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藝術生”當村幹部 讓鄉村重現田園風光

發布時間:2023-06-02 12:0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如果把6.04平方公裏的小楊村版圖比作電子遊戲裏的地圖的話,人物主角“小王書(shu) 記”的身影會(hui) 在地圖各個(ge) 角落之間穿梭,就像是在“做任務”:早上8點前,準時來到村部辦公室處理事務,之後前往村民家走訪,再前往景區規劃道路,順便去田裏指導科學處理秸稈,再去菌菇種植區的研學基地接待講解,傍晚開會(hui) 商討民宿群發展……

  “小王書(shu) 記”是位90後,名叫王政,家鄉(xiang) 在江蘇省泰州市薑堰區三水街道小楊村(社區)。2017年年底,他以優(you) 異成績通過薑堰區首批“見習(xi) 村官”招聘考試,回到家鄉(xiang) 擔任主任助理,他的鄉(xiang) 村工作體(ti) 驗自此開啟。

  5年多時間,王政摸索幹了3件“大事”——新媒體(ti) 宣傳(chuan) 、設計鄉(xiang) 村景觀、帶頭發展民宿,有成功也有挫折。他見證和參與(yu) 了一個(ge) 常住人口2000餘(yu) 人的村莊的發展和榮耀。

  藝術設計生回村繪心底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王政在大學所學專(zhuan) 業(ye) 是藝術設計,2016年大學畢業(ye) 後,曾在媒體(ti) 行業(ye) 工作一年。2017年,小楊村從(cong) 軟、硬件方麵發力提升,發展鄉(xiang) 村特色旅遊產(chan) 業(ye) 。2018年,王政趕上小楊村開展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xiang) 村試點村建設,他開始了回鄉(xiang) 工作第一步探索——學習(xi) 運營公眾(zhong) 號,擴大村莊宣傳(chuan) 影響力。

  一方麵,他跟學設計和傳(chuan) 媒專(zhuan) 業(ye) 的同學請教公眾(zhong) 號排版、字體(ti) 搭配、標題製作等細節;另一方麵,他到處轉悠,為(wei) 公眾(zhong) 號推文尋找美圖。也正是那段時間,他開始鑽研攝影,也愛上了拍攝短視頻。

  小楊鄉(xiang) 村旅遊區位於(yu) 溱湖大道小楊段東(dong) 側(ce) ,由“小楊人家”“溱湖蟹村”和“菇菇部落”3個(ge) 板塊構成,櫻花大道、陽光大草坪、網紅小火車、彩色水稻大田等風光錯落,描繪出一幅水韻休閑的鄉(xiang) 村畫卷。這些景色都進了王政的鏡頭,在互聯網平台傳(chuan) 播。

  他手機裏至今保存著一張黃色麥穗迎風傲立的特寫(xie) ,他覺得,這張圖就是“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的縮影,也是他得意的作品之一。

  為(wei) 了提升推文的閱讀和轉發量,他還在文末設置抽獎轉發小活動,將自己做的手工小禮品派送。有朋友打趣道:“你一個(ge) 村幹部親(qin) 自當公號小編就罷了,怎麽(me) 還往裏‘搭’自己的產(chan) 品呢?”

  王政的付出有了回報。在他利用微信公眾(zhong) 號、抖音新媒體(ti) 平台推介小楊村後,更多人知道該村的發展狀況,在外鄉(xiang) 賢也看到了故鄉(xiang) 的變化。那幾年,一些在外事業(ye) 有成的村民重新與(yu) 村委會(hui) 取得聯係,為(wei) 村莊建設規劃出謀劃策,提出引入社會(hui) 資本運營鄉(xiang) 村資源以及“村企共建”等發展模式。

  王政的看家本領在村裏也沒荒廢,他大學時積累的藝術設計知識派上了大用場。經常調研的他發現,鄉(xiang) 村很多景觀意象和他所學的專(zhuan) 業(ye) 很“搭”。

  2018年,他結合專(zhuan) 業(ye) 特長,成立“鄉(xiang) 遇”手工工作室,後更名為(wei) “築禮記”。他與(yu) 村裏的老手藝人對接溝通,合作展示鄉(xiang) 俗文化,並進行教學和手工藝品銷售。

  他畫出了五彩斑斕的石頭畫,設計了櫻花主題的書(shu) 簽,設計作品“官帽燈”取得了外觀專(zhuan) 利認證,也應用在了小楊村的景觀中。他將木頭和樹脂融合打造的各式吊墜更是深受年輕遊客喜愛。當時,村裏一些建築項目和景觀設計,都由王政畫圖設計,交給施工方後再現場打磨。

  他回憶,一次村裏辦櫻花節,宣傳(chuan) 主圖的設計就是由他熬了幾次夜完成的,重新拾起專(zhuan) 業(ye) 設計軟件,他將賞櫻、體(ti) 驗和邂逅的元素完美嵌入在圖片裏。

  走在村中小道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可以看到王政親(qin) 手設計的遊園、健身場地、公廁外觀及景觀節點,鄉(xiang) 村驛站經過王政巧手塗繪,也成了網紅打卡點,夜色掩映下,別有一番鄉(xiang) 村韻味。

