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震後發出第一道求救信號 他們走出悲傷“忙著好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3-05-12 11:1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今天是汶川地震15周年,那場地震帶來的傷(shang) 痛逐漸被歲月撫平,“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的這個(ge) 時刻仍被人們(men) 銘記。15年過去,汶川早已重生。親(qin) 曆那場地震的人,有的正在慢慢長大,有的正在慢慢老去,有的雖然不在了但永遠被記得。北京青年報記者回訪了部分親(qin) 曆者,他們(men) 也都在向前看,好好生活。

  劉道彬今年54歲。15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汶川與(yu) 外界完全失聯,正在電信公司上班的劉道彬,冒著餘(yu) 震衝(chong) 進房屋,搶出了當地唯一一部海事衛星電話,向外界發出了來自汶川的第一道求救信號。那場大地震之後,劉道彬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以前我斤斤計較,喜歡抓著一件事不放,現在看開了,和生命比起來,這些都不重要。”除此之外,他也更加珍惜與(yu) 家人相處的時光,之前大多數時候都在工作,後來會(hui) 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震後發出第一道求救信號

  15年過去,劉道彬仍能清楚地記得當時撥通電話的每一個(ge) 時間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正在汶川電信公司三樓機房工作的劉道彬突然感受到強烈的震感,他嚐試站起來但失敗了,隻能蹲在座位旁躲避;眼前的地板像波浪一樣晃動,吊頂接連砸下……這樣的震動持續了將近1分40秒。

  待震動稍稍減弱,劉道彬跑了出去,上午還是大晴天,但此刻的汶川,樓下聚集了不少人,才五分鍾不到,每個(ge) 人身上都蓋著約1厘米厚的黃土。按照公司的應急預案,負責通信網絡運行與(yu) 維護的劉道彬立即向上級單位阿壩州電信公司報告。

  但信號已經中斷,在另一棟樓一層充電的海事衛星電話成了唯一的希望。當時這一棟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裂痕,牆皮大塊脫落。劉道彬往回跑的時候,有同事喊住他,讓他別去了,危險。劉道彬回了句“海事衛星電話還在裏麵”,便衝(chong) 進了大樓。

  花了不到5秒,劉道彬就拿到了電話。14時32分,劉道彬向監控中心撥了第一通電話,無法接通,接下來的8分鍾裏,他打了近20個(ge) 電話,終於(yu) ,在14時40分,電話被接通了。

  “汶川地震了,地震了,通信全阻了,大樓還沒倒,但是牆體(ti) 已經出現了裂縫。”這段僅(jin) 有10秒的對話成了汶川向外界發出的第一聲求救。

  餘(yu) 震中開始通信搶險保通

  此後的時間裏,劉道彬一直守著這部電話,等待上級指示。當晚,汶川下起了雨,由於(yu) 海事衛星電話使用時必須使天線垂直於(yu) 地麵,劉道彬便用油紙裹住電話,和同事輪流舉(ju) 著等消息,從(cong) 晚上8點一直舉(ju) 到12點。

  他們(men) 將電信臨(lin) 時指揮部設在縣政府指揮部旁邊,這部海事衛星電話就成了上級部門指揮汶川縣內(nei) 抗震救災和通訊搶通的橋梁。5月14日淩晨兩(liang) 三點的時候,總參謀部與(yu) 汶川縣取得聯係,正是由於(yu) 這通電話,才有了後來的解放軍(jun) 空降部隊空降汶川。

  在這之後,劉道彬等人全部進入緊急待命狀態,立即在餘(yu) 震中開始了通信的搶險保通工作。5月15日13點55分,中國電信汶川抗震救災搶險突擊隊終於(yu) 搶通了汶川的通信光纜,率先打通了汶川與(yu) 外界的通信聯係。

  劉道彬和同事們(men) 跑到街上喊起了口號,“固定電話通了!”接著,公司又召集男同誌在縣城各處緊急安裝了12部免費公共電話,供大家報平安用。

  裝好電話一分鍾,已經有五六百人在電話前排隊了。“每個(ge) 人隻有一分半的時間,許多人撥通後,都說不出話,隻是哭。當時有一個(ge) 40歲左右的婦女,她打的電話通了卻一直沒人接,她就崩潰了,在電話前一直哭,哭到沒時間了,被後麵的人提醒才離開。”想到當時的場景,劉道彬又哽咽了。

