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職教視野:一群中職生發現“不同的自己”

發布時間:2023-06-12 15:1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能當電工的救生員,愛唱歌的養(yang) 老護理員,從(cong) 修空調幹起的工程維修主管,一邊當幼兒(er) 園老師一邊在中職兼職教專(zhuan) 業(ye) 課……這是一群接受了中職教育的職業(ye) 人,通過發現自我,找到了不同的自己。

  他們(men) 是群普通人,是通過百年職校獲得了求學機會(hui) ,最終獲得了成長的幸福。他們(men) 目標清晰,以自己的努力追求幸福的人生。

  百年職校很特別,這是一所成立於(yu) 2005年的職業(ye) 學校。那時,中等職業(ye) 教育還不免費,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因為(wei) 交不起學費失學在家,或因家庭變故致貧主動放棄繼續求學,還有的因為(wei) 大城市的戶籍政策,無法進入公辦教育體(ti) 係。

  姚莉和一群同道者創辦了這所全免費的中職學校,她曾任一家國有紙張進出口公司總經理,也曾創辦過物業(ye) 公司。當時,她看到大量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湧向城市,同時企業(ye) 又招不到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正是看到了這種“不匹配”,她和幾位企業(ye) 家出資開始公益創業(ye) ,並成為(wei)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希望工程”資助定點學校。

  這是一所全免費學校,不僅(jin) 學費全免,在學習(xi) 期間的住宿、夥(huo) 食均免,實實在在做慈善;說是創業(ye) ,辦一所全新的學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況且育人是天下最難的事。

  18年後,當姚莉回首辦學曆程時,她說:“職業(ye) 教育是普通人的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職業(ye) 教育所承載的育人責任重大。”

  接受普通,培養(yang) “整個(ge) 的人”

  幾乎像所有的辦學者一樣,一開始,百年職校也把掌握知識技能作為(wei) 教學的目標,老師們(men) 拚盡全力讓孩子們(men) 多學一些,然後幫助他們(men) 就業(ye) ,從(cong) 而讓他們(men) 的家庭脫離貧困。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第一學年結束後,老師們(men) 把學生送到實習(xi) 單位,自己也沉浸在“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成就感中,但很快就出現了新情況:有的學生不喜歡實習(xi) ,有的學生甚至放棄實習(xi) ,導致新的輟學發生,這讓老師們(men) 感覺遭到當頭一棒!

  經過反思,姚莉和同事意識到,雖然提出了“教育照亮人生 技能立足社會(hui) ”的校訓,但實際上是把發力點放在了技能立足上。“一部分學生放棄實習(xi) 的事實告訴我們(men) ,當他們(men) 對整個(ge) 人生沒有方向時,一旦離開學校遇到不同的環境就沒支撐的力量,僅(jin) 僅(jin) 靠在學校學習(xi) 的技能,還不足以在社會(hui) 上立足。”

  於(yu) 是,姚莉從(cong) 陶行知先生的著作當中尋找方向,培養(yang) “身體(ti) 健康、明辨是非、經濟獨立”的人,陶先生稱這樣的人是“整個(ge) 的人”。

  姚莉下定決(jue) 心,明確提出把培養(yang) “普通人”作為(wei) 目標。剛提出這個(ge) 設想時,她很忐忑,因為(wei) 社會(hui) 高速發展,成功和財富似乎已成為(wei) 全民目標,“做普通人”顯得不合時宜。但沒想到,老師和家長們(men) 非常接受這個(ge) 定位。

  百年職校第一個(ge) 報名的學生叫王林,他因為(wei) 母親(qin) 生病放棄了上重點高中,後來接受了職業(ye) 教育,他一直非常出色,接著讀了本科,在北京成家買(mai) 房;來自貧困山區的羌族女孩馬龍英,剛入校時覺得未來沒希望,不與(yu) 別人交流,老師發現她唱歌很好,由此讓她獲得自信站上舞台並融入學校,她畢業(ye) 後選擇了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考上高職後,依舊喜歡的是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來自大涼山的吉子曲布,剛入校時普通話說不好,但他進步非常快,畢業(ye) 後返回大涼山,現在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主持人、少兒(er) 語言表演專(zhuan) 業(ye) 培訓師……

