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布局高端,邁上產業新台階
布局高端,邁上產(chan) 業(ye) 新台階(深度觀察·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的製造業(ye) 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麵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ti) 現在這裏。”推動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淘汰落後產(chan) 能,持續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重點行業(ye) 質量提升行動……近年來,我國通過一係列舉(ju) 措,推動製造業(ye) 向高端化邁進。本期報道,記者分別走進三家企業(ye) ,了解中國製造全麵提升、布局高端的最新進展。
——編 者
攻堅克難 持續研發
我國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新的突破
投入商用!3月8日,我國首台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以下簡稱G50)順利通過72+24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ye) 運行,填補了我國自主燃氣輪機應用領域空白。
重型燃氣輪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熱功轉換設備,是一個(ge) 國家工業(ye) 水平、綜合國力的重要體(ti) 現,研發難度不同一般。“G50燃燒器內(nei) 的空氣以每秒60米的速度高速流動,點火難度好比在10級大風中點燃一根蠟燭。”東(dong) 方電氣集團東(dong) 方汽輪機公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方宇說。
再比如,G50的關(guan) 鍵零部件——透平葉片,要滿足三個(ge) 極為(wei) 嚴(yan) 苛的條件:一、要“忍耐”1300攝氏度的高溫,要知道,這一溫度遠高於(yu) 普通金屬熔點,常用的高溫鎳極合金材料長期可耐受高溫也僅(jin) 為(wei) 900攝氏度左右;二、要承受18個(ge) 標準大氣壓的壓力,相當於(yu) 180米深水壩蓄滿水後的壩底壓力;三、以每分鍾6000轉的速度高速旋轉,葉頂的線速度超過大型客機飛行速度的兩(liang) 倍。“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將氣動力學、固體(ti) 力學、機械學、材料學等多學科知識在工程上應用到極限。”方宇說。
此外,G50有2萬(wan) 多個(ge) 零部件,係統耦合度與(yu) 部件集成度超高,零部件的裝配精度均要控製在0.05毫米內(nei) 。一些關(guan) 鍵零部件,即使出現1毫米的運行間隙偏差,也會(hui) 導致整機失效。
“我們(men) 聯合上下遊近300家單位,曆經4000多個(ge) 日日夜夜才終於(yu) 啃下這塊‘硬骨頭’。”回憶13年研製曆程,方宇感慨萬(wan) 千:2009年啟動項目攻關(guan) ,僅(jin) 結構設計就花了4年;首個(ge) 燃燒器的試製,又用了2年;此後,團隊還花了4年進行部件試驗,試驗時長超1000個(ge) 小時,報廢了8個(ge) 燃燒器。
從(cong) 零起步的探索實為(wei) 艱辛。像透平葉片,市麵上沒有企業(ye) 供應,東(dong) 方汽輪機自己組建葉片精鑄團隊。麵對困難,團隊成員夜以繼日地閱讀文獻、尋找方法。最終,曆經千萬(wan) 次試驗,探索出“一種帶陶瓷型芯蠟模成型方法”,解決(jue) 了葉片變形、疏鬆、熱裂、斷芯等難題。如今,東(dong) 方汽輪機的透平葉片精密鑄造中試生產(chan) 線已具備F級50兆瓦燃機的批量化製造能力。“燃氣輪機的高溫透平葉片一般2至3年就要維修更換。這條生產(chan) 線可為(wei) 國內(nei) 正在運行的大功率等級燃機透平葉片提供備件,再不用苦等進口備件。”東(dong) 方電氣集團東(dong) 方汽輪機公司G50發展中心副主任田曉晶介紹。
研發過程中,難題經常不期而至。2018年,燃燒技術團隊在開展燃燒器部件試驗時,遇到了約3000赫茲(zi) 的高頻振蕩,刺耳的聲音穿透隔音防護傳(chuan) 至測控室。用窺視鏡一檢查,有裂紋、有碎片,設備部件已經受損,試驗被迫停止。“後來我們(men) 才意識到,試驗遇到了‘熱聲振蕩尖叫’。”田曉晶介紹,在燃燒器內(nei) 部,高溫火焰與(yu) 壓力波動“你來我往”,產(chan) 生“熱聲振蕩”現象,一旦發生共振,就會(hui) 損壞設備。
研發團隊回歸基礎、重頭來過。他們(men) 聯合國內(nei) 高校開展基礎研發,開展數百次部件級別試驗……耗時2年,研發團隊終於(yu)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熱聲振蕩預測和控製方法,進而找到了最佳的燃料與(yu) 空氣匹配比例,讓“熱聲振蕩尖叫”安靜了下來。
G50研製成功背後,有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還有企業(ye) 的持續投入。“有人說,燃機就是‘燒錢燒出來的’。”方宇說,長達13年的持續研發,累計資金投入近20億(yi) 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我國已全麵攻克燃氣輪機自主研製、試驗全過程技術,掌握了燃氣輪機核心部件與(yu) 整機總體(ti) 性能、總體(ti) 結構的設計方法,形成燃機設計/製造標準超1000項。
