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設施農業何以備受資本青睞?給農業生產帶來哪些改變?

發布時間:2023-07-03 14:36:00來源: 經濟日報

  向設施農(nong) 業(ye) 要增量

  日前,銀行、保險、基金、金融租賃等18家機構聯合發布金融支持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共同行動宣言。在同期舉(ju) 行的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推進會(hui) 上,10家金融機構與(yu) 18家設施農(nong) 業(ye) 企業(ye) 簽署了授信協議,給設施農(nong) 業(ye) 送上金融“大禮包”。

  設施農(nong) 業(ye) 何以備受資本青睞?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哪些改變?下一步發展著力點在哪裏?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和經營主體(ti) 。

  多維度彌合供需矛盾

  設施農(nong) 業(ye) 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北方就有了暖窖和紙窗溫室。著名的蔬菜之鄉(xiang) 山東(dong) 壽光就是上世紀80年代以冬暖式蔬菜大棚起家的。如今,壽光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開始應用。2022年建成投產(chan) 的“國信1號”養(yang) 殖工船,長約250米,養(yang) 殖水體(ti) 8萬(wan) 立方米,設計產(chan) 量3200噸,僅(jin) 此一艘船就相當於(yu) 半個(ge) 查幹湖的年捕撈量。目前,全國設施種植麵積達到4000萬(wan) 畝(mu) ,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由設施養(yang) 殖提供。

  進入新征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被擺上更重要的位置。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目前,中央層麵已出台了專(zhuan) 門的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將設施農(nong) 業(ye) 配套機具納入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目錄範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項目、數字農(nong) 業(ye) 等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也重點支持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日前,我國第一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出台,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諸多條件。

  “設施農(nong) 業(ye) 將在空間、時間、品種上彌合食物供需矛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書(shu) 秦說,從(cong) 空間上看,我國耕地有限且有嚴(yan) 格的用途管製,可用於(yu) 生產(chan) 非糧食類產(chan) 品的增量麵積幾乎沒有,必須通過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增加果蔬菌和肉蛋奶等的供給。從(cong) 時間上看,設施農(nong) 業(ye)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條件限製,實現時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促進了農(nong) 產(chan) 品周年供應。從(cong) 品種來看,設施農(nong) 業(ye) 不僅(jin) 可以大麵積用於(yu) 蔬菜、水果、花卉等園藝作物,也越來越多用於(yu) 水產(chan) 和畜牧養(yang) 殖等領域。

  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是諸多先進要素的集成平台,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可以通過提高產(chan) 出效率突破資源環境製約。據統計,一畝(mu) 高端日光溫室蔬菜年產(chan) 量相當於(yu) 露地產(chan) 量的5倍至8倍,規模養(yang) 殖場、工廠化循環水養(yang) 殖用地比傳(chuan) 統養(yang) 殖模式節省90%。按照《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2023—2030)年》,到2030年,設施蔬菜產(chan) 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養(yang) 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ye) 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占比達到60%。

  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還能有力拉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資。擴大國內(nei) 需求,農(nong) 業(ye) 的潛力非常廣闊,設施農(nong) 業(ye) 是重要領域。不僅(jin) 能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增加更多優(you) 質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對基礎產(chan) 業(ye) 的拉動作用也很明顯。專(zhuan) 家測算,改造一畝(mu) 設施大棚需要使用鋼材1.97噸、水泥0.4噸,新建現代設施大棚每畝(mu) 使用鋼材5.5噸、水泥5.8噸。目前,全國有1900萬(wan) 畝(mu) 老舊蔬菜大棚需要改造,高端設施農(nong) 業(ye) 還有500萬(wan) 畝(mu) 的發展空間,能拉動投資近2萬(wan) 億(yi) 元。

  破解量和質的挑戰

  我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總量還不足、質量還不高,相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還不能適應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需要。總量不足與(yu) 設施落後並存。設施種植業(ye) 雖然具備一定規模,但布局不夠合理、裝備較為(wei) 落後,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麵積占比在70%以上。設施畜牧和設施漁業(ye) 總量不足,水產(chan) 設施養(yang) 殖池塘與(yu) 傳(chuan) 統網箱等裝備老舊問題普遍存在。此外,綠色轉型任務較重,集約生產(chan) 有待加強,配套服務較為(wei) 滯後,要素保障支撐不足,這些都是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新形勢下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要堅持規劃先行、因地製宜、生態優(you) 先、科技支撐、市場主導、聯農(nong) 惠農(nong) ,力爭(zheng) 每年都有新進展、新提升。設施種植的重點是加快老舊設施改造和提檔升級,提高生產(chan) 標準化、綠色化水平和投入產(chan) 出率;設施畜牧要優(you) 化結構,在穩定提升家禽和生豬產(chan) 能的基礎上,支持牧區和農(nong) 牧交錯帶合理增加牛羊舍飼圈養(yang) ,提升規模化率和養(yang) 殖效率;設施漁業(ye) 重點是加快發展工廠化健康養(yang) 殖,大力推進深遠海養(yang) 殖,提高資源利用率、單位產(chan) 出率。