  最近,姚莉出了一本書(shu) ,書(shu) 名就是《做幸福的普通人》,真實地記錄了一個(ge) 個(ge) 學生接受職業(ye) 教育,從(cong) 而走上一條條自我成長之路的故事。

  “掃除力”課,讓學生養(yang) 成好習(xi) 慣

  走進百年職校,清爽整潔明快,功能齊全,這是給人的直觀印象。這裏的學生彬彬有禮,周到熱情,不大的校區裏,到處都有學生在自我服務,不管是宿舍,還是教學區域,都由學生承擔高標準的清潔工作。

  開始辦學時,教師團隊每周開會(hui) 討論的都是如何給學生輔導,焦慮的都是學生的學習(xi) 成績好不好,他們(men) 像很多父母一樣,恨不得替學生把課餘(yu) 的事情都安排好,讓他們(men) 專(zhuan) 心學習(xi) 。

  姚莉覺察出這樣做會(hui) 有問題。多年的企業(ye) 管理經驗,讓她發現一個(ge) 共性:職業(ye) 生涯上的進步,不單單靠學曆和知識,往往是靠對日常工作細節的認知和勤奮才能獲得同事、領導和客戶的信任,這些恰恰來源於(yu) 日複一日習(xi) 慣的養(yang) 成。

  從(cong) 培養(yang) 習(xi) 慣入手,這是實踐證明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如何去做是一個(ge) 難點。“實踐證明,德育不能隻講大道理,即便講得再明白,如果不能把大道理落實到日常行為(wei) 上,隻會(hui) 把道理忘了,或者說一套做一套。”

  因此,百年職校提出辦“最幹淨的學校”,並逐步發展成一門課程——“掃除力”,這門課從(cong) 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當然,這不僅(jin) 僅(jin) 是打掃衛生,而是承擔責任,參與(yu) 學校的管理。

  畢業(ye) 生劉青林到了實習(xi) 崗位,那裏的環境和學校不一樣,他還是按照在學校養(yang) 成的習(xi) 慣,早起打掃衛生、整理床鋪、收拾房間,自己覺得沒有什麽(me) 特別,但沒多久整個(ge) 宿舍的同事都跟他一起做,因此他在團隊裏樹立起了威信。後來他參了軍(jun) ,據說在部隊非常適應。

  來自河南焦作的趙藝敏從(cong) 小到大成績很好,因父親(qin) 殘疾家裏經濟壓力大,懂事的她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hui) ,來到鄭州百年職校幼兒(er) 保育班。她在學校很出色,競選學生會(hui) 幹部,還到老年公寓當義(yi) 工。

  現在,她已經是一所幼兒(er) 園的骨幹教師,還是鄭州百年職校幼教專(zhuan) 業(ye) 的兼職老師。她覺得很多好的習(xi) 慣都是在學校養(yang) 成的:高標準的保潔,讓她在工作中注意孩子們(men) 的清潔衛生;參加社團,在工作中敢於(yu) 溝通,學會(hui) 時間管理。

  多元化課程,讓學生發現“不同的自己”

  雖然學校規模都不大,但是學校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jin) 有針對企業(ye) 行業(ye) 的專(zhuan) 業(ye) 課,還有藝術、體(ti) 育課程。

  2018年,負責體(ti) 育課的老師張力發起了遊泳項目,因為(wei) 他認為(wei) 遊泳是最實用的體(ti) 育技能,學會(hui) 了遊泳,不僅(jin) 鍛煉身體(ti) ,關(guan) 鍵時候還能自救救人。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的公益支持下,遊泳課開課了。

  來自大涼山的馬巫打沒有想到,生活在缺水環境裏,從(cong) 小沒見過遊泳池,從(cong) 百年職校畢業(ye) 後竟然到國家遊泳館當了救生員,而且是個(ge) “懂電工的救生員”。

