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當選村支書,她在農村造“彩虹”
一條“做大學生村官是一種什麽(me) 體(ti) 驗”的短視頻近日登上抖音、微博等平台熱榜,單條視頻播放量破億(yi) 。一夜之間,這位網名叫作“97村長小芳”,出生於(yu) 1997年的張桂芳火了,河南省鶴壁市三家村也火了。
之後的幾天時間裏,張桂芳收到了上萬(wan) 條私信和數不清的電話:有人找她投資村裏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有媒體(ti) 發出采訪邀約、有網友幫她出謀劃策、有同齡人為(wei) 她加油打氣……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問到她:“在24歲時當上村幹部是一種什麽(me) 體(ti) 驗?”她說:“剛開始有點兒(er) 懵,但事情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將之前沒有修完的入戶路修繕完畢,改造自來水管網,增加小的文娛設施,還請畫師為(wei) 村子繪“彩虹牆”……這些是張桂芳回村兩(liang) 年做的主要工作。提到這位年輕的村支書(shu) ,村民王愛榮說,“張桂芳好,幹得好!”
意外走紅之後,有人問她:有這麽(me) 高的關(guan) 注度,是不是給村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桂芳說,其實沒有,目前隻是做了一些基建等工作,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做、值得做的。
她和三家村的故事還將繼續。
跨越四五十歲年齡差的對話,用年輕人的方式解決(jue) 村莊問題
“桂芳,我的養(yang) 老保險還沒有到賬,幫我查一下。”
“桂芳,我家的土地問題怎麽(me) 解決(jue) ?”
“桂芳,你幫我看看這張紙上寫(xie) 的是什麽(me) ?”
……
這些是張桂芳每天都會(hui) 遇到的問題,她的日常工作大部分被村民的瑣事占據。在她看來,村幹部就像村民的“大家長”,這些都是分內(nei) 的事。
三家村是河南省鶴壁市一個(ge) 普通的村莊,張桂芳在這裏讀完小學四年級,便去城裏寄宿讀書(shu) 。2019年,她從(cong) 天津農(nong) 學院植物保護專(zhuan) 業(ye) 畢業(ye) 之後,一直在天津自主創業(ye) ,先後辦過輔導班、開過民宿。沒想到人生軌跡在接到一通電話之後發生了改變。
2020年村裏換屆,村支書(shu) 人選成了難題。那時,村裏隻有400多人,而且大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人,村裏的老幹部、老黨(dang) 員和駐村第一書(shu) 記輪番給在外地的年輕人打電話動員返鄉(xiang) 。
“要不要回到家鄉(xiang) 來發展?”張桂芳在接到第一通電話之後婉拒了,她覺得,自己剛從(cong) 學校走出來,又一直在外地生活工作,完全不了解村委會(hui) 到底做什麽(me) 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me) 。
之後,村幹部又給張桂芳打了第二次、第三次電話……她記不清自己到底是被哪句話、哪件事觸動了。村幹部描述村子發展麵臨(lin) 的一些問題時,有人說:“村裏需要讀過書(shu) 的年輕人。”張桂芳決(jue) 定回鄉(xiang) 試一試。
回村之後,張桂芳以高票先後當選了三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村委會(hui) 主任。後來她才知道,自己的得票率前所未有。這讓張桂芳有點兒(er) 詫異,“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me) ,慢慢才發現,背後可能是大家對村莊發展的寄托和期盼”。
回憶起剛回村的前幾個(ge) 月,張桂芳覺得自己處於(yu) 一種很懵的狀態,難以適應。當時,三家村比較凋敝,交通、水利設施等都不完善,還有高達百萬(wan) 元的債(zhai) 務。“之前的工作總會(hui) 有一個(ge) 明確的內(nei) 容和方向,但村委會(hui) 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瑣碎,不確定性很多,而且工作環境和處事方式等都有不適應的地方,我不知道這份工作意味著什麽(me) ,也不知道自己的責任和義(yi) 務究竟有多重”。
張桂芳喜歡和村民在一起聊天,幾乎每場對話都跨越了四五十歲的年齡差。在張桂芳看來,老人的故事很多,不僅(jin) 精彩而且有利於(yu) 村委會(hui) 工作開展。集體(ti) 幹活、掙工分、趕著馬車娶媳婦……這些都是張桂芳搜集來的故事,一起交換的還有屬於(yu) 他們(men) 各自年代的零食。有一次,張桂芳聽完一位90多歲村民的故事之後,送給老人幾顆粉色的軟糖,老人遞給張桂芳幾塊冰糖。她用蛋黃酥換過橘子,用小餅幹換過葡萄……
“老人們(men) 都非常可愛,他們(men) 以前經曆的事情是90後想都想不到的,去了解他們(men) 的過往,很有意義(yi) 、很有趣。”張桂芳覺得,這也是解決(jue) 村莊問題的有效辦法。
“在農(nong) 村工作,就得學會(hui) 多舉(ju) 幾個(ge) 例子才能和村民更好地交流,這和在學校與(yu) 同齡人交流非常不一樣。”回村的這幾年,張桂芳覺得自己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有耐心了。村民對土地問題有爭(zheng) 議,拿出尺子現場丈量;村民對政策有不明白的地方,拿起文件一點一點、逐句逐句分析……
如今,三家村有了電影室、圖書(shu) 室和籃球場,村民們(men) 的生活逐漸豐(feng) 富了起來。前幾天,張桂芳組織了一場“2023民生小事”活動,她請來攝影師為(wei) 村民拍婚紗照,很多村民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張婚紗照。張桂芳有些自豪地說:“這就是屬於(yu) 小地方的小幸福。”
