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光明時評】探索如何加強養老服務保障

發布時間:2023-04-04 10:53: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強養(yang) 老服務保障”作為(wei) 今年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的工作重點之一,代表委員針對養(yang) 老議題也有不少建言獻策。

  截至2022年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9.8%。據國家衛健委數據,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yi) ,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應對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全麵加強老年人養(yang) 老服務,相當迫切。能不能讓老年人群體(ti) 度過有質量的晚年生活,已成為(wei) 衡量社會(hui) 幸福指數的一個(ge) 重要標尺。

  養(yang) 老服務,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難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yu) 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間的矛盾仍客觀存在。比如,農(nong) 村居民養(yang) 老和城市居民養(yang) 老可能有著顯著的區別,兩(liang) 者對於(yu) 公共服務的要求也自然不一樣。在托起共同的底線需求之外,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的構建如何人性化地滿足不同群體(ti) 的實際需求,是破解養(yang) 老難題的關(guan) 鍵。

  比如,在農(nong) 村地區,留守老人依然是一個(ge) 較普遍的現象。他們(men) 對醫療特別是失能情況下的醫療保障、生活照料的需求,會(hui) 比一般群體(ti) 更強烈。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已有代表建議建立社區醫院與(yu) 老年人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guan) 係,將失能老人家庭護理費用納入社保,並分層次培養(yang) 養(yang) 老醫療護理人才等。但農(nong) 村地區的這部分服務體(ti) 係,在構建上恐怕難度和成本都更高。這也對基層醫療資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大代表建議,立足居家養(yang) 老推進家庭病床建設。這可以說是解決(jue) 一些家庭養(yang) 老醫療難題的重要探索。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打破醫保報銷製度等方麵的壁壘,做好協同支持很有必要。

  居家養(yang) 老、社區養(yang) 老、機構養(yang) 老,不同的養(yang) 老方式對於(yu) 公共服務的需求又會(hui) 不一樣。它需要有相應的政策、人才、資源等的支持。同時,公共性養(yang) 老服務如何與(yu) 市場化養(yang) 老服務有效對接,形成雙向賦能,既提升效率又能保證成本的可持續,也是需要探索的大問題。

  易的是,養(yang) 老服務,無外乎涵蓋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等幾大方麵。它對應的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休閑娛樂(le) 服務等,從(cong) 類型上看,本身並不複雜。目前的關(guan) 鍵問題是,如何充實好相關(guan) 資源,協調好相關(guan) 製度安排。比如,養(yang) 老金的保障水平目前普遍較低,這一硬性問題如何調節。因為(wei) 這個(ge) 金額的高低,涉及老年人醫療保障、生活照護等方方麵麵的質量。今年也有人大代表建議,要適度提高養(yang) 老金,讓農(nong) 村老人過上經濟寬裕的生活。然而,這裏麵的成本如何分擔?又如何確保養(yang) 老金發放可持續?這些問題都考驗著養(yang) 老製度設計的智慧。

  中國擁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老年人群體(ti) ,我們(men) 的父母長輩也在這個(ge) 群體(ti) 之中。在完善養(yang) 老服務,應對養(yang) 老壓力的過程中,應該鼓勵不同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探索。同時也要避免單純把養(yang) 老看作負擔。比如,合理開發好“銀發經濟”,也能夠為(wei) 充實養(yang) 老資源和服務提供更多基礎支撐。

  正所謂:“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老年人最需要什麽(me) ,完善養(yang) 老服務的堵點何在,眼下或也需要進一步聽取更多來自基層老年群體(ti) 以及年輕人的聲音。

  (作者:朱昌俊,係媒體(ti) 評論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