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桂林助推地學科普發展 寓教於遊打造研學旅遊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3-05-12 14: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桂林5月12日電(蔣豐(feng) 慧 歐惠蘭(lan) )“廣西不止有山水、山歌,還有恐龍化石、古人類化石。研學遊不僅(jin) 能普及地學知識,還能引起青少年對地學的興(xing) 趣,在孩子們(men) 心裏種下科學家精神的種子。”5月1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hui) 副監事長孫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5月10日至14日,第六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hui) 暨地學旅遊(桂林·象山)論壇和第三屆全國地質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專(zhuan) 業(ye) 培訓班在廣西桂林市召開。其間,中國古生物學會(hui) 為(wei) 天目地學博物空間(桂林)舉(ju) 行了“中國古生物學會(hui)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yi) 式。

  中國古生物學會(hui) 科普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單華春說:“天目地學博物空間(桂林)多次開展研學遊覽活動,至今已接待3萬(wan) 多名學生和市民入館學習(xi) 。基地獲得授牌,將擴大其在地學科普方麵的影響力。”

  11日,參觀完天目地學博物空間(桂林)的桂林市第八中學高二學生許雯鈴說:“在這裏,我見識到了各種美麗(li) 的礦標,比地理書(shu) 中的照片更震撼。在研學遊活動中,我了解了各種礦物質的產(chan) 生原因,還通過古生物化石了解地球演化曆史,這樣的活動意義(yi) 非凡。”

  據了解,桂林擁有豐(feng) 富的地學旅遊資源,喀斯特地貌全境廣布,泥盆紀和石炭紀地層及化石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是開展地質古生物科學研究天然實驗室,為(wei) 開展科學普及和地學旅遊提供了絕佳場所。

  “地學旅遊是與(yu) 科普融合、寓教於(yu) 遊的新興(xing) 旅遊模式,本次論壇把設計研學路線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並邀請其他地區傳(chuan) 授研學先進經驗。”中國古生物學會(hui) 副理事長王永棟表示,桂林應在天目地學博物空間基礎上,盡快推動建設桂林自然博物館等地學科普基礎設施,立足自然科學領域,給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傳(chuan) 播地球科學知識。

  據悉,桂林市將利用深厚的地學資源,增加資金多元投入,推動地學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深入發展。鼓勵開發特色研學課程,設計精品研學線路,促進青少年在研學中學習(xi) 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