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林海赤子”李能陽一輩子隻幹植樹一件事:“我老了,但山常青”

發布時間:2023-06-13 15:43:00來源: 湖北日報

  翻開李能陽的工作日誌,上麵寫(xie) 著:“今天巡護山林,沒有發現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wei) ,也沒有發現閑雜人員進山,更沒有發現林區有煙和火情。”每天巡山回到辦公室,他都要認真填寫(xie) 巡山日誌,一年365天,一天不落。30多本厚厚的巡山日誌堆起來足足1米多高。

  一隻舊手電、一雙膠底帆布鞋、一支拐杖、一把鐮刀、一個(ge) 水壺,李能陽邁著一深一淺的步伐,開始了新一天的巡山工作。林間小徑,落葉滿地,一路沙沙作響。不論炎炎夏日,還是凜冽寒冬,蒼翠山林間處處留下了他的身影。

  “林場本沒有路,全靠一把鐮刀一刀一刀把路砍出來。”經年累月,李能陽和職工硬是靠雙腳踏出一條條護林路來,“林子太大了,半個(ge) 月才能巡完一圈。”

  李能陽老實憨厚,平時話很少,但到了林子裏,他卻成了話癆,這片林子,他能講出許多背後的故事。“這裏有石柱山、淩雲(yun) 峰、一線天……有古樹、迎客鬆、珙桐、紅豆杉……”從(cong) 巡山路上的地名,到哪兒(er) 有什麽(me) 樹,哪棵樹多少歲,林子裏有什麽(me) 鳥,他都如數家珍。

  巡山的路,大多是泥巴路、長滿荊棘的羊腸小道,最險的地方隻能貼著山壁走,最窄的地方兩(liang) 隻腳不能並立。可李能陽一走就是30年,一年得走壞兩(liang) 雙鞋,一雙寬大的腳掌上布滿厚厚的老繭。爬山脊、越溪穀,夏天大汗淋漓,馬蜂、蚊子追著人叮;冬天衣服被汗透再被風吹幹,又濕又冷。

  巡山,並不是走馬觀花,除了防盜伐盜獵、排除火災隱患,他還經常觀察樹的長勢情況。去年9月,李能陽通過連續數月的細致觀察,發現一棵古厚樸樹落葉頻繁,枯死枝條日益增多,他急忙向林業(ye) 站匯報,並邀請專(zhuan) 家實地考察。林業(ye) 專(zhuan) 家通過診斷,發現是樹冠水分蒸騰量過大,導致樹體(ti) 內(nei) 缺水。為(wei) 減少樹冠蒸騰量,專(zhuan) 家對樹冠進行了重度修剪。複壯方案實施中,他堅持每天到現場查看救治情況,親(qin) 手換土、施肥、澆水、掛輸液袋、刷藥防腐、噴注複壯素。最終,這棵樹長出新枝葉,重煥生機。

  “別以為(wei) 林業(ye) 工作隻有體(ti) 力上的苦和累,要管好這大一片林子還得有智慧!”林場職工周桃生說,李能陽很好學,白天巡山,晚上看書(shu) 和林業(ye) 雜誌。憑著一股鑽勁,從(cong) 一個(ge) “門外漢”變成了“土專(zhuan) 家”,植樹造林、巡山護林、育苗、中藥材種植甚至園林工程,他樣樣精通。

  2021年,林場營造園林綠化景觀,在移植大樹時,有個(ge) 職工不考慮樹種的根幅,挖掘樹窩時沒有相應加寬加深,李能陽發現後,當即責令返工。他不僅(jin) 嚴(yan) 厲地批評了職工,還扛起鋤頭挖出一個(ge) 四四方方的窩子,用卷尺進行測量。“李場長平時很愛護我們(men) ,但在植樹上要求嚴(yan) 格,我們(men) 可不敢打馬虎眼。”林場職工李安俊說。

  今年是李能陽該退休的年份,他仍不離林場半步。他常說:“一輩子隻幹植樹一件事,很多人為(wei) 我感到不值,但我從(cong) 不後悔。我老了,但山常青。”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