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沒勁”可能真不是矯情
■侯宛昕 李和根
門診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腫瘤患者就診時表示,沒特別不舒服,就是渾身沒勁。典型比如王阿姨,一年半前體(ti) 檢發現右肺腫塊,手術後病理明確是肺腺癌,屬於(yu) 早中期,做了4次術後輔助化療,之後定期隨訪複查。幾次隨訪結果都挺好,但困擾她的是,一年多了,她始終覺得沒力氣。起初家人很緊張,照顧得細致入微,一點活也不敢讓她幹。但時間久了,每次複查血象、拍片都沒有異常,家人漸漸覺得是不是老人有點任性、有點“作”呢?
王阿姨自己也納悶,她也不想總是吃不下、睡不香,明明沒幹什麽(me) 力氣活兒(er) ,卻動動就覺得累,終日無精打采,也不想和老姐妹出去跳舞、旅遊了。但她看看同期的病友,有的人照常工作,就像沒生過病一樣,有的還能爬山遠遊,活得更精彩了。這到底怎麽(me) 回事?
癌因性疲乏不在少數
像王阿姨這類症狀的腫瘤患者其實不在少數,我們(men) 稱之為(wei) 癌因性疲乏。
它是由癌症及癌症治療引起的一種痛苦的、持續的倦怠或體(ti) 力不支,與(yu) 近期運動量不符,且不能通過休息緩解。這類患者還常常伴有認知障礙、情緒低落等。
怎麽(me) 會(hui) 這樣呢?結合中醫角度看,手術、放化療後可能耗氣傷(shang) 血,腫瘤患者往往精神緊張、害怕、焦躁,這些不良情緒導致肝氣鬱結、氣血不行,另外,放療射線、化療等可能損傷(shang) 陰津,導致陰虛火旺等。這是腫瘤患者普遍存在、卻易被忽視的症狀,讓患者們(men) 有苦難言,很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人會(hui) 問,腫瘤患者常常會(hui) 覺得累、乏力,如何判斷是不是得了癌因性疲乏?
根據國際指南提示,如果腫瘤患者在過去一個(ge) 月內(nei) 持續兩(liang) 周及以上每天出現這幾種症狀,就要當心了:
■在最近的活動水平上,有明顯的疲勞感、無力或需要更多的休息,或同時伴有如下症狀中的5個(ge) 及以上:1、全身無力或肢體(ti) 沉重;2、不能集中注意力;3、情緒低落,興(xing) 趣減退;4、失眠或嗜睡;5、睡眠後仍感精力未恢複;6活動困難;7、存在情緒反應進而感覺疲乏如悲傷(shang) 、挫折感或易激惹;8、不能完成原先能勝任的日常活動;9、短期記憶減退;10、疲乏症狀持續數小時不能緩解。
■出現的症狀對社交、職業(ye) 或其他重要的方麵造成顯著的困擾和損害。
■有既往史,或體(ti) 檢報告及檢驗檢查報告提示症狀和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guan) 。
■這些症狀的發生與(yu) 重症抑鬱症、軀體(ti) 性疾患或譫妄等無關(guan) 。
食療並非一味進補
如果自覺得了癌因性疲乏,是否必須要到醫院進行藥物治療?
其實針對輕度癌因性疲乏,首先可以從(cong) 日常飲食著手調理。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屬有一個(ge) 明顯誤區,就是認為(wei) 患者很虛弱,需要“補”。
常有患者或家屬問醫生“需要吃些什麽(me) 補補?”要知道,遷延不愈的癌因性疲乏不一定是“虛”導致的,過補猶不及。患者進行腫瘤治療後,消化係統本就受到刺激,如果天天進食肥甘厚膩,很可能出現身體(ti) 困重、食欲減退、胃脹不舒、睡眠不佳等,結果身體(ti) 沒得到太多正能量,反而出現更多癌因性疲乏症狀,可謂補得不對、乏得更甚。
正確的食療方法是在均勻攝取各類營養(yang) 之外,宜飲食清淡,易於(yu) 消化。可在門診就診辨證後選用一些食療方,比如陰虛發熱者,可服用冰糖銀耳羹、黑木耳枸杞粳米粥;脾胃氣虛者,可用人參、山藥、生苡仁、紅棗適量,加入粳米中熬粥。
除內(nei) 服湯劑,中醫外治法也獨具特色。諸如艾灸、穴位敷貼、耳穴、中藥足浴等外治法便於(yu) 操作,患者可經醫師指導在家中長期自備使用。另有針灸、拔罐、中藥熱奄包、定向藥透等需在醫院操作的項目,經不同經絡穴位刺激,起到祛痰除濕、活血行氣、溫陽散寒、助陽化濕等作用。外治法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內(nei) 治法應用,達到疏通經絡、放鬆身心的目的,促進患者的狀態恢複。
患者還可以借助傳(chuan) 統功法康複訓練。此處當避免“運動就要大汗淋漓”的誤區。有患者毅力堅定,為(wei) 了早日恢複狀態,每天長時間跑步、遊泳、走步,認為(wei) 汗水才能證明運動有效,這對腫瘤患者是有風險的,如果患者骨骼、心肺功能較差,或剛做完腫瘤治療有各類副反應,此時高強度運動可能出現傷(shang) 到關(guan) 節甚或跌撲等危險。
如患者體(ti) 力允許,可適當練養(yang) 生功、太極拳。這類傳(chuan) 統功法速度和緩,動作幅度較小,對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十分友好,有助於(yu) 疏通經脈,氣血調和,調養(yang) 心神,增強體(ti) 質,調節機體(ti) 免疫功能,利於(yu) 癌症患者的康複和提高治療療效。
如果癌因性疲乏明顯影響了日常生活,自行調節無法緩解,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通過專(zhuan) 科醫師辨證論治,因人而異查找原因,排除發病因素,選擇治療方案。上述提到的王阿姨,因為(wei) 正常生活受到影響來就診,辨證後相應給予益氣健脾、化痰散結中藥,聯合穴位敷貼和艾灸健脾祛濕通絡。兩(liang) 周後,她回院複診來配藥,表示胃口、睡眠都有改善,和家人的相處也輕鬆愉快很多,更有精神和體(ti) 力同姐妹外出娛樂(le) 活動了。
(作者為(wei)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醫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