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劉新:《熟年》“不留情麵”直麵生活
正在播出的電視劇《熟年》,劇如其名,將一群“不完美成年人”被婚姻、疾病、養(yang) 老、事業(ye) 等現實問題裹挾、困擾、救贖的過程,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不少觀眾(zhong) 表示,很久沒有一部家庭情感劇如此“不留情麵”地直麵生活了。
除了情節和台詞戳人,一眾(zhong) 熟齡演技派的表演功不可沒。《熟年》獲得觀眾(zhong) 認可的另一個(ge) 理由就是演員與(yu) 角色的貼合度也極高,諸如郝蕾之於(yu) 一夜被生活擊碎自信的張春梅,宋丹丹之於(yu) 精明算計的“二琥”,劉奕君之於(yu) 中年危機的倪偉(wei) 強等。幾位主要演員都貢獻了各自近年來頗有突破性的表演。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該劇導演劉新,請他談一談曾經的市場絕對主流劇種“家庭情感劇”,經曆了被古偶、甜寵、懸疑等類型劇“邊緣化”之後,究竟該如何重新贏回觀眾(zhong) 的心。
挑演員難在了“倪偉(wei) 民”
北青報:在演員選用上您認為(wei) 有什麽(me) 得意之筆或者遺憾之處?
劉新:閱讀劇本時,我們(men) 就覺得劇中人物非常生動和鮮活,像是身邊的鄰居甚至自己。這實際上給演員選擇出了很大難題,要求表演必須特別真實落地,接地氣,對演技要求非常嚴(yan) 格。
有些角色是非常順利就敲定了,比如“張春梅”綿裏藏針,“二琥”很市井,演不好就招人煩,想來想去覺得郝蕾和宋丹丹最合適,她們(men) 看完劇本也非常喜歡和滿意。
倪偉(wei) 強這個(ge) 人,有冷的一麵,憂鬱的一麵,混蛋的一麵,到後期還有溫暖、靦腆、羞澀。我跟劉奕君是三十年的朋友,我了解他,完全能夠駕馭角色的雙重人格和眾(zhong) 多側(ce) 麵。所以我給劉奕君打電話,說有個(ge) 角色非常適合他,他說你讓我看看劇本,我說你相信我——奕君一下就敲定了。最後他的完成也確實給了大家一個(ge) 很大的驚喜。
難就難在張國強扮演的倪偉(wei) 民。我不想把《熟年》拍成一部喜劇,很多人推薦了宋丹丹曾經合作過的一些演員,但我覺得如果是找一個(ge) 原來跟丹丹搭檔過,甚至有喜感的演員,這個(ge) 戲就跑偏了。經過非常多人的篩選之後,有人提議張國強。張國強在過去的作品如《士兵突擊》中都是很帥的類型,我看了他近期的照片,覺得張國強身上那種憨厚、質樸,跟劇中孝順、有擔當的大哥倪偉(wei) 民非常合適。後來拍攝起來,宋丹丹也說,張國強給了她一個(ge) 驚喜。
張春梅和倪偉(wei) 強代表“熟年”男女
北青報:郝蕾扮演的女主角張春梅,被認為(wei) 非常犀利、寫(xie) 實,對中年女性麵臨(lin) 困境的剖析不留情麵。您為(wei) 什麽(me) 願意花費心血塑造這樣一個(ge) 女性形象,您認為(wei) 她的存在有何共情價(jia) 值?
劉新:張春梅這樣的女性形象,日常生活中、媒體(ti) 上經常可以看到。她在事業(ye) 上走到一個(ge) 拐點,這個(ge) 拐點是人到中年,過去傳(chuan) 統的經驗麵對今天時代的飛速發展已經落伍,但是她不自知;在婚姻生活中同樣走到了拐點,對丈夫的控製,跟孩子的交流,“你聽我的,我是為(wei) 你好”,她認為(wei) 的愛。曾經的張春梅生活得很自信,但自信在電視劇開局一刹那被打破,以她的年齡、階層,所感受的刺激和衝(chong) 擊要比其他人更強烈……張春梅是很有時代意義(yi) 的一個(ge) 人物,她將如何麵對新的選擇,如何直麵困境,我覺得是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價(jia) 值的表達。
北青報:倪偉(wei) 強是以一種帶有懸疑色彩來寫(xie) 實地表現男性中年危機。您認為(wei) 這樣的男性角色對觀眾(zhong) 的啟發意義(yi) 在哪裏?
