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學生用“想象接觸”實驗反歧視
很多人被問到“你願意跟艾滋病感染者擁抱、牽手或一起吃飯嗎”這個(ge) 問題時,嘴上都會(hui) 回答願意,但如果一名艾滋病感染者真的坐在麵前要跟其共餐或交往時,大部分人都會(hui) 選擇轉身離開。
這種矛盾表現引發了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0級學生翟晴的沉思。2021年9月,翟晴和9名同學及所在學院3名老師組成研究團隊,對此展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想象接觸內(nei) 容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內(nei) 隱和外顯態度的影響——基於(yu) 120名大學生的實驗分析”帶到了前不久舉(ju) 辦的第十一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jue) 賽現場。
“我們(men) 做了一個(ge) 心理學實驗,用內(nei) 隱聯想測驗和外顯調查問卷調查校內(nei) 120名本科生麵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時的真實想法。”團隊成員於(yu) 鎮菡介紹說,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發現,120名大學生被試對象對不同類型艾滋病感染者的外顯態度平均值均大於(yu) 外顯態度的中間值75,這表明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外顯態度比較積極。可經過進一步研究分析,她們(men) 發現,在內(nei) 心深處,大學生仍然偏向於(yu) 將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與(yu) 消極詞聯係在一起,說明大學生對待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內(nei) 隱態度和外顯態度是存在矛盾的。
經過進一步訪談和調查,團隊成員發現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內(nei) 隱態度和外顯態度存在顯著差異,一方麵是由於(yu) 大學生傾(qing) 向於(yu) 做出與(yu) 社會(hui) 期望一致的反應,導致其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真實態度難以完全顯現,使其外顯態度與(yu) 真實想法相矛盾。另一方麵,由於(yu) 公益事業(ye) 、衛生知識的普及,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這個(ge) 特殊群體(ti) 表現出了更高的包容度。但現實生活中他們(men) 缺少與(yu) 艾滋病感染者的真實接觸。當他們(men) 在生活中突然麵對這一群體(ti) 時,會(hui) 本能地出現偏見和恐懼情緒。
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後,心理學中“想象接觸”這一概念走進了翟晴團隊的視野。想象接觸以與(yu) 外群體(ti) 成員社會(hui) 互動的心理模擬過程為(wei) 基礎,不涉及麵對麵的實際接觸。它強調對達到目標的心理過程進行積極模擬,通過這種積極模擬的過程改善對外群體(ti) 的認知,並控製好情緒,應對緊張焦慮,從(cong) 而產(chan) 生積極的對外群體(ti) 的態度。
翟晴介紹,自己團隊期待用想象接觸的方式,探索減少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歧視偏見程度的有效措施,緩解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麵臨(lin) 的歧視和汙名。
“請花兩(liang) 分鍾的時間想象一下,在參加誌願者活動時,你去了一家艾滋病感染者的互助中心,在那裏你遇到了一些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成年人,在這次活動中,你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men) ,並與(yu) 艾滋病感染者交流,在聆聽中你發現了一些關(guan) 於(yu) 他的積極的、正麵的東(dong) 西,請想象這個(ge) 場景以及關(guan) 於(yu) 他的經曆。”在想象接觸的材料中,團隊成員設計了一些隱藏在文字描述中的正麵詞語,引導人們(men) 進行積極的想象。
“他是一名基層民警,在一項執勤任務時與(yu) 攜帶HIV(艾滋病病毒)的吸毒人員進行了搏鬥,隻是恰好身上有一個(ge) 微小的創口,剛好血液沾了上去,因此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應該會(hui) 對他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他感受到來自其他人的歧視,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沉重的心理負擔導致他產(chan) 生悲觀消極的心態。他希望身邊的家人朋友,包括社會(hui) 上的人,減少歧視,能正常地與(yu) 他們(men) 擁抱、進餐。”受訪者寫(xie) 下了這樣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受訪者就完成了一次積極的想象接觸。翟晴團隊收集的實驗數據也有力地證明,想象接觸,尤其是積極想象接觸,可以有效降低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內(nei) 隱態度中的偏見。
“我想把這種方法用在以後的宣傳(chuan) 上去,比如說在小學,中學進行防艾教育時,可以加入一些想象接觸的小遊戲,去引導他們(men) 減少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偏見,真正地包容尊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這樣等他們(men) 長大以後,社會(hui) 上對於(yu) 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就會(hui) 少很多。”翟晴表示,這一實驗的意義(yi) 在於(yu) ,想象接觸不僅(jin) 可以應用在減少對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的偏見上,還可以應用在其他社會(hui) 歧視的減少,比如說改變對乙肝丙肝這類傳(chuan) 染性疾病的誤解和偏見,打破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等等。
翟晴團隊用了1年半時間,做了4輪實驗,同時深入艾滋病感染者群體(ti) ,傾(qing) 聽他們(men) 的聲音。這段特殊的經曆讓他們(men) 更能共情這些特殊人群,“我希望類似‘艾滋病感染者’這樣的少數群體(ti) 和特殊人群能得到更多人的關(guan) 注和平視,他們(men) 同樣可以在陽光下自由地呼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xi) 生 鄭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