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神十四乘組講述183天在軌經曆:星空相伴,守望祖國

發布時間:2023-03-29 15:32:00來源: 人民日報

  神舟十四號乘組講述183天在軌飛行經曆——

  “星空與(yu) 我相伴,祖國和我守望”(講述·特別策劃)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在軌建造以來情況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航天員乘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首次實現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兩(liang) 組航天員在軌輪換,創造了貨運飛船與(yu) 空間站交會(hui) 對接最快世界紀錄、單次載人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新的中國紀錄,為(wei) 空間站後續建造和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忙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返回地球後,回憶183天在軌飛行經曆,講述太空家園的故事。

  ——編 者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發布《關(guan) 於(yu) 給陳冬、劉洋頒發“二級航天功勳獎章” 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的決(jue) 定》。

  在長達183天的中國人第九次太空之旅中,神舟十四號乘組有哪些難忘的記憶?太空家園升級擴建背後,還有哪些值得銘記的動人時刻?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分享了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

  璀璨星河中,航天器實現在軌交會(hui) 對接

  專(zhuan) 注地盯著問天實驗艙從(cong) 一個(ge) 小點,越來越近,變成龐然大物,劉洋心裏突然生出一股衝(chong) 動:真想張開雙臂擁抱它

  陳冬認真地戴好口罩、頭燈和護目鏡,手持空氣質量監測儀(yi) ,打開平衡閥,節點艙前向艙門緩緩打開。他探頭進去檢查四周情況,安裝艙門保護罩,確認一切安全後,摘下口罩和護目鏡。這時,他聞到了從(cong) “問天”飄過來的特殊味道。航天員稱之為(wei) “太空的味道”。

  緊接著,陳冬取出一把形似金屬扳手的“新居”鑰匙,慢慢轉動鑰匙,打開了第二道艙門——問天實驗艙對接艙門。隨後順利打開通往新居的最後一道門。映入他眼簾的是整潔敞亮的問天實驗艙內(nei) 部空間,許多白色的包裹整齊有序地堆放著,兩(liang) 側(ce) 機櫃林立。

  回憶起這些細節,陳冬覺得每個(ge) 場景都曆曆在目。時間軸拉回去年,他們(men) 在太空親(qin) 曆空間站三艙組合體(ti) 完成“T”字基本構型組建,就像充滿好奇的孩子即將拚好最後幾塊積木,格外興(xing) 奮、萬(wan) 分期待。

  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當長五B運載火箭托載“問天”拔地而起時,在距離地麵約400公裏的中國空間站內(nei) ,收看直播的神舟十四號乘組3名航天員內(nei) 心十分激動……當“問天”飛向“天和”,三人輪流值守,其他兩(liang) 人就趴在舷窗邊,側(ce) 著腦袋,專(zhuan) 注地盯著問天實驗艙從(cong) 一個(ge) 小點,越來越近,變成龐然大物,劉洋心裏突然生出一股衝(chong) 動:真想張開雙臂擁抱它。約7個(ge) 小時後,“咣”的一聲,兩(liang) 個(ge) 20噸級的航天器在璀璨星河中輕輕一“吻”,完成在軌自動交會(hui) 對接。

  打開“問天”艙門後,3名航天員迫不及待地進艙。正式入駐後,他們(men) 站成一排,向祖國和人民敬禮宣誓。“這是我們(men) 在太空擁有的第二個(ge) 工作艙和生活艙,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men) 感到無比自豪和幸福!”陳冬說。

  問天實驗艙是核心艙的備份,有全套的再生生保係統。因為(wei) 設備多,需要有人監測艙內(nei) 的情況。為(wei) 了照看“新居”,蔡旭哲特意把他的睡眠區轉移到了“問天”。不同的是,“問天”睡眠區的床鋪是立著的,天和核心艙睡眠區的床則是平放著的。

  3個(ge) 月後,他們(men) 用同樣的心情迎接了“夢天”實驗艙飛抵。至此,神舟十四號乘組與(yu) 地麵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組裝建造,中國人的太空之家擴展為(wei) 寬敞舒適的“大三居”。