展望未來,東(dong) 方電氣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依托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項目開展長期試驗驗證,持續優(you) 化G50性能。同時,還將依托G50的研發能力,開發F級15兆瓦、F級8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健全我國燃氣輪機譜係。
聚焦需求 不懈創新
國產(chan) 手機穩步進軍(jun) 全球高端市場
當地時間2月27日,202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hui)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來自中國的智能手機品牌榮耀引來關(guan) 注:最新一代旗艦手機榮耀Magic5係列發布,兩(liang) 款產(chan) 品起售價(jia) 格分別為(wei) 899歐元和1199歐元,進軍(jun) 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打造全球標誌性科技品牌,是榮耀品牌2020年底提出的願景。”榮耀終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明說。2022年,榮耀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接近10%,在國內(nei) 大企業(ye) 研發投入強度排名中處於(yu) 領先方陣。持續高研發投入帶來的“鷹眼”抓拍、自研射頻增強芯片,以及全球首發矽碳負極技術的“青海湖”電池等創新突破,讓榮耀具備了衝(chong) 擊全球高端市場的實力。
高端化發展,離不開錨定用戶痛點、突破行業(ye) 技術天花板的堅持。
遠處是城市風景線,近景區放置了10多種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紅綠兩(liang) 色的樹葉和花朵等道具,對焦點則是一張可以快速左右移動的圖卡……在深圳新一代產(chan) 業(ye) 園榮耀研發中心大樓影像客觀實驗室,黑色幕布隔開的一個(ge) 小隔間裏,一台配置獨特的燈箱格外引人注意。
“這是我們(men) 的抓拍實驗室。”榮耀產(chan) 品領域專(zhuan) 家曹工說,這些複雜的場景還原,是為(wei) 了測試和訓練“鷹眼”抓拍係統。記者點擊架設在雲(yun) 台上的Magic5屏幕進行拍攝,在圖卡最快每秒3米的快速移動中,一張畫質清晰、色彩均衡、細節豐(feng) 富的照片瞬間出現在麵前。“基於(yu) 人工智能算法,‘鷹眼’可自動拍攝一連串照片,並智能篩選出動作、表情、畫質最佳的一張。”曹工說。
像這樣的影像實驗室,榮耀已搭建了10個(ge) 。“一旦新產(chan) 品的影像硬件單元定型,我們(men) 就會(hui) 開啟多輪測試,通過係統軟件自動分析問題,並針對算法進行數十次迭代。”曹工說,產(chan) 品上市之後,還會(hui) 針對用戶反饋持續改進,每3至4個(ge) 月完成一次升級。
除了為(wei) 智能手機用戶化解拍照、續航、信號等痛點,榮耀手機還依托MagicOS操作係統首創了不少智慧應用。
手機客戶端購買(mai) 機票、提前完成值機,走進機場的一刹那,電子登機牌便自動彈出;早晨乘坐地鐵上班,走到地鐵閘口前,地鐵碼就自動打開……這些貼心應用,得益於(yu) 榮耀手機端的平台級人工智能。“我們(men) 認為(wei) ,未來智能手機將成為(wei) 用戶的個(ge) 人助理。”趙明說,通過平台級人工智能,榮耀MagicOS操作係統能夠係統學習(xi) 用戶的日常應用習(xi) 慣,進而預判下一步的行為(wei) 和使用場景,並催生出一係列智慧應用,將這些計算和存儲(chu) 限定在手機端進行,還能充分保障消費者隱私和數據安全。
高端化發展,同樣離不開精湛的工藝、先進的智能製造係統。
走進深圳榮耀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智能製造示範工廠,4條長近150米的產(chan) 線一字排開。產(chan) 線前端的SMT貼片工序,自動貼片機正進行手機主板貼裝。“相比上一代產(chan) 品,榮耀此次采用 ‘四明治’工藝,能給電池、影像單元預留出更大空間。”指著托盤裏的手機主板,榮耀製造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塊貼滿元器件的主板有4層,共1500多個(ge) 元器件,每個(ge) 貼裝精度為(wei) 0.04毫米,“要完成高精度的板上疊板,離不開榮耀自主開發的4層疊放製造工藝,更離不開嚴(yan) 苛的在線質檢體(ti) 係。”
“榮耀手機主板在產(chan) 線上要完成兩(liang) 次貼片工序和4次100%自動化檢測。”沿著工作人員的視線,記者看到一台貼著HIEP標識的機櫃,這是榮耀自主開發的智能裝備平台,在產(chan) 線上,類似的自研裝備正大量應用於(yu) 單板外觀3D掃描檢測、單板射頻測試、螺釘激光探高檢測、100%在線自動老化測試、整機射頻測試、影像測試、屏幕測試等10多個(ge) 檢測工序。在榮耀智能工廠,檢測工序比組裝工序還要多,確保隻有合格品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高端化不是口號,而是一場‘馬拉鬆’。”趙明說,下一代手機的影像係統、“青海湖”電池的2.0甚至3.0版本、更加智慧化的人工智能應用,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我們(men) 的目標是今年將國內(nei) 高端市場份額提升至10%,並在全球市場的高端化競爭(zheng) 中贏得一席之地。”