  第一次下水,馬巫打就覺得非常放鬆,沒幾下就把教學計劃完成了。遊泳館的專(zhuan) 業(ye) 教練迅速發現了他的潛能,給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救生員證。馬巫打開心極了,本來學電工的他要把本專(zhuan) 業(ye) 學好,還要把他“最愛”的遊泳學好。於(yu) 是,他把業(ye) 餘(yu) 時間都用在鍛煉體(ti) 能上了,畢業(ye) 後到國家遊泳館當了一個(ge) 懂電工的救生員,在遊泳館發揮了更多作用。

  “如果沒有學校多元化的課程,他可能永遠不會(hui) 知道自己的天賦,隻能努力成為(wei) 一名技術一般的技工。如果沒有好的教練指導,他根本不知道人生還有別的路可走。”姚莉感歎,“學生一旦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自然會(hui) 迸發出巨大的學習(xi) 能量。”

  去年入學的一個(ge) 男生在學校裏各項活動都很積極,就是不願讀書(shu) ,一上課就想睡覺,催他交作業(ye) ,他就說學不下去想回家。可是在外打工的父母一直為(wei) 兒(er) 子著急,再三向老師要求不能讓他退學。

  老師們(men) 想盡了各種辦法溝通輔導,但效果不佳。後來大家決(jue) 定換個(ge) 方式,送他去酒店實習(xi) 一段時間,看看是否能提升他的興(xing) 趣。沒想到在酒店,這個(ge) 同學表現很好,很受歡迎。更讓老師們(men) 高興(xing) 的是,經過實習(xi) ,他發現自己的知識基礎不夠,主動提出回校學習(xi) 。

  “我們(men) 的目的不是要他一定留在學校學習(xi) ,而是看能不能幫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xi) 方式。每個(ge) 人的成長路徑真不一樣。”這是姚莉的總結。

  “啃老一族”的反向樣本

  “大眼睛謝過”是2005年夏天百年職校在北京創辦時第一批報名的學生,他有一雙特別的大眼睛。謝過是學空調技術的,原因是“我要掙錢,幫助父母。”如今,他已是北京一家物業(ye) 公司的工程維修主管、技術骨幹,帶領十幾個(ge) 人的團隊。

  在北京生活工作很多年,謝過很喜歡這個(ge) 城市,但在2022年春節後卻向姚莉辭行,準備回老家。他的父母在外打拚幾十年,已回到家鄉(xiang) ,謝過還投資給父母開了一家小超市。但是春節前母親(qin) 生病,需要人照顧,另外,他的孩子快小學畢業(ye) ,也需要他陪伴。

  姚莉發現,從(cong) 百年職校畢業(ye) 的很多孩子會(hui) 把反哺家庭當作頭等大事來做。這一方麵是學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麵也是這些家長為(wei) 孩子選擇了合適的道路,讓他們(men) 具備了資助家庭的能力。“我深信家長的樸實和寬容,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ge) 要素,既避免了家庭‘內(nei) 卷’,也容易獲得幸福感。”

  當“啃老一族”讓社會(hui) 和一些年邁父母感到無奈時,百年職校的畢業(ye) 生卻給出了相反的樣本——反哺家庭。

  通過10多年的觀察,姚莉感受到百年職校的家長群體(ti) 有一個(ge) 共性,那就是樸實。他們(men) 依據生活與(yu) 生存的常識教育孩子,他們(men) 作決(jue) 策的原因都非常樸素,也十分現實。他們(men) 沒有給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壓力,一旦有機會(hui) 他們(men) 反而能引導孩子腳踏實地地學習(xi) ,並一起享受孩子進步的快樂(le) 。

  這些學生不僅(jin) 懂得感恩,還付諸實際行動。盡管很多是藍領,收入並不高,但幾乎所有的畢業(ye) 生都向母校捐過款,很多學生還每年持續捐款。今年春節前,學校收到了一筆5000元的捐款,是謝過參加技能大賽獲得的獎金。

  作家陳建功到學校來過很多次,有一年參加百年職校的畢業(ye) 典禮,他對畢業(ye) 生說:“比起那些‘拚爹’的孩子,你們(men) 的父母是多麽(me) 幸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