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科技賦能打造產業集聚高地
中新網重慶4月14日電 (陳媛劉相琳)“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ti) 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近日走進重慶兩(liang) 江新區,探尋兩(liang) 江新區以科技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重慶加快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基本形成以單軌為(wei) 代表的較為(wei) 完整的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集群,目前重慶市軌道交通裝備產(chan) 業(ye) 鏈已發展至80餘(yu) 家企業(ye) 。
位於(yu)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魚複新城的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單軌車輛研發製造基地,已累計提供軌道交通車輛超3000輛。
“今年2月,我們(men) 研發的國內(nei) 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係統車輛下線,車輛采用最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車輛自動喚醒、啟停、回庫等功能,它的智慧化設計可兼容車車通信、新能源供能、多網係統融合等新技術應用,實現智慧出行、智能運維、智慧服務,體(ti) 現了‘重慶造’軌道交通裝備的硬實力。”重慶中車長客綜合管理部部長秦力對參訪團一行介紹說。
印度尼西亞(ya) 《國際日報》執行社長張春梅認為(wei) ,相比中國,印度尼西亞(ya) 交通不是很發達,目前越來越重視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她想推薦“重慶造”軌道交通裝備進入包括印度尼西亞(ya) 在內(nei) 的東(dong) 南亞(ya) 市場。
目前,在重慶中車長客帶動下,重慶軌道裝備產(chan) 業(ye) 已形成由龍頭企業(ye) 帶動、關(guan) 聯企業(ye) 共同發展的格局,兩(liang) 江新區先後聚集了重慶中車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重慶中車時代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ye) ,正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產(chan) 業(ye) 集聚區。
在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展廳參觀後,瑞典《北歐時報》副總編輯駱振龍對記者說,長安深藍SL03增程續航能達1200公裏,可見其在電動電氣化轉型方麵下足了功夫。
目前,長安汽車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兩(liang) 大重點領域,積極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新能源汽車在吉爾吉斯斯坦乃至中亞(ya) 賣得非常好,中國汽車在智能化和性價(jia) 比上優(you) 勢明顯,當地對中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認可度很高。”吉爾吉斯斯坦《絲(si) 路新觀察報》副總編輯張興(xing) 鼎建議,重慶汽車產(chan) 業(ye) 可以以科技研發為(wei) 核心,提升產(chan) 品綜合競爭(zheng) 力,借助重慶開放“通道”優(you) 勢進入全球市場。
兩(liang) 江新區是重慶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戰場,集聚整車企業(ye) 10家,核心零部件企業(ye) 200餘(yu) 家。《兩(liang) 江新區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龍頭引領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進一步強化兩(liang) 江新區在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打造3家國內(nei) 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民族品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產(chan) 量突破100萬(wan) 輛,形成全國主要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集聚高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