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七成受訪青年感覺太多虛擬社交讓人更孤獨

發布時間:2023-05-05 11: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七成受訪青年感覺太多虛擬社交讓人更孤獨

  不必害怕尷尬,社交完全可以從(cong) “失敗”走起

  當下,不少年輕人線上“好友”越來越多,人卻越來越宅。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18-35歲的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3%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太多虛擬社交讓人更孤獨。

  “找不到知心朋友卻用喜歡獨處來掩飾,這是真孤獨”

  “以前大概一兩(liang) 周跟朋友見一次,後來疫情期間外出不方便,有時一個(ge) 月也見不了一麵。”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三年級的任雯說,自己日常社交活動比較少,缺乏社交經驗,在一些場合比較膽怯,“我還是很有社交欲望的,渴望與(yu) 人線下接觸和交流,喜歡人多熱鬧,但在這樣的場合自己往往不知道該怎麽(me) 行動和表達,顯得無所適從(cong) ,越不出去越不會(hui) 社交,惡性循環了”。

  調查中,18.5%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參加線下社交活動很頻繁,58.9%的受訪青年自認一般,19.7%的受訪青年很少參加線下社交活動,2.9%的受訪青年感覺不好說。

  “現在很多人在身邊的圈子裏找不到誌趣相投的人,反而在網上沒有地域限製,認識的人更多。”河南商丘的00後張逸認為(wei) ,如果年輕人真覺得線上社交能緩解心理上的孤獨,線下獨處是自己主動的選擇,那麽(me) 線上熱鬧、線下獨處未必不是一種合適的生活方式。

  怎麽(me) 看部分年輕人線上熱鬧、線下獨處的生活?調查發現,71.3%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太多的虛擬社交反而會(hui) 感到更孤獨,62.0%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年輕人借助社交軟件可以滿足社交需求,40.4%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這樣會(hui) 拉大與(yu) 他人的心理距離。

  任雯認為(wei) ,對有些人來說,線上社交既滿足了和別人交流的需求,又不用線下與(yu) 人接觸,“隻要他本人喜歡並且生活沒有因此產(chan) 生不便就可以”。

  “我不是那種需要很多社交來讓自己開心,讓自己精神狀態好的人。”湖北武漢的應屆畢業(ye) 生劉今說,當下的社交對一些人來說有很多附加意義(yi) ,比如想認識誰,想獲取什麽(me) 信息,“但我更喜歡自己讀書(shu) 、上網‘充電’。對我來說,社交僅(jin) 是一種娛樂(le) 活動,還有很多其他的事能讓我開心,我更想選擇能帶給我更多快樂(le) 的事。”

  “現實中很多人找不到知心朋友卻不想被別人發現自己形單影隻,就用喜歡獨處來掩飾,這樣的人可能是線上假熱鬧,線下真孤獨。如果是這樣,還是不要過多沉溺在虛擬社交中,多在現實中找朋友。”張逸說。

  “有些話必須當麵說,有些朋友必須線下見”

  調查中,40.7%的受訪青年覺得線上社交能解決(jue) 年輕人的社交問題,34.6%的受訪青年覺得不能,24.7%的受訪青年表示不好說。

  “有些朋友因為(wei) 種種客觀因素,線下見不到麵,隻能線上交流了。”劉今認為(wei) ,線上和線下隻是交流方式不同,交往對象是不變的,心理上不會(hui) 產(chan) 生落差。

  80後媽媽李慧慧說,線上交流不能解決(jue) 所有問題,有些話必須當麵說,有些朋友必須線下見,線下社交帶給一個(ge) 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人是立體(ti) 的,並不是線上說幾句話就能完全了解,如果隻是在網上聊,兩(liang) 個(ge) 人很難深交。現在很多人習(xi) 慣了一個(ge) 人吃飯,一個(ge) 人逛街,雖然不用遷就別人了,但也可能因此錯過了更廣闊的生活”。

  調查中,88.1%的受訪青年覺得線下麵對麵的社交重要,其中29.2%的青年覺得非常重要。

  “給自己的限製過多,或者過於(yu) 追求完美,反而不敢走出第一步。”李慧慧認為(wei) ,有時“犯錯”反而很可愛,敢於(yu) 展露自己,才能收獲真實的友誼,尤其是年輕人不能給自己太多枷鎖,要勇敢嚐試。

  劉今建議,如果有線下社交需求,又不知道怎麽(me) 參與(yu) 的年輕人,可以鍛煉口才,訓練社交技能、說話藝術,同時豐(feng) 富人生經驗和知識儲(chu) 備,讓自己找到話題,也能接住對方拋出的“梗”。但一切社交技巧都抵不過勇敢和真誠——社交完全可以從(cong) “失敗”走起。

  受訪者中,男性占43.5%,女性占56.5%。00後占8.4%,90後占62.6%,80後占29.0% 。

  (張家悅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