  鄉(xiang) 村的吸引力從(cong) 哪裏來

  王政心係家鄉(xiang) 產(chan) 業(ye) ,他的第三步探索是發展民宿產(chan) 業(ye) ,2021年初,他決(jue) 定從(cong) 老家的房子開始改起。

  但忙活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卻不同意,他們(men) 好不容易才蓋好“大別墅”準備養(yang) 老,怎麽(me) 能容許兒(er) 子把家變成“旅館”。

  王政對父母“連哄帶騙”,說了說小楊村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的前景,並細細算了一筆賬:“你們(men) 花了幾十萬(wan) 元建房子,但平時空著沒人住,這樣沒有意義(yi) ,改成民宿租出去還能賺點錢,也能吸引遊客,帶動餐飲業(ye) 。”

  好不容易勸服父母,他花了大半年時間,將自家老房子一樓改造成類似四合院的樣式,包括4間標準間以及餐廳、廚房,讓遊客有一種回家的親(qin) 切感和舒適感。

  改造完成後,孤零零的民宿距離村莊中心區較遠,沒能起到產(chan) 業(ye) 帶動效應。同時,在將整棟民宿出租給景區後,王政發現,村裏開展活動的場地變少了,違背了他做民宿的初衷。“民宿不是單純的‘房子’,其吸引人之處應該是讓外來遊客了解本土的村情鄉(xiang) 情。因此,要將民宿變成開展各類活動和宣傳(chuan) 的‘活陣地’,才能把各類消費帶動起來。”

  王政開始變換思路,前些年通過公眾(zhong) 號聯係上的鄉(xiang) 賢發揮了作用。原來,村中老一輩人曾走出去從(cong) 事海運、船運工作,大部分人在外地買(mai) 房定居,村中形成大量閑置房屋。王政經常外出考察和參加招商活動,萌生了打造“鄉(xiang) 村民宿+狀元文化研學”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項目的想法,也有在外鄉(xiang) 賢願意投資。

  具體(ti) 而言,村集體(ti) 通過房屋流轉來發展民宿,企業(ye) 進行運營,村民則可以通過土地、房屋等資源入股,年底進行保底分紅。平時,王政組織召開“小楊民宿開發”座談交流會(hui) ,通過PPT講解、現場參觀、政策學習(xi) 等形式,引導村民了解民宿經營理念,成立“民宿發展服務聯盟”,規範村莊內(nei) 民宿建設和運營。他還幫村民設計改造房屋,並且在視頻號進行宣傳(chuan) 推廣。

  每逢周末假期,王政琢磨點子提升村莊吸引力,開展廚娘比賽、青年直播帶貨等文旅活動。

  更多年輕人成了村兩(liang) 委成員

  去年8月,王政當選為(wei) 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目前,小楊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有7人,平均年齡35歲,最小的26歲,年輕人給鄉(xiang) 村帶來了活力和想法。這些年,村裏陸續有近10位90後返鄉(xiang) 從(cong) 事種植和養(yang) 殖業(ye) ,農(nong) 家樂(le) 、家宴餐廳、超市、豬頭肉特產(chan) 店等設施日漸齊全,大家一起發力將現有資源提檔升級。

  王政外出調研時發現,一些古鎮的景觀打造過於(yu) “同質化”,缺乏特色。他覺得,小楊村的文旅發展要保持農(nong) 村的鄉(xiang) 土氣,不能大搬大拆。“應該讓農(nong) 村不僅(jin) 有風景看,也有故事可尋,讓鄉(xiang) 村‘更像鄉(xiang) 村’。”

  村幹部們(men) 將目光瞄準為(wei) 休閑觀光和研學科普等領域,重視遊客原汁原味的農(nong) 耕體(ti) 驗。小楊村所在的三水街道以溱湖籪蟹、特色菌菇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2022年6月,村裏打造農(nong) 旅融合“菇菇部落”項目,建成青少年研學實踐基地,遊客可以參觀數智菌菇艙和產(chan) 品展示館,享受看菇、聽菇、吃菇、購菇“一條龍”體(ti) 驗,觀察菌菇在自然界的生長過程。

  目前,村裏正規劃3條美食街區,並用彩虹步道把“小楊人家”景區和村莊中心區串聯,便於(yu) 吸引和留住遊客。

  王政覺得,在鄉(xiang) 村工作是一件浪漫的事,但自己忙於(yu) 工作,總是疏於(yu) 陪伴“另一半”。2021年秋,他設計改造的“小王的院子”民宿剛落成,他的女朋友儲(chu) 夢婷就從(cong) 城區下班趕來,在民宿裏彈著吉他即興(xing) 唱了幾首輕快的流行歌曲。彩虹般的燈光搖曳,王政在一旁錄視頻,心中無比幸福——雖然女友從(cong) 未將支持王政在農(nong) 村打拚的“豪言壯語”掛在嘴邊,但總是默默付諸行動。

  下一個(ge) 幸福時刻很快到來。那一年冬天,王政將求婚儀(yi) 式悄悄放在了“小楊人家”景區一間餐廳內(nei) 。沒有華麗(li) 的裝飾和複雜的儀(yi) 式,二人流淚相擁。王政心中泛起一絲(si) 獨屬於(yu) 年輕人的鄉(xiang) 愁和歸屬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