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悄然興起 “臨期食品”你會買嗎?
剩菜盲盒悄然興(xing) 起 “臨(lin) 期食品”你會(hui) 買(mai) 嗎?
業(ye) 內(nei) 從(cong) 士:剩菜盲盒必須考慮食品安全
■ 在“萬(wan) 物皆可盲盒”的今天,連剩菜都加入了這一行列。“盲盒”一詞從(cong) 一開始的拿到什麽(me) 全憑運氣的“未知樂(le) 趣”,到“活物盲盒”的爭(zheng) 議不斷。
■ 最近,成都掀起了“剩菜盲盒”的潮流之風。剩菜盲盒,顯然不能是真正的“被吃剩下的菜”,其實是指商家在保質期內(nei) 未能銷售出去的食物,以大額度的折扣價(jia) 格優(you) 勢,包裝成“盲盒”的形式加速銷售,以達到“減少食物浪費”的目的,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商家收回“原材料成本”。
實測:
原價(jia) 38元
甜點盲盒11.8元
記者在“八點以後”小程序上,隨機選擇了一家咖啡甜品店,以11.8元的價(jia) 格購買(mai) 了一份甜點盲盒,支付後平台顯示需要待商家晚上7點確認訂單,自提時間則為(wei) 晚上7點到9點。
當天下午6點,記者就收到了商家確認訂單的提示,於(yu) 晚上7點準時到店自提。出示“取餐碼”後,老板直接從(cong) 冰櫃中打包了一份“草莓巴斯克”甜品。記者注意到,該份甜品在冰櫃中標價(jia) 為(wei) 38元。記者注意到,簡單的紙盒包裝未注明生產(chan) 日期、保質期等信息,但店老板也提醒,最好當天食用,或者冷藏保存,否則會(hui) 影響口感。
該咖啡甜品店老板告訴記者,店裏參與(yu) “剩菜盲盒”平台處理當日未銷售完的甜品已經有一年時間,且同時會(hui) 在多個(ge) 平台上架。“之前賣不完的,要麽(me) 我們(men) 自己吃,要麽(me) 丟(diu) 掉,挺浪費的。至於(yu) 每天大約有多少份甜品以‘盲盒’的形式折扣出售是不確定的,要以當天的銷售情況來看,大約有五六份,每天會(hui) 盤點庫存。”
恰好,現場有一位女士也在同一家店通過另一個(ge) “盲盒”平台購買(mai) 了一份甜品。“朋友推薦的,買(mai) 過兩(liang) 三次(盲盒)了。”這位女士告訴記者,她就住在附近,回家就能順便來吃點東(dong) 西,覺得很方便,也很便宜。“但有一次體(ti) 驗(不好),明明沒有別的客人,卻等了20多分鍾。”
體(ti) 驗:
烘焙類商品為(wei) 主 盲盒=臨(lin) 期食品?
據了解,目前,成都主要有三個(ge) “剩菜盲盒”平台,分別是“八點以後ZFW”“米粒盒子”和“惜食魔法袋”,其形式主要為(wei) 微信小程序。
三個(ge) 平台的小程序購買(mai) 界麵都與(yu) 外賣平台類似,下單支付後,在規定時間內(nei) 到店自提,大部分提貨時間是晚上7點到9點不等,也有少數“早市”“午市”,或者營業(ye) 時間均可自提。同時也支持配送,但需要額外支付配送費用。
另一個(ge) 相同點是,在平台購買(mai) 盲盒,無法自主選擇,商家按照標價(jia) 食物的三到五折進行出售,“買(mai) 到什麽(me) 全憑運氣”,這也是盲盒低價(jia) 以外的“賣點”。
記者注意到,三個(ge) 盲盒平台上烘焙甜品類占大多數,另外還有部分咖啡飲料、熟食,便捷式快餐等,其中“米粒盒子”與(yu) 多家不同品牌的大型商超/便利店有合作。而“八點以後”的最大“特色”,是上架了某五星級酒店自助餐的“盲盒”。
將臨(lin) 近保質期短食物以較低的價(jia) 格出售,雖然冠上了“盲盒”的新瓶,但聽上去仍然與(yu) 之前大火的“臨(lin) 期食品”概念類似。
記者發現,自己測試體(ti) 驗的甜品“盲盒”產(chan) 品,該商家在“美團”平台也有“秒殺產(chan) 品”上架,隻是價(jia) 格稍貴,為(wei) 14.8元。而在大型連鎖超市,也有打折出售當日過期食物的“夜市”慣例。記者注意到,“剩菜盲盒”的興(xing) 起,主要還是基於(yu) 小紅書(shu) 等社交網絡平台,網友們(men) 熱衷分享“體(ti) 驗式打卡”經曆,“跟風”“測評”“省錢小技巧”等關(guan) 鍵詞成為(wei) “流量密碼”,部分熱門盲盒甚至“手慢了搶不到”。
網友“西西”從(cong) 5月起就熱衷“盲盒”打卡,截至目前已連續發布29條關(guan) 於(yu) “食物盲盒”的筆記,給盲盒產(chan) 品“打分”,同樣是以烘焙類產(chan) 品為(wei) 主,涵蓋少量奶茶、中餐。大部分“盲盒”都較為(wei) 滿意,但也有“踩雷”,比如一家麵包盲盒數量不足、產(chan) 品雷同,“真心覺得不值”。
