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莫讓虛假擺拍擾亂網絡空間

發布時間:2023-06-26 15:33:00來源: 人民日報

  “遊客手機掉西湖被要1500元打撈費”“女子輸液被陌生男子拔針紮進水桶”……近日,這些話題登上網絡平台熱搜,引發熱議。然而,沒過幾天,權威部門就發布辟謠消息,確認這些視頻均係自媒體(ti) 創作者“擺拍”,目的是為(wei) 了吸引流量。虛假擺拍亂(luan) 象的背後是對流量變現的不當追逐,記者采訪了部分短視頻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短視頻用戶和專(zhuan) 家學者,調查了解虛假擺拍短視頻為(wei) 何屢見於(yu) 網絡空間。

  以“女子輸液被陌生男子拔針紮進水桶”短視頻為(wei) 例,視頻發布後在網絡空間迅速傳(chuan) 播。經公安機關(guan) 調查,此視頻係當事女子擺拍,目的是為(wei) 吸引關(guan) 注。“看到標題後第一反應是覺得很意外和氣憤。但了解真相後,又對拍攝者感到氣憤,覺得自己的同情心又一次被消費了。”吉林長春市讀者張女士說。不少網友表達了相同的感受:“為(wei) 了流量無底線”“將公眾(zhong) 的善意變為(wei) 自己的生意”。

  近年來,一些嘩眾(zhong) 取寵的虛假擺拍頻頻出現。對此,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數字媒體(ti) 研究室主任黃楚新認為(wei) ,虛假擺拍短視頻通過偽(wei) 造事實、編造故事或虛構場景等手段,引起公眾(zhong) 強烈情緒波動,誤導公眾(zhong) 對事件、人物或問題的認知。更有部分短視頻以故意製造恐慌、混亂(luan) 或煽動仇恨情緒為(wei) 目的,對社會(hui) 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破壞。

  “短視頻行業(ye) 通常是有流量才有收入。現在短視頻行業(ye) 創作門檻較低,競爭(zheng) 激烈,要想獲得更多關(guan) 注,需要創作者們(men) 不斷更新內(nei) 容。但有的創作者為(wei) 了短期流量挑戰公序良俗,雖然火了一時,最終往往得不償(chang) 失。”某短視頻平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針對如何吸引用戶關(guan) 注,短視頻行業(ye) 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內(nei) 容生產(chan) 模式。部分短視頻賬號會(hui) 在內(nei) 容創作、人設營造等方麵花不少心思,其內(nei) 容通常會(hui) 經過策劃設計,但為(wei) 了長期運營,有的也會(hui) 標注“劇情演繹”或是在簡介中說明。

  “我們(men) 在進行視頻創作時通常會(hui) 在劇情中設計能引起關(guan) 注,或引發公眾(zhong) 情緒共鳴的點,部分創作者為(wei) 了更誇張的效果,會(hui) 故意模糊作品性質,將精心設計的誇張劇情偽(wei) 裝成真實發生的事件。”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部分自媒體(ti) 或者機構還會(hui) 通過刻意打造虛假“正能量”人物,或是靠故意賣慘等短視頻內(nei) 容來換取觀眾(zhong) 的共情,消費觀眾(zhong) 的同情心和善意,獲取流量後進行商業(ye) 變現。

  前不久,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2023年“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明確提出全麵清理通過偽(wei) 造場景、編撰細節、虛構經曆等手法擺拍製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zhong) 的短視頻。同時,部分短視頻平台上線新規,規定創作者製作、發布虛構內(nei) 容時,需在顯著位置標注“作品係演繹”等相關(guan) 字樣。如作品因未顯著注明“係演繹”“係虛構”等字樣,致使社會(hui) 公眾(zhong) 、新聞媒體(ti) 產(chan) 生誤解並造成不良社會(hui) 影響的,平台將對發布賬號給予全麵禁言直至無限期封禁等處罰。

  “虛假擺拍短視頻的治理需要有關(guan) 部門、平台、媒體(ti) 、用戶以及社會(hui) 各方的共同努力。”黃楚新建議,作為(wei) 主要傳(chuan) 播載體(ti) 的短視頻平台需要落實審核責任,通過完善規定、優(you) 化技術手段等多種方式治理相關(guan) 內(nei) 容。同時,還可以強化用戶參與(yu) 和反饋機製,鼓勵用戶積極參與(yu) 虛假短視頻的舉(ju) 報和反饋,建立方便用戶舉(ju) 報的渠道和機製。監管機構和社交媒體(ti) 平台應積極響應用戶的舉(ju) 報,進行調查處理,並及時向用戶反饋處理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