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限入 黃牛黨“乘虛而入”
普遍隻向校友和在校師生員工的親(qin) 友開放
大學校園限入 黃牛黨(dang) “乘虛而入”
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全國各地大部分高校的校園也陸續對外打開校門。不過,目前各高校普遍隻向校友和在校師生員工的親(qin) 友開放,普通公眾(zhong) 憑身份證預約進出大學還是奢望。
多所高校
普通公眾(zhong) 沒有預約資格
據了解,大部分高校對校外人士的開放是從(cong) 校友開始。今年1月中旬,清華、北大、人大等多所在京高校宣布校友憑借電子校友卡可以入校。其中隻有北大在向校友開放之前已先行為(wei) 在校生開放預約親(qin) 友入校的權限。2月6日起,清華、人大的在校學生或教職員工都可通過線上係統預約親(qin) 屬和朋友來訪學校。此後,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北京工業(ye) 大學、北京林業(ye) 大學等眾(zhong) 多在京高校也先後宣布上線師生親(qin) 友訪客預約係統。
除了北京,國內(nei) 其他地區的高校也都在2月以後向校內(nei) 人士的親(qin) 友開放。2月10日,上海交大宣布學生親(qin) 友和校外人員可通過學生本人或學校二級單位申請進校。2月17日,華東(dong) 師範大學管委宣布,包括家長、親(qin) 友、社會(hui) 人士等在內(nei) 的校外方可由該校師生員工通過企業(ye) 微信相關(guan) 係統進行線上報備後刷身份證入校。3月14日,複旦大學宣布開放校友入校權限,複旦校友可通過校友服務平台申領進校權限,一次申請長期有效。3月16日,複旦大學宣布校外訪客可通過在校師生邀請憑身份證進入校園。
不過,在北京青年報記者查詢的十餘(yu) 家高校裏,校外人士想進入校園都必須在校內(nei) 有“關(guan) 係”,要麽(me) 是校友,要麽(me) 是在校學生或教職工的親(qin) 友,要麽(me) 是到校內(nei) 辦事。除了校友,校外人士進校園都要通過校內(nei) 人士或單位預約,普通公眾(zhong) 連預約資格都沒有。
黃牛報價(jia)
進北大最低每人150元
上周,外地大學生小沈到北京參加研究生複試,順路把父母和妹妹一起帶到北京旅遊。清華大學是小沈妹妹的“夢中情校”,因為(wei) 在清華校內(nei) 沒有熟人,沒法進校門 ,小沈隻得在社交平台上發帖找網友求助,卻吸引來好幾個(ge) 黃牛。“可能是知道我們(men) 比較著急,他們(men) 的報價(jia) 一個(ge) 比一個(ge) 貴,最後我們(men) 4個(ge) 人花了480元才進了清華的大門。”小沈感歎,“幫人預約進清華也成了生意。”
據了解,由於(yu) 北大的預約限製比清華多,北大的價(jia) 格要高於(yu) 清華。目前,北大每個(ge) 學生每日最多申請2人次,一個(ge) 月隻能預約8人次,而清華一次最多可約5人。預約進北大,每人價(jia) 格在150元至200元,預約進清華的報價(jia) 在80元至120元。相比清北,國內(nei) 其餘(yu) 高校預約進門的黃牛報價(jia) 一般在幾十元左右。比如廈門大學的報價(jia) 基本在30元至60元之間,武漢大學多為(wei) 二三十元。
除了社交平台,連電商平台上的一些旅行社也開展起相關(guan) 業(ye) 務。北青報記者以遊客身份谘詢了一家旅行社的客服,對方表示,現在預約進清華每人100元,人多可以打折,最低每人80元,但五一期間名額緊張,每人120元。該旅行社還可以安排預約進北大,但是北大更貴,每人最少150元,五一期間都約滿了。
校方明令禁止
學生為(wei) 無關(guan) 人員預約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主動攬客的黃牛一般都不是高校的學生或老師,隻不過是認識校內(nei) 師生或教職員工,最終也都是通過這些校內(nei) 人士來預約。有些校內(nei) 人士是出於(yu) 好心無償(chang) 幫忙,有些可能跟黃牛有分成交易。
事實上,即使學生是無償(chang) 幫無關(guan) 人員預約進校,也是違反學校規定的。據了解,各大高校都明文規定,預約人應確保來訪人員身份真實,嚴(yan) 禁學生為(wei) 無關(guan) 人員預約。
比如,清華大學規定,預約人應確保來訪者身份真實、來訪事由正當。如有為(wei) 無關(guan) 人員預約或轉借、轉租賬號為(wei) 他人預約等情形,將按校紀校規進行處理處分,必要時取消違規預約人員的預約權限。
不少在校大學生聽說黃牛黨(dang) 的存在後也表示“自己不會(hui) 賺這種錢”,這種行為(wei) 不僅(jin) 違反校規會(hui) 給校園安全帶來風險,也是給學校聲譽抹黑。據了解,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校友在網上發現黃牛後,曾向學校舉(ju) 報,替黃牛預約的同學最終受到學院處分。
觀察
浙大恢複向普通公眾(zhong) 開放
4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社交媒體(ti) 上吐槽,送到學校的快遞,除了兩(liang) 家快遞公司可以直接送到辦公室,其他公司的快遞一律要到統一集散地排隊去取,一些快遞公司連進入校園都沒機會(hui) ;外賣也是這樣,隻能到門口取餐。這使師生生活的便利性受到很大影響,也使相關(guan) 企業(ye) 人員負擔增加。
相較生活上的不便,人大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則更擔心校園的不開放對知識傳(chuan) 播造成“巨大障礙”。他舉(ju) 例說,一位教師在校內(nei) 開辦講座,希望聽的人越多越好,尤其是對大多數領域來說,理論界與(yu) 產(chan) 業(ye) 界的交流本就是很重要的。現在他已不再舉(ju) 辦講座,因為(wei) 聽眾(zhong) 基本都是校內(nei) 師生,實際上與(yu) 普通課堂也沒什麽(me) 差別。一場約100人參加的講座,主辦方就難以幫大家一一預約。
很多人希望恢複普通公眾(zhong) 實名預約入校。事實上,已經有高校開了好頭。3月14日,浙江大學宣布,自次日起,社會(hui) 公眾(zhong) 可通過支付寶“浙大通”小程序自行預約,預約成功後,可憑身份證或“浙大通”碼,在相應時段通過人行閘機進入預約校區。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籌/餘(yu) 美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