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透教材、減少刷題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透露哪些改革信號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透露哪些改革信號
學透教材 減少機械刷題
6月7日,2023年全國高考拉開了序幕。每年高考都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高熱度一方麵代表著人們(men) 對教育的關(guan) 注,另一方麵人們(men) 通過高考試題的變化,也能了解到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
今年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語文教育專(zhuan) 家及一線教師,對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製的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4套高考語文試卷進行分析。多位專(zhuan) 家表示,今年的試題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考試內(nei) 容改革,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服務拔尖創新人才選拔,鼓勵學生在學習(xi) 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厚植情懷、錘煉品德、砥礪心誌,引導廣大青少年勇於(yu) 創新、勇於(yu) 思考、勇於(yu) 實踐,在新時代揚帆起航,篤誌前行。
同時,有不少專(zhuan) 家指出,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透露出很明顯的信號:要學透教材,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刷題上。
五育並舉(ju) 在語文情境中培根鑄魂
語言文字運用廣泛存在於(yu) 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領域,語文學科的育人價(jia) 值是在語文情境中體(ti) 現出來的。
“這4套試卷體(ti) 現出培根鑄魂的總體(ti) 指向,追求在語文情境中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總目標。”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國教育學會(hui) 中學語文教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理事長王本華說。
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有機融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引導廣大青少年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體(ti) 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全國乙卷寫(xie) 作試題和新課標II卷現代文閱讀I的材料摘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話。
“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北京大學教授陸儉(jian) 明說,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今年高考語文試題還選擇了體(ti) 現德育、美育、體(ti) 育、勞動教育理念的素材,強調勞動教育與(yu) 德育、智育、體(ti) 育、美育的融合,引導考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wei) 大、勞動最美麗(li) 的觀念,真正懂得尊重普通勞動者。比如,在今年全國甲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題中,選用了巴金的散文《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文章讚美機械具有“創造的喜悅”和“散布生命”的詩性,以獨特的視角塑造工人形象,禮讚勞動,引導考生思考“機械的詩”背後是工人的辛勤創造。
打通知識點 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任務的完成,幾乎都不是僅(jin) 靠一個(ge) 知識點,甚至不是靠單一一個(ge) 學科就能完成的,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強調了綜合性,學生要打通知識點,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申繼亮說。
不少專(zhuan) 家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wei) 今年的試題加大了對學生思維的考查力度,引導考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比如,全國甲卷寫(xie) 作試題材料給出“人·技術·時間”的話題,但未作其他過多限製要求,為(wei) 考生預留了思考空間。試題材料非常簡潔,需要考生調動聯想、遷移、推理等能力,發現問題、找準問題、形成觀點、展開論證。考生也可以通過記敘、抒情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語文學科能否培養(yang) 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ang)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科學不隻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集合,也表現為(wei) 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正確思維方式。”高考語文命題專(zhuan) 家說,比如通過文質兼美的科普文章激發考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閱讀中考查推理、批判與(yu) 發現的能力,在科學類論文、論著閱讀中考查梳理探究、歸納概括、假設驗證等思維方法,培養(yang) 求真求實的態度。全國甲、乙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分別摘編自德國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和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lun) 的《深時之旅》,就旨在傳(chuan) 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
考教銜接 引導一線把教材吃透
多位專(zhuan) 家表示,高考一直被稱為(wei) 教育“指揮棒”,那就要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
一線教師一直有這樣的苦惱:語文試卷上的內(nei) 容與(yu) 教材的關(guan) 聯度比較低,甚至有人說,“教材裏有什麽(me) 高考就不考什麽(me) ”。
“語文試題出題確實難,照搬書(shu) 上的原文肯定不行,但是完全拋開教材也不行,可選的材料實在太多,如果盲目擴大選材範圍,就會(hui) 無限加大老師和學生的負擔。”申繼亮說。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恰當地做到了試題與(yu) 教材的關(guan) 聯。新課標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九題要求考生寫(xie) 一則關(guan) 於(yu) 作品短評的思路,“這一命題就與(yu) 教材中的學習(xi) 任務產(chan) 生了關(guan) 聯。”王本華說,統編語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冊(ce) 第三單元中有“學寫(xie) 文學短評”的學習(xi) 任務,學生能快速地聯想到自己在課堂學習(xi) 時進行的練習(xi) 。再比如,新課標II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題的選項中出現了“魯迅《社戲》”,這是學生初中時就接觸過的內(nei) 容,考生看到後一定會(hui) 感到非常親(qin) 切。
“試題選材與(yu) 教材相關(guan) 聯,就是要引導教師學生用好教材,把教材吃透。”申繼亮說,扭轉一線教學功利化傾(qing) 向,在提高課堂質量、夯實知識基礎、培養(yang) 能力素養(yang) 上下功夫。
創新命題形式 引導一線減少機械刷題
高考語文命題專(zhuan) 家介紹,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使用了多種新題型,不同卷種同一模塊試題也有差異。這一舉(ju) 措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提高分數要依靠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素養(yang) 的提升,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收益”將越來越小。
比如,新課標II卷寫(xie) 作試題“青少年自己的空間”是一道讀寫(xie) 結合類試題,材料是從(cong) 試卷內(nei) 其他模塊的材料中衍生出來的,讀寫(xie) 結合類試題就是新推出的題型,學生如果備考時靠的是機械刷題,是沒有意義(yi) 的。
命題專(zhuan) 家介紹,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製的4套試卷的文言文斷句題,要求考生從(cong) 8個(ge) 斷句點中選擇3個(ge) 正確的,這樣的做法也避免考生單純利用排除、猜測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導考生認真閱讀原文,真正理解文意。
“總的來說,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既考核了知識,更考核了能力。”陸儉(jian) 明說,要想提高語文能力,不能靠死記硬背、機械刷題,要“勤讀書(shu) 、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