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總書記的“三農”情懷

發布時間:2023-03-29 15:32:00來源: 人民日報

  總書(shu) 記的“三農(nong) ”情懷(總書(shu) 記的人民情懷)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

  2022年10月26日,黨(dang) 的二十大閉幕後的第一次外出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了陝西延安,看看老鄉(xiang) 們(men) 脫貧後生活怎麽(me) 樣,還有什麽(me) 困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怎麽(me) 搞。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讓老鄉(xiang) 們(men) 生活越來越紅火。

  人民至上。人民領袖的“三農(nong) ”情懷再次寫(xie)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

  “總書(shu) 記很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科技。咱現在‘科技範兒(er) ’種糧,天上‘北鬥’幫忙,地上‘大鐵牛’作業(ye) 。”黑龍江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難忘,“2016年總書(shu) 記來到咱合作社,察看機械插秧,還登上一台插秧機體(ti) 驗操作。機械的工作原理、購買(mai) 價(jia) 格、插秧效率等,總書(shu) 記問得深,點得透,一看就是行家裏手,對農(nong) 民有感情。”

  “我們(men) 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nong) 民。”從(cong) 基層一路走來,鄉(xiang) 村那些人、那些事,裝在總書(shu) 記心裏。

  大棚裏、田埂上、果樹間、農(nong) 舍前,看賬本、話家常,耐心聽、細致問。“不讓種糧農(nong) 民在經濟上吃虧(kui) ”“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jin) 城鎮要好,鄉(xiang) 村也要好,鄉(xiang) 村城鎮一樣好”……愛農(nong) 重農(nong) 、興(xing) 農(nong) 強農(nong) ,深深牽掛。

  一個(ge) “懸崖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惦念著。

  2017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shu) 記談到有關(guan) 這個(ge) 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men) 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曾經的“懸崖村”,村民進出隻能靠峭壁上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藤梯”。

  2022年全國政協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聯組會(hui) 上,總書(shu) 記仔細端詳照片,看到昔日搖搖欲墜的藤梯已換成穩穩當當的鋼梯,總書(shu) 記關(guan) 切地問:“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下來了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為(wei) 了讓老鄉(xiang) 們(men) 生活越來越紅火,不畏嚴(yan) 寒酷暑,不懼山高路遠,再忙也要擠出時間。

  “8年來,我先後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hui) ,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看真貧,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

  最深的牽掛,最堅定的決(jue) 心。2021年2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告:“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ge)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

  脫貧攻堅連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步更大的棋。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現在從(cong) 整個(ge) 國家來講,實現了全麵小康,接下來要走推進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農(nong) 村就是要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方麵麵都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咋實現?

  2020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這個(ge) 特別的詞——當年在陝北黃土地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告訴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將來幹活挑著金扁擔”。

  “‘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nong) ,總書(shu) 記的目光看向更遠的未來。

  春光融融,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果園裏,果農(nong) 們(men) 正忙著剪枝、清園。

  南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潤生記得真切:“去年10月,總書(shu) 記來到果園裏,和我們(men) 拉心裏話,詢問種植技術、采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jia) 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發展蘋果種植和其他產(chan) 業(ye) 等,並關(guan) 心灌溉和用水問題,稱讚說,‘這就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你們(men) 找到了合適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超百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集群達118個(ge) ,放眼廣袤鄉(xiang) 村,這十年,總書(shu) 記考察過的小蘋果、小茶葉、小木耳、小黃花……一個(ge) 個(ge) “土特產(chan) ”變身鄉(xiang) 親(qin) 們(men) 增收致富的大產(chan) 業(y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金扁擔”越挑越穩。

  鄉(xiang) 村未來什麽(me) 樣?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山清水秀、雲(yun) 霧繚繞,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風景如畫。

  “新時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把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鄉(xiang) 村旅遊搞好,你們(men) 是一個(ge) 很好的樣子。”今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通過視頻連線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遊客們(men) 拜年時高興(xing) 地說。

  石椅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愛軍(jun)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調整後,農(nong) 家樂(le) 又火起來,遊客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水變清、路變暢、網變快,公共設施提檔升級,“環境美”攜手“生活美”。正在書(shu) 寫(xi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答卷的村村寨寨,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人民日報 記者 朱 雋 常 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