  在軌183天裏,航天員用各種辦法調適心情

  用鏡頭拍攝浩瀚宇宙和地球美景;在幸運星上寫(xie) 下美好的祝福;品嚐在太空自己種的蔬菜

  “我們(men) 和地麵人員進行雙向視頻通話時,看到地麵鏡頭裏出現一排枝繁葉茂的大樹,我們(men) 高興(xing) 地看了很久……”陳冬說。

  嶄新的太空家園寬敞舒適,太空失重環境充滿新奇,但3個(ge) 人持續183天生活在密閉狹小環境裏,比起地球生活還是相對枯燥和單一。但這是航天員在太空必須要經曆的心理挑戰,閑暇時間裏,他們(men) 也會(hui) 想盡各種辦法調適心情。

  陳冬喜歡用鏡頭拍攝浩瀚宇宙和地球美景,他還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創作成一係列太空主題的詩歌:“我在天地之間翱翔/飛越地球,穿過家鄉(xiang) /星空與(yu) 我相伴,祖國和我守望/星空是心之所往,祖國是朝思夜想……”

  劉洋每天會(hui) 疊一個(ge) 幸運星,在幸運星上寫(xie) 下美好的祝福,那是她對中國太空家園的祝福。有一天,地麵工作人員突然通知劉洋進行雙向視頻通話。劉洋“飄”至攝像頭前,發現地麵的視頻通話間裏,親(qin) 朋好友唱起了生日歌。原來那天是劉洋的生日。

  在劉洋愛人送的生日禮物上,附著一張小卡片,上麵寫(xie) 著:“據說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yi) 年,而人類不過才存在了幾百萬(wan) 年,能在太空過生日是一件多麽(me) 自豪的事情……”劉洋看著卡片,心中感到很溫暖。

  蔡旭哲一有空,就去照料他帶來的生菜、西紅柿和小麥種子。為(wei) 了慶祝中國人首次在太空度過中秋節,蔡旭哲特意采摘了一盆生菜,他開心地說:“這是我們(men) 首次品嚐在太空自己種的蔬菜,口感很好。”

  開展艙外作業(ye) ,觀覽空間站全貌

  藍白相間的地球背景下,“問天”“夢天”宛若張開的巨大雙翼,空間站優(you) 雅地繞著地球家園飛翔

  出艙活動是空間站任務中難度最高的環節之一。神舟十四號乘組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每次出艙都麵臨(lin) 著新目標、新挑戰。

  首次出艙,由陳冬和劉洋開展艙外作業(ye) 。蔡旭哲在核心艙內(nei) 配合支持。2022年9月1日19時09分,陳冬、劉洋成功出艙,完成了安裝線纜防護裝置、艙外操作台、擴展泵組以及抬升全景相機等任務。兩(liang) 人還輪流站在機械臂上作業(ye) ,完成了一種新型驗證模式,即要求兩(liang) 名航天員在執行任務中具備角色互換能力。

  他們(men) 麵臨(lin) 的最後一項挑戰,是驗證問天艙艙外自主應急返回。出艙航天員需要模擬在出艙口最遠端工作時,遇到緊急情況用最快的速度返回的場景。

  這段經曆讓劉洋終生難忘。原來,出艙前進行第一次在軌訓練時,劉洋發現一手攜物一手爬行,很難控製身體(ti) 姿態。真實的太空環境和地麵訓練環境存在不小差異。僅(jin) 僅(jin) 出艙前傳(chuan) 遞物品這一項,就讓她耗費了一大半體(ti) 力。為(wei) 此,她反複訓練,終於(yu) 穩穩控製住了身體(ti) 姿態。

  正式爬行的時候,恰好處在陰影區。劉洋低頭一看,周圍是深不見底的黑,她的心一下就揪緊了。她連忙抓緊扶手,閉上眼,定了定神,繼續向前,一泓明月靜靜地懸在腳下,她的心變得踏實了,穩穩地爬到了終點。曆時約6小時,神舟十四號乘組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後續的兩(liang) 次出艙,神舟十四號乘組接連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的“首次”。

  2022年9月17日13時35分,蔡旭哲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艙門,迎接屬於(yu) 他的首次出艙。艙門打開,蔡旭哲探出身子,對著攝像頭打招呼:“03已出艙,感覺良好!”在完成了安裝艙外助力手柄、艙外載荷擴展泵組等操作任務後,他和陳冬要完成最後一項重要任務——首次艙外救援驗證。