網友“風雲(yun) ”也評論表示,在一家麵包店購買(mai) 的盲盒,僅(jin) 剩3小時保質期,已經塌軟、品質不佳,客服表示“冷凍複烤後不影響食用”,但網友仍質疑是“商家借著避免浪費的旗號,銷售即將報廢的食物”。
記者也注意到,不少網友都反映,購買(mai) 部分“盲盒”產(chan) 品時,包裝上並未標注保質期、生產(chan) 日期等信息。
上述記者測評體(ti) 驗的咖啡甜品店老板表示,也有部分同行不願意參與(yu) 這種銷售方式,食物寧願過期扔掉也不願意打折出售,“因為(wei) 擔心就有人特意等著買(mai) 打折的產(chan) 品,有不好的示範效應,覺得反正都要打折,為(wei) 什麽(me) 要買(mai) 正價(jia) 。”該老板還表示,在選擇盲盒前,最好先看看評論,也不排除有商家“以次充好”。
業(ye) 內(nei) 人士:
無論是臨(lin) 期食品還是“盲盒”
安全問題都要重視
成都餐飲同業(ye) 公會(hui) 執行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袁小然對食品作為(wei) “盲盒”銷售的市場發展前景持“謹慎”態度。
一方麵,臨(lin) 期食品打折出售,確實有其消費市場,要看到好的一麵。但另一方麵,臨(lin) 期食品與(yu) 過季的衣服鞋帽本質不同,必須要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
袁小然表示,行業(ye) 在一線城市考察時,就了解到有企業(ye) 收集大型商超的臨(lin) 期食品、將市場下沉至社區等點位進行打折出售,這實際上是一種“商業(ye) 模式”的轉變。“本身就是臨(lin) 期食品,運輸環節能不能滿足部分需要冷鏈運輸的食品保存條件?會(hui) 不會(hui) 存在私下更換標簽以‘延長’的不合法手段?”袁小然說,這些都是存在的風險點。
而針對網友購買(mai) 經曆中強烈反映的部分“剩菜盲盒”沒有價(jia) 簽、食品生產(chan) 日期、保質期等信息的問題,袁小然表示,關(guan) 於(yu) 食品安全生產(chan) ,相關(guan) 法律法規都有明確要求,比如今年5月25日修訂通過、將於(yu) 9月1日實施的《四川省食品安全條例》第二章“食品生產(chan) 經營”中第二十一條規定: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設立專(zhuan) 區或者專(zhuan) 櫃,並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chan) 日期或者生產(chan) 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chan) 者名稱、食品生產(chan) 許可或者備案編號、地址、聯係方式等內(nei) 容。標明的生產(chan) 日期應當與(yu) 出廠標注的生產(chan) 日期一致;拆零銷售的食品,原包裝應當保存至銷售完畢。
“對於(yu) 經營者來說,作為(wei) 食品安全生產(chan) 經營的第一責任人,明確標注產(chan) 品名稱、生產(chan) 日期、保質期等要素,是必須要遵守的。”袁小然說,經營者也需要盡到告知義(yi) 務,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作為(wei) 消費者,麵對未明確標注以上信息的食品,建議謹慎購買(mai) 。
從(cong) 行業(ye) 角度,袁小然表示,早在2018年,成都根據餐飲類別的不同,從(cong) 中餐、火鍋、小吃、飲品和服務5個(ge) 方麵細化操作要求、編製標識示例,製作了《成都市餐飲業(ye) 明碼標價(jia) 參考模版》。今年3月,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行業(ye) 協會(hui) 的主導下,對《成都市餐飲業(ye) 反食品浪費行為(wei) 規範(征求意見稿)》《成都市餐飲業(ye) 菜單標識精細化標準化管理規範(征求意見稿)》等團體(ti) 標準的內(nei) 容進行了研討和修改完善。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yu) 遵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