  要堅持規劃先行、因地製宜。河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劉寶岐介紹,該省集中力量整縣推進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依托各地資源稟賦,打造精品蔬菜、高端乳品、道地中藥材等15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規劃實施蔬菜、中藥材、奶業(ye) 等5個(ge) 千億(yi) 元級工程,推動設施農(nong) 業(ye) 特色化發展。以省級園區為(wei) 骨幹梯次創建產(chan) 業(ye) 園區,培育了一批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規模化生產(chan) 基地。截至5月底,該省在建和新開工億(yi) 元以上蔬菜重點項目64個(ge) ,總投資355.4億(yi) 元;在建和提升改造5億(yi) 元以上中央廚房項目25個(ge) ,總投資235.3億(yi) 元。

  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科技支撐。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都市農(nong) 業(ye) 研究所植物工廠團隊首席專(zhuan) 家楊其長說,以植物工廠等為(wei) 代表的高效設施農(nong) 業(ye) 是設施農(nong) 業(ye) 重要的發展方向,目前的問題是投資運營成本高。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feng) 富的植物工廠類型,發展速度與(yu) 規模均居世界前列。但是,電費占植物工廠運營成本的近一半,迫切需要智能化提升、綠色化運營來節本增效。在這方麵,一些地方和經營主體(ti) 已進行了成功探索。要通過加大科研力度進一步提升光效能效,大幅降低係統能耗,同時也要提升工程與(yu) 裝備的標準化程度,減少植物工廠建設成本。

  瞄準農(nong) 民增收發力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長全說,各地謀劃推進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要把產(chan) 需平衡作為(wei) 前提,把市場供需摸細,結合實際科學合理規劃布局。我國設施農(nong) 業(ye) 設施老舊、效率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改造提升的需求很大。但改哪些、怎麽(me) 改,各地要量力而行,從(cong) 實際需求出發,分類有序推進存量設施改造提升。重點在推廣新技術、新設施、新機製上下功夫,堅持微改造、精提升,幫助經營主體(ti) 提效增收。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xing) 橋鎮泉塘村陽光玫瑰葡萄園,葡萄棚適時進行滴灌作業(ye) 。基地負責人羅飛泉說,實施滴灌技術後,葡萄品質大大提升,口感更好,每畝(mu) 地能增收500元。近年來,以噴灌滴灌為(wei) 代表的設施農(nong) 業(ye) 已被越來越多農(nong) 民所接受。吉州區水利局局長曹國俊說,今年將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麵積3.5萬(wan) 畝(mu) 。在推進設施農(nong) 業(ye) 的同時,實施農(nong) 田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工程,由傳(chuan) 統灌溉向現代灌溉轉變,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為(wei) 農(nong) 民增收奠定基礎。

  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示範園,無花果長勢喜人。示範園一期項目共有設施大棚56個(ge) ,采取“村級合作社+鎮級平台公司+專(zhuan) 業(ye) 運營公司+農(nong) 民”的模式,全鏈條滿足投資、技術、人力、銷售等多環節的需求。“我們(men) 以‘跨村聯建’試點為(wei) 契機,發揮沿黃沿海、鹽堿地優(you) 勢特色,通過擴大特色果蔬種植規模,不斷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引領村民增收。”黃河口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雨石介紹,2021年至今,累計增加群眾(zhong) 務工收入180萬(wan) 元。

  專(zhuan) 家表示,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不僅(jin) 要解決(jue) 保供問題,還要帶動農(nong) 民增收。各地推進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要把帶動農(nong) 民增收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農(nong) 民做好產(chan) 銷銜接文章,由“產(chan) 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同時,推進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需要政府、科研、金融、市場等各方力量同頻共振。要暢通金融支持渠道,改善金融服務,加強項目融資謀劃。要順應經營主體(ti) 需求,針對自然、市場等風險,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專(zhuan) 用保險產(chan) 品。(經濟日報 記者 喬(qiao) 金亮)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