  這項任務是由蔡旭哲模擬失去工作能力,陳冬將其從(cong) 艙外帶回出艙口。救援往返路徑雖然隻有10米左右,卻困難重重。“03可以將手緩慢鬆開,01開始救援。”指揮的聲音響起,蔡旭哲一點點鬆開雙手。陳冬把自己的安全繩掛住蔡旭哲的固定繩,接著將另一根承載兩(liang) 個(ge) 人生命安危的安全繩掛到艙壁上,小心翼翼地將蔡旭哲帶回出艙口。

  整個(ge) 過程持續了20分鍾,為(wei) 了讓模擬更真實,蔡旭哲始終沒有用手扶一下艙壁,陳冬也流暢地完成了操作,完美地演繹了一場艙外救援。

  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後,為(wei) 了方便三艙間太空行走,需要分別在天和核心艙與(yu) 問天實驗艙之間、天和核心艙與(yu) 夢天實驗艙之間搭建艙間連接裝置。2022年11月17日,陳冬和蔡旭哲再度搭檔出艙,架設“天橋”,也就是艙間連接裝置。“天橋”搭好後,蔡旭哲成為(wei) 第一個(ge) “架完橋”又“試通車”的人,實現了首次跨艙段艙外行走。

  在執行艙外作業(ye) 時,陳冬回想,當被兩(liang) 臂送至最好視角,得以觀覽空間站全貌時,他感受到了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藍白相間的地球背景下,“問天”“夢天”宛若張開的巨大雙翼,空間站優(you) 雅地繞著地球家園飛翔。頭上是浩瀚宇宙,腳底下是空間站和地球,人靜靜地身處其間,油然生出一種自豪感。這份自豪感既屬於(yu) 乘組,也屬於(yu) 航天人,更屬於(yu) 中國人。

  兩(liang) 乘組太空“會(hui) 師”,精彩故事不斷續寫(xie)

  自豪和感動湧動在每個(ge) 人心間,他們(men) 齊聲對著鏡頭喊出了心聲:“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這是一張注定要載入中國航天史的合影: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和神舟十五號乘組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共同出現在中國空間站艙內(nei) ,開心地笑著。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兩(liang) 個(ge) 航天員乘組在太空“會(hui) 師”,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迎接神舟載人飛船來訪。

  早在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在軌駐留所需物資“快遞”到空間站時,陳冬、劉洋和蔡旭哲就已經開始為(wei) 迎接夥(huo) 伴們(men) 忙碌了。他們(men) 將神舟十五號乘組的睡眠區、衛生區和就餐區逐一收拾好,方便新的乘組“拎包入住”。他們(men) 還專(zhuan) 門穿上歡迎服,為(wei) 神舟十五號乘組錄製了歡迎視頻。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升空。當晚,神舟十四號乘組幾乎一夜未眠,前半夜觀看發射直播,等待火箭順利升空,發射成功後,他們(men) 又興(xing) 奮得睡不著。

  6個(ge) 多小時後,神舟十五號飛船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中國空間站首次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ti) ,達到當前設計的最大構型。

  終於(yu) 能開艙門了。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打開了空間站“家門”,神舟十五號乘組指令長費俊龍打開了神舟十五號飛船的艙門。隔著兩(liang) 米距離,陳冬就伸出了雙臂:“歡迎回家!”在陳冬的幫助下,費俊龍第一個(ge) “飄”進了夢天艙內(nei) ,兩(liang) 人緊緊相擁。接著,6名航天員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團聚並合影,自豪和感動湧動在每個(ge) 人心間,他們(men) 齊聲對著鏡頭喊出了心聲:“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蔡旭哲迫不及待地帶著神舟十五號乘組參觀家裏的陳設布置,陳冬和劉洋幫夥(huo) 伴們(men) 熱早飯、整理行李,還一同分享新乘組隨貨船帶上來的新鮮果蔬。空間站變得更熱鬧了。

  短暫的相聚之後,到了分離的時刻。神舟十四號乘組將要返回地球。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乘組進行了麵對麵的交接儀(yi) 式,6名航天員分別在確認書(shu) 上簽字。隨後,陳冬鄭重地將空間站鑰匙交到了費俊龍手中。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了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麵對離別,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的心裏五味雜陳,既為(wei) 即將返回祖國懷抱而高興(xing) ,又為(wei) 離開戰友和太空家園而不舍。但神舟十四號乘組無比確定,不久的將來,一定還有機會(hui) 回來。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中國空間站的精彩故事還將不斷續寫(xie) 。

  (人民日報 劉詩瑤 占 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