  汶川通信網絡有很大變化

  2009年,汶川縣電信公司將這部撥出汶川第一聲呼救的海事衛星電話捐與(yu)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2015年,經四川省文物鑒定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鑒定評級,這部衛星電話被評定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

  震後一年裏,劉道彬被評為(wei) “四川省抗震救災模範”。再談起當時自己的所作所為(wei) ,劉道彬自己並不覺得“模範”,隻說是職責所在。後來,劉道彬被提拔至中國電信茂縣分公司任副總經理,開始了長達3年的災後重建工作。

  3年裏,餘(yu) 震不斷,修好的光纜斷了又修,修了又斷。劉道彬跑了20多個(ge) 基站,做維護工作。剛開始走山路,他每次都忍不住擔心,“地震來了怎麽(me) 辦?”他甚至會(hui) 提前看好路,想著真遇上地震了,自己怎麽(me) 逃生。

  劉道彬說,自己去基站工作,從(cong) 來不敢告訴妻子,“怕她擔心。”去得次數多了,又有同事陪伴,他也不再去想這件事了。

  通信網絡的更新和發展一直是劉道彬關(guan) 注的內(nei) 容,不管是15年前作為(wei) 通信維護管理員,還是後來成為(wei) 了管理者。這15年裏,汶川通信網絡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重建基站後,網速也變得更快、更穩定了,傳(chuan) 輸容量也變得更大了。

  除此之外,汶川還將原來的單環通信改成了多環通信,劉道彬解釋道,“原來我們(men) 的通信線路就一個(ge) 主環,比如成都通上海,一旦斷了,我們(men) 就和外界失聯了,就會(hui) 陷入汶川當時的情況。但現在我們(men) 有5個(ge) 通信環,而且是大環套小環,目前汶川有5條通信線路,除非5條都斷了,我們(men) 才會(hui) 沒有信號。”

  2016年8月,中國自主研製的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1星發射成功。此後,災難救援再不會(hui) “無信號”。劉道彬很感慨,“2008年的海事衛星電話信號差,而且承載能力弱,打電話的人一多,信號就會(hui) 中斷。有了自己的移動衛星電話,這樣的事不會(hui) 再有了。”

  計劃退休後多出去看看

  劉道彬今年54歲,頭發幾乎全白了,現在是公司的一名研究員,離退休也不遠了,他想著退休之後要把全國各地都走一遍。

  “以前就有這個(ge) 想法,經曆過地震後,這個(ge) 想法更強烈了。”劉道彬說,現在的他隻想好好生活,多出去看看。

  那場大地震之後,劉道彬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以前我斤斤計較,喜歡抓著一件事不放,現在看開了,和生命比起來,這些都不重要。”除此之外,他也更加珍惜與(yu) 家人相處的時光,之前大多數時候都在工作,後來會(hui) 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15年了,劉道彬的孩子從(cong) 初中生成長為(wei) 一名醫生,目前在汶川縣醫院工作。當年和劉道彬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有不少已經退休了。

  “他們(men) 退休以後的生活非常快樂(le) ,非常享受,他們(men) 早就淡然了。”劉道彬發現,不管是他自己還是身邊的人,都漸漸不再提起這件事(汶川大地震)了。

  “10周年以前,同事經常聚在一起說這件事,回憶當時的經曆。但10周年之後,大家都很淡然了,很少提。”劉道彬回憶,震後前幾年,每到5月12日這一天,悲傷(shang) 的情緒就籠罩著整個(ge) 汶川,很多人都走不出來。“但一直沉浸在這種痛苦裏,對人的影響肯定是不好的。”

  這幾年,劉道彬發現身邊的人狀態好了很多,“都在忙著好好生活。”今天就是汶川地震15周年紀念日了。劉道彬說,他不打算特別去過這個(ge) 紀念日,該工作工作,平常怎麽(me) 過,這一天就怎麽(me) 過。

  劉道彬確實已經走出了汶川大地震帶來的悲傷(shang) ,剛接到北青報記者的電話時,他特地確認了下時間。“要是我不看微信、不看新聞,可能都意識不到又要到‘5·12’了。”他又說,“就讓它留在過去,我覺得才是對的。”

  文/本報記者 戴幼卿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