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綠水青山鋪就江蘇最美生態底色

發布時間:2023-05-25 15:4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0後劉瑋感覺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有“吸引力”。“前些年,來公園鍛煉的老年人居多。近年來,遊客越來越多。”在近日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中,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劉瑋是江蘇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的講解員,在她看來,遊客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變化和文化景點的增多。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原為(wei) 揚州城市東(dong) 南部工業(ye) 地、棚戶集中區。劉瑋記得,小時候和父母經過該區域時,總是看到工廠冒黑煙,地上汙水橫流、垃圾成堆。而如今,運河水清岸綠、飛鳥翔集、亭台錯落。

  “江蘇人均國土麵積全國最小,單位國土麵積GDP是全國的10倍,單位國土麵積主要汙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的5倍左右。”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說,作為(wei) 全國唯一擁有江河湖海“大滿貫”的省份,江蘇仍是全國生態環保壓力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從(cong)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優(you) 化調整,到抓好長江大保護,堅決(jue) 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再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江蘇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突出位置,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用綠水青山鋪就生態最美底色。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chan) 品

  十幾年前,三灣片區還聚集了大批工業(ye) 企業(ye) ,在為(wei) 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損害。2016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指出的京杭大運河沿線存在環境問題的地區中,揚州三灣就在其中。

  此後,揚州市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全麵推進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生態修複,三灣片區累計關(guan) 停搬遷工業(ye) 企業(ye) 89家,拆遷城中村居民671戶,退耕及修複濕地680畝(mu) 。

  從(cong) “生產(chan) 鏽帶”到“生活秀帶”,“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chan) 品”,尹榮堯表示,該省公眾(zhong) 生態環境滿意率已連續5年上升,2021年達到93.6%。

  “還水於(yu) 民”“還岸於(yu) 民”也是江蘇省江陰市踐行長江大保護的生動實踐。

  作為(wei) 江蘇強縣發展的典型代表,江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資源能源消耗大、汙染物排放量大的弊端也逐步凸顯,高峰時曾開發了超過三分之二的長江岸線,有4條入江河道水質不能穩定達標。推動江陰的紡織印染、鋼鐵、化工三大千億(yi) 級傳(chuan) 統主導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已迫在眉睫。

  “我們(men) 投資256億(yi) 元,把原來23.4公裏的生產(chan) 岸線壓縮至16.8公裏,壓縮後的岸線全部還給老百姓。”江陰文化商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集團籌備組副組長朱貽軍(jun) 說。

  如今,8公裏沿江、10公裏運河,組成江蘇江陰“一江一河”的城市生態T台,煥發青春活力。

  尹榮堯表示,5年來,江蘇省堅持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優(you) 化上下功夫,累計關(guan) 停低端落後化工企業(ye) 4600多家、取消化工園區定位25個(ge) ,依法關(guan) 停取締“散亂(luan) 汙”企業(ye) 5.7萬(wan) 餘(yu) 家。5年來,在全省GDP連跨4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的同時,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Ⅲ比例提升30.4個(ge) 百分點,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提高至88.9%。

  繪就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在江蘇常熟、昆山、太倉(cang) 三市交界地,有一處麵積3平方公裏的“桃花源”——蔣巷村。這裏草木蔥鬱、落英繽紛、湖水清澈、村民富裕。然而,“50多年前,這裏還是一個(ge) 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窮山惡水之地,村民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jue) 。”蔣巷村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常德盛說。

  在帶領村裏僅(jin) 有的四五百個(ge) 勞動力實施了長達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後,昔日荒灘縱橫、河汊交錯的窪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

  為(wei) 了給蔣巷村打造一個(ge) “造血工程”,在具備一定農(nong) 業(ye) 基礎後,蔣巷村在1992年創辦常盛工業(ye) 園,從(cong) 輕質建材廠入手發展工業(ye) 經濟。

  “我們(men) 在農(nong) 業(ye) 起家、工業(ye) 發家的基礎上提出旅遊旺家。”常德盛說,蔣巷村先後投資上億(yi) 元,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積極開發旅遊項目。2000年,蔣巷村建起600多畝(mu) 的生態園,開辦民宿,每年吸引遊客20多萬(wan) 人次,成為(wei) 國家4A級景區、“全國農(nong) 業(ye) 旅遊示範點”和“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這裏遊人如織,蔣巷村成了遠離城市喧囂、回歸田園生活的世外桃源。

  “村民幸福不幸福,不是我說了算,我們(men) 要讓村民安居樂(le) 業(ye) ,讓城裏人羨慕新農(nong) 村生活。”常德盛說,為(wei) 了給村民打造一個(ge) 新家園,蔣巷村建造了200套別墅,每戶農(nong) 民隻需支付12.8萬(wan) 元就可以入住,現在全村200戶村民已經全部住進小別墅。

  如今的蔣巷村,已經從(cong) 一個(ge) 窮鄉(xiang) 僻壤的貧困村蝶變為(wei) 新時代的魚米之鄉(xiang) ,繪就了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麗(li) 畫卷。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王學鋒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江蘇啟動實施了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統籌抓好農(nong) 房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和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重點任務,“十二五”期間,該省建成1300多個(ge) 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十三五”以來,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已建成446個(ge) 立足鄉(xiang) 土社會(hui) 、富有地域特征的省級特色田園鄉(xiang) 村。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新路徑

  高溫、高危、重汙染是人們(men) 對鋼鐵廠的傳(chuan) 統印象。而在江蘇省南通市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煉鐵廠內(nei) ,智能化的操作、清涼無塵的煉鐵環境展現了現代鋼鐵產(chan) 業(ye) 向綠色冶煉、智能冶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精細工藝,優(you) 化排放指標,該項目可實現汙水、固廢零出廠,全部實現內(nei) 循環,廢氣排放指標優(you) 於(yu) 國家超低排放標準30%以上,清潔運輸方式比超90%,工序能耗指標全部達到行業(ye) 先進值。

  “高爐的整個(ge) 係統能夠自循環,是環保無汙染的生產(chan) 過程。”中天鋼鐵煉鐵廠主任工程師陳川說。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加入中天鋼鐵的陳川,經曆了項目從(cong) 建設到投產(chan) 的整個(ge) 過程。“這裏有許多經驗豐(feng) 富的老師傅,他們(men) 毫無保留將操作經驗傳(chuan) 承給我們(men) 。老中青緊密結合,能夠逐漸將操作經驗轉化為(wei) 知識庫,實現低碳智能化煉鐵。”陳川說,南通市給青年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平台,能夠讓他們(men) 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他感到很幸運。

  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是江蘇省推動鋼鐵產(chan) 能由沿江向沿海轉移的重點示範項目。為(wei) 了推動全省鋼鐵行業(ye) 轉型升級優(you) 化布局,實現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在2019年印發《全省鋼鐵行業(ye) 轉型升級優(you) 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

  江蘇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程友華表示,江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探索建立綠電跨省點對點交易促進形成綠色能源生產(chan) 消費的市場體(ti) 係和長效機製,努力在綠色低碳轉型中走在前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