劉新:開頭並不是一個(ge) 有意為(wei) 之的懸念,隻想這個(ge) 人物在色彩上更加豐(feng) 富,讓觀眾(zhong) 對他更加好奇。女人有更年期,男人可能也有,實際上很多中年男性在這個(ge) 特定年齡段的行為(wei) ,或許不被外界理解和接受,但是完全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裏自洽,這就是我們(men) 想探討和展現的。後續他的變化,不光有感動,甚至會(hui) 心疼,很溫暖。
宋丹丹二度創作貢獻精彩“二琥”
北青報:宋丹丹塑造的大嫂,被認為(wei) 是她近年最好的一次家庭情感劇的角色,可恨可憐,宋丹丹的表演也恰如其分,吳二琥骨子裏的市儈(kuai) 和悲涼表達得非常鮮活,打破了她曾經演任何角色都是宋丹丹的尷尬。您認為(wei)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麽(me) ?
劉新:“二琥”太適合宋丹丹了,我給她看了幾集劇本。她說就按照這個(ge) 劇本演嗎?我說丹丹,我們(men) 倆(lia) 是這麽(me) 多年的朋友,你相信我,我相信你。第一,你一定不能掄圓了往小品上演,我們(men) 收著;第二,這個(ge) 人物在北京長大,這樣的人你我見得太多,我們(men) 把所有的東(dong) 西都打碎了,回到最根本上。丹丹非常聰明,知道我需要她給什麽(me) ,而且在現場,她非常活躍,二度創作的東(dong) 西非常多,第一個(ge) 版本,第二個(ge) 版本,有些戲甚至編出十來個(ge) 版本,就想把它做到最好。今天宋丹丹所呈現的,跟她之前的作品比,有很大的突破,“二琥”就是我們(men) 見過的街坊、鄰居、大嫂。
北青報:倪俊和劉紅豔是近年都市劇中表現年輕人麵對真實婚姻殘酷,最沒有偶像劇濾鏡的一對,您想通過他們(men) 表達什麽(me) 樣的想法?
劉新:就是今天年輕人的不易。當下年輕人靠自己奮鬥創造更好的生活,這條路很艱苦。是在半截倒下,還是勇往直前?紅豔不斷奮鬥,最後感染了倪俊,他看到了父母的不易,也願意一起往前衝(chong) 。這一對是給年輕人一種啟迪,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沒有奮鬥怎麽(me) 可能成功呢?!
每個(ge) 主創都帶著生活體(ti) 驗來豐(feng) 滿《熟年》
北青報:觀眾(zhong) 目前比較有爭(zheng) 議的焦點是開場過於(yu) 壓抑想要逃離,您如何看待觀眾(zhong) 的評價(jia) ?
劉新:這的確是拍戲的不易:把矛盾推到極致,就覺得狗血,還原生活,會(hui) 覺得壓抑。但我認為(wei) 不重要。《熟年》開局的確是生活不易的真實寫(xie) 照,而後續我們(men) 更想展開的是主人公如何突破自我,如何打破困局。我們(men) 想引領觀眾(zhong) 思考,怎麽(me) 樣選擇才能風雨過後見彩虹,要相信生活,相信自己,相信家庭,相信親(qin) 人。
北青報:作為(wei) 知名的家庭劇導演,您對這一題材在市場大趨勢下如何進階有怎樣的思考?《熟年》哪些方麵體(ti) 現了您的這些思考和嚐試?
劉新:就是返璞歸真,我們(men) 又回來了。生活劇終究還是要貼近生活,貼近人物,貼近老百姓,找到一個(ge) 獨特的視角切入劇中主人公內(nei) 心世界,來展現一個(ge) 不同的故事,抵達與(yu) 觀眾(zhong) 的共鳴。生活劇離不開生活,這是最重要的出發點。
《熟年》這個(ge) 作品吸引我的魅力,就是它重點刻畫了其他電視劇沒有直白表現過的人物關(guan) 係和故事,有一種直麵真實的衝(chong) 擊力,我也希望觀眾(zhong) 能感受到。說到角色的代入感,其實我們(men) 拍《熟年》這一票人也都到了“熟年”的歲數,我們(men) 在二度創作中把個(ge) 人經曆,還有聽到的、看到的,都放到戲裏來,使《熟年》的每場戲更加準確、豐(feng) 滿,衝(chong) 突更加極致。因為(wei) 共情,拍攝的時候,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知道這場戲最狠的那個(ge) 點是哪兒(er) ,我們(men) 都奔著最高點去,所以創作過程非常滿足。
《熟年》所有的人物關(guan) 係、事件都是以真實感、生活感為(wei) 前提。以搭景為(wei) 例,通常劇組為(wei) 了能夠方便機器拍攝,搭景通常會(hui) 比真實生活環境加大一些,但是這次我們(men) 沒有。“二琥”家真的是1比1搭了一個(ge) 局促的環境,機器都很難架進去……我們(men) 在拍真正的市井,貼著地氣走,最重要的是沒有去拍假的東(dong) 西。(楊文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