(chan) 品,往往價(jia) 格較高。像建造LNG船圍護係統必需的自動焊機,過去隻能依賴進口,如今造船企業(ye) 與(yu) 設備廠商聯合開發出自主可控的國產(chan) 產(chan) 品,較進口產(chan) 品價(jia) 格降低一半、效率提升一倍。這些年,國產(chan) 船用主機、船用鍋爐、船用起重機等配套設備裝船率持續提高,有效提升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水平,也為(wei) 造船企業(ye) 降低綜合成本、贏得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提供了先機。
換個(ge) 角度看,造船企業(ye) 依托完備齊全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增強了自身實力,反過來也給相關(guan) 配套產(chan) 業(ye) 創造了更多需求、更大空間,從(cong) 而有力地引領和促進“集團軍(jun) ”共同發展。船舶之外,高鐵、核電、工程機械等大國重器的成長進步也都體(ti) 現出這種巨大的帶動作用。
總體(ti) 來看,我國作為(wei) 全球第一製造業(ye) 大國,擁有滿足國際國內(nei) 多樣化需求的強大供給能力。這種“大”的獨特優(you) 勢,為(wei) 中國企業(ye) 在國際市場競爭(zheng) 中站穩腳跟、贏得先機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緊緊依靠、充分發揮“大”的優(you) 勢,通過暢通機製、優(you) 化政策等措施,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產(chan) 學研各方高效合作。特別是一家家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要走在前、勇擔當,通過重大項目工程帶動配套企業(ye) 做大做強,驅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
精誠合作、勠力攻堅、全麵提升,“大”的優(you) 勢越發鞏固,“進”的態勢越發明顯,中國製造的發展前景就會(hui) 越來越廣闊。
(人民日報 劉誌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