三家村需要有知識的年輕人,帶領村子朝著蓬勃的方向發展
“近幾年,村子各方麵的變化都很大。從(cong) ‘彩虹牆’開始,村子朝著朝氣蓬勃的方向發展,變得更加有活力了。”2021年,張桂芳邀請畫師在村子的牆麵上繪出了白雪公主、大魚海棠、夜晚的星空,其中還有一幅以張桂芳為(wei) 原型創作的圖畫——一位女孩用手拉開了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圖景,村民將之命名為(wei) “希望的田野”。這是三家村真正走進大眾(zhong) 視野的開端。
打造“彩虹村”時,張桂芳剛當上村支書(shu) 和村委會(hui) 主任不久,她在一次調研中發現,“彩虹牆”不僅(jin) 會(hui) 改變村子的環境,而且還會(hui) 吸引遊客。她從(cong) 有想法就開始聯係畫師,說幹就幹。
那時,村子還有債(zhai) 務需要償(chang) 還,張桂芳頂住壓力向畫師承諾:“在我的任期之內(nei) ,肯定把這筆款結完,如果村子實在沒有錢,我個(ge) 人給你結。”由於(yu) 資金有限,張桂芳隻敢選擇做大範圍的噴色以及一些簡單的塗鴉。
為(wei) 了讓更多人關(guan) 注,她給很多媒體(ti) 發過私信,但遺憾都沒有得到回應和關(guan) 注。這對張桂芳是一次不小的“打擊”。盡管有點兒(er) 沮喪(sang) ,但她沒有放棄努力。後來,經過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介紹協調,河南當地的一家媒體(ti) 為(wei) 三家村做了第一篇報道,從(cong) 那之後三家村出現在了大眾(zhong) 視野中,張桂芳也用新媒體(ti) 為(wei) 村子爭(zheng) 取到了更多的機會(hui) 。
對張桂芳來說,村幹部肩負著將政策落實到位,為(wei) 家鄉(xiang) 謀取更多發展機會(hui) 、為(wei) 村民謀取更多福利的重任。去年,她帶領三家村引進了蜜本南瓜的種植,流轉了村內(nei) 500多畝(mu) 的土地,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撂荒的土地,這是三家村第一次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的種植,還為(wei) 村民提供了3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張桂芳說,“這是自己去外地考察學習(xi) 後的成果,第一次見識到了農(nong) 業(ye) 規範化種植、專(zhuan) 業(ye) 化管理的惠民性”。
“引進更多產(chan) 業(ye) ,將村裏的每一寸土地都利用起來,讓更多村民受益”成了張桂芳心心念念的事情,也是她拍攝短視頻的初衷。她覺得,自己在眼界和思想上可能會(hui) 有很多限製,但用自媒體(ti) 的方式與(yu) 更多有經驗的人溝通交流,就能集思廣益,有可能某一個(ge) “點子”就會(hui) 為(wei) 村子帶來更多的機會(hui) 、更大的希望。
農(nong) 村生活並不光鮮亮麗(li) ,年輕人返鄉(xiang) 想發出不一樣的光
自從(cong) 村裏出了一個(ge) “網紅村幹部”,很多村民不僅(jin) 經常將村裏的大事小情發到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還會(hui) 在微信群聊裏寫(xie) 下“為(wei) 我們(men) 的村支書(shu) 點讚”“小芳真棒”之類的話。
“村民們(men) 覺得年輕人,尤其是讀過書(shu) 的年輕人回到村子會(hui) 帶來新變化,他們(men) 也希望年輕人回到村子。”看到村子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村民對自己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了,張桂芳覺得既溫暖又驕傲。
之前,三家村對一直在外地求學的張桂芳來說還有些陌生。自從(cong) 當選村支書(shu) 和村委會(hui) 主任之後,她對各家各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看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走在村裏的路上,想到哪裏還需要完善、哪裏還有發展機會(hui) ,再看一看新增加的設施,覺得還挺幸福”。
不過,網絡“爆火”之後,質疑的聲音也紛至遝來。
“這麽(me) 年輕怎麽(me) 可能當村委會(hui) 主任”“她能力行嗎”“她給村民送了多少錢”……這些質疑讓張桂芳不能理解,甚至害怕會(hui) 為(wei) 村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為(wei) 此,張桂芳還特意發布了一條視頻講述真正的村幹部生活。
張桂芳說:“放眼全國,其實當選村支書(shu) 的95後很多,尤其是在很多經濟並不發達的農(nong) 村,競選村支書(shu) 和村委會(hui) 主任的壓力並不大,而且村委會(hui) 工作人員的待遇也是根據所在地經濟發展所決(jue) 定的。農(nong) 村的生活雖然並不光鮮亮麗(li) ,但是年輕人隻要相信自己,就可以發出不一樣的光。”
在談到小小年紀如何當好一名村幹部時,張桂芳向有誌於(yu) 加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的同齡人分享了自己的經驗:“首先自己要認可自己、要樂(le) 觀,然後就是要多學習(xi) ,多向前輩們(men) 、村民們(men) 學習(xi) 。不管他們(men) 年紀多大,學曆高低,都有值得後輩學習(xi) 的地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子威(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