數字賦能 提檔升級
工業(ye) 機器人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
裝配、組裝、搬運、布線……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傳(chuan) 送線高速運轉。環環相扣的裝配崗位上,“技術工人”或揮舞長臂、或運用靈活關(guan) 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將一個(ge) 個(ge) 部件拚裝成工業(ye) 機器人成品。
“這些‘員工’都是機器人,可以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即便這樣,還是忙不過來。”翻開進度表,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負責人說,公司工業(ye) 機器人生產(chan) 線正滿負荷運轉,“去年銷量突破1.7萬(wan) 台套,今年有望超過2.5萬(wan) 台套,訂單接連不斷,產(chan) 能還得繼續擴充。”
紅火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公司發力數字化的付出。埃斯頓公司市場總監盧昊介紹,過去,機器人成品隻知道按部就班完成好設定的動作;現在,公司交付客戶的是整套方案——新一代機器人搭載數字化平台,平台上擁有強大的知識庫,通過“對比參照”知識與(yu) 經驗,既知道需完成哪些焊接動作,也知道完成效果如何,還能主動匹配更優(you) 方案,“如果交付的是多個(ge) 機器人組成的生產(chan) 線,還能通過數字化平台分配任務、提高質量、加強過程管理。”
在盧昊看來,隨著我國製造業(ye) 加快轉型升級,工業(ye) 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大幅拓展,並且正從(cong) 通用型向定製化方向轉變,“要實現定製化,除了在硬件上對臂展、負載、材料等進行改造外,還需要將數字化融入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幫助機器人在不同細分領域有更專(zhuan) 業(ye) 的表現。”
沿著產(chan) 線繼續向前,機器人成品正在一個(ge) 個(ge) “格子間”裏進行測試。它們(men) 中,有的像熟練工,可精準完成排板插件等動作,有的像大力士,能搬動上千斤配重塊。“擁有不同技能,得益於(yu) 它們(men) 搭載著公司自主研發的‘運維精靈’。”盧昊解釋,“運維精靈”是手掌大小的邊緣網關(guan) 模塊,可收集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產(chan) 生的電流、位置、扭矩等信息,並將其上傳(chuan) 至數字化平台,從(cong) 而形成大數據庫,為(wei) 不同行業(ye) 定製“數字模型”。
交付客戶後,機器人還能借助自帶的“知識庫”自我學習(xi) 、更新技能,根據環境數據和需求指標,確定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讓作業(ye) 的精度和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如果出現故障,機器人還會(hui) 自動發出警告,交由生產(chan) 商的技術人員進行遠程診斷處理。
“近10年,在需求帶動和政策支持下,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行業(ye) 快速發展,經過提檔升級、優(you) 勝劣汰,已經實現國際領先。”埃斯頓公司副總裁周愛林表示,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比已從(cong) 10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30%左右,在信息家電領域更是超過50%,在鋰電、光伏、壓鑄等高端細分市場的競爭(zheng) 力也很強。據了解,我國工業(ye) 機器人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60個(ge) 行業(ye) 大類、168個(ge) 行業(ye) 中類。2021年我國製造業(ye) 機器人密度達每萬(wan) 人超過300台,比2012年增長約13倍。
“上遊,減速機、控製器、視覺傳(chuan) 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國產(chan) 化進程加快,為(wei) 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下遊,新能源、汽車、鋰電等行業(ye) 需求旺盛,發展後勁十足。深耕細作、奮力登攀,好戲還在後頭。”談及未來,周愛林信心滿滿。
本報記者 王 政 姚雪青 李心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