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智慧農業推動鄉村振興(新知)

發布時間:2023-06-15 14:48:00來源: 人民日報

  【現象】在湖州南潯區,果農(nong) 可以“拎包入住”標準化示範園區,柑橘種植實現生產(chan) 示範、技能培訓、產(chan) 品展銷一體(ti) 化;在寧波寧海縣,漁場可通過大數據監測,計算出養(yang) 殖物最佳生長條件,實現全程智能化養(yang) 殖;在紹興(xing) 嵊州市,養(yang) 蠶工廠不見一片桑葉,吃獨創飼料的蠶可全天、全年不間斷產(chan) 繭……近年來,浙江借助數字化優(you) 勢,積極發展未來農(nong) 場,推動智慧農(nong) 業(ye) 不斷向前發展,為(wei) 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新動能。

  【點評】

  何為(wei) 未來農(nong) 場?從(cong) 浙江的探索看,種植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的未來農(nong) 場各有特點,但都有共同的特質: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係統地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管理、經營模式、分配體(ti) 係進行優(you) 化重構。

  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相比,未來農(nong) 場以科技為(wei) 支撐,走內(nei) 涵式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對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有著更高要求。比如,浙江海鹽縣的一家未來牧場,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生物耳標等技術,實現養(yang) 殖場無人值守、精準飼喂、智能環控。可見,未來農(nong) 場不隻是生產(chan) 管理技術的局部革新,更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的全麵優(you) 化。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農(nong) 業(ye) 要素集約化、生產(chan) 智能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管理高效化、功能多樣化,是其顯著優(you) 勢。

  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步子才能邁得更穩。未來農(nong) 場更加注重打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從(cong) 而實現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生產(chan) 組織形式的重塑。未來農(nong) 場的發起者可以是企業(ye) 、村鎮等,生產(chan) 和經營管理模式“應需而動”,有助於(yu) 匯聚更多社會(hui) 資源,實現集聚發展。比如,湖州市南潯區,一家專(zhuan) 業(ye) 公司聯合種糧大戶建設未來農(nong) 場,前者為(wei) 後者提供“耕、種、管、收、儲(chu) 、碾、銷”一條龍服務,並以低於(yu) 市場的價(jia) 格提供農(nong) 機服務,以高於(yu) 國家糧價(jia) 保護價(jia) 10%的價(jia) 格收購糧食,使種糧大戶每畝(mu) 增收200元,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37.6萬(wan) 元。由於(yu) 優(you) 化了土地資源、設施裝備、技術和人才等生產(chan) 要素,提升了產(chan) 業(ye) 管理效率與(yu) 管理水平,這種“村級集體(ti) 經濟+公司+農(nong) 戶”模式,將更多農(nong) 民納入產(chan) 業(ye) 鏈,實現了多方共贏,有利於(yu) 促進廣大農(nong) 民共同富裕。

  未來農(nong) 場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組織形式,不僅(jin) 有效推動農(nong) 業(ye) 提質升級,也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新的治理經驗。例如,《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就吸收固化了未來農(nong) 場建設中關(guan) 於(yu) 動物免疫、檢疫、無害化處理等經驗。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高動物防疫數字化管理水平,也為(wei) 其他地方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提供了有益借鑒。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利器在科技,關(guan) 鍵靠改革。近年來,各地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平台等新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深度融合,為(wei) 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的翅膀。作為(wei) 一種新的探索,未來農(nong) 場為(wei) 農(nong) 業(ye) 創新發展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充分發揮農(nong) 民首創精神,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應用,將數字技術廣泛融入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各環節,定能進一步推進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為(wei) 農(nong) 民增收致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