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生的延續
5月,位於(yu) 都江堰的塔子壩中學舉(ju) 行校園藝術節。55歲的劉莉早早梳妝打扮,來到學校,為(wei) 女兒(er) 和班裏的同學們(men) 化妝。她的小女兒(er) 胡慧恩將作為(wei) 班級領唱登台演唱《燭光裏的媽媽》。站在一眾(zhong) 年輕媽媽中,劉莉聽著孩子們(men) 唱“你的黑發泛起了霜花”,覺得歌聲裏的媽媽就是自己。
劉莉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女兒(er) 。之後,她又迎來小女兒(er) 的誕生。十五年過去,地震的痕跡在都江堰已難找尋。劉莉一邊更新著大女兒(er) 的QQ空間,一邊全心全意照看著慢慢長大的小女兒(er) 。
生命的延續
2008年5月12日,劉莉在自家經營的美容店裏正在為(wei) 顧客做美容項目。突然一陣劇烈的晃動讓劉莉站不穩,她和顧客攙扶著跑出小店,看著橋對麵的高樓左右晃動,窗玻璃啪啪地往下掉。從(cong) 晃動開始,劉莉就不停地撥打著住校女兒(er) 胡慧姍的電話,但電話那頭傳(chuan) 來的是一遍又一遍的“無法接通”。
臨(lin) 近傍晚,劉莉夫妻倆(lia) 收到胡慧姍出事的消息。往聚源中學的方向交通癱瘓,車堵得嚴(yan) 實,車挪動到學校已經是晚上11點。15歲的女兒(er) “躺”在廢墟前,劉莉抱著女兒(er) ,使勁搓著女兒(er) 已冰冷的手腳。就這樣守著女兒(er) ,過了很久。
劉莉在廢墟裏找到了女兒(er) 的書(shu) 包,裏麵有一張全班同學的QQ號。不會(hui) 使用電腦的劉莉決(jue) 定為(wei) 女兒(er) 更新QQ空間,讓胡慧姍的生命在網上延續。在這個(ge) 更名為(wei) “鳳凰重生”的QQ空間裏,劉莉更新了891條日誌,19752張照片,至今仍在持續。
建築師劉家琨在聚源中學的廢墟上,看到了劉莉手中有關(guan) 胡慧姍的物品,他決(jue) 定為(wei) 劉莉夫妻留下關(guan) 於(yu) 胡慧姍的記憶。2009年,胡慧姍紀念館建成。那是樹林裏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外屋是常見的水泥灰,裏頭整個(ge) 房間都是粉色的,這是胡慧姍最喜歡的顏色。“粉色房間”裏擺放著劉莉收集來的關(guan) 於(yu) 胡慧姍的物品:照片、衣物、書(shu) 包、筆記本……大致勾勒出這名15歲女孩的輪廓。
新生命的誕生
至今,劉莉一家依然住在地震前的房子裏,地震在照片牆上留下輕微裂痕,家裏的裝飾大都是大女兒(er) 胡慧姍敲定的。地震過去半年後,劉莉再次懷孕。得知喜訊的夫妻倆(lia) ,當即決(jue) 定放棄把這個(ge) 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叫“胡慧姍”的想法,“這對她不公平”劉莉對丈夫說道。
2009年秋,小女兒(er) 胡慧恩降生。胡慧恩從(cong) 醫院回到家之前,夫妻倆(lia) 將牆上胡慧姍的照片撤下收進櫃子裏。如今,家中掛滿了胡慧恩的照片。
小女兒(er) 降生後,劉莉在家做全職主婦,全身心照顧“來之不易”的胡慧恩。有時劉莉的哮喘病犯了,小小的胡慧恩也反過來照顧她,看著小女兒(er) 在身邊噓寒問暖,幫忙端水,就像當年胡慧姍照顧她一樣,劉莉有時候會(hui) 恍惚,好像大女兒(er) 並沒有離開。
2022年,胡慧恩升上了滿意的中學,周一到周五寄宿。臨(lin) 行前,劉莉讓胡慧恩自己收拾行李,但又不時進房叮囑,生怕她遺漏東(dong) 西。
如今劉莉最期待周五,那天她會(hui) 提前在家裏做好飯菜,下午3點多出門搭公交車,到校門口和其他家長們(men) 等上半個(ge) 小時,接上孩子回家。吃完晚飯,一家三口會(hui) 到附近的人工湖邊散步。
讓劉莉感到意外的是,胡慧恩和胡慧姍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喜歡粉色,都喜歡打籃球。周末,胡慧恩與(yu) 小夥(huo) 伴出門打球,她邀請劉莉一起去。劉莉年輕時是單位的籃球隊隊員,55歲的她如今要花更大的力氣投籃。她接住女兒(er) 傳(chuan) 來的球,向前跨步,用力將球推出,球應聲入籃,母女倆(lia) 開心地笑成一團。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