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市場規模增長、產研對接精準 高端醫療裝備國產化提速

發布時間:2023-07-03 14:36:00來源: 經濟日報

  市場規模增長,產(chan) 研對接精準——

  高端醫療裝備國產(chan) 化提速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正式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其中,醫療技術尤其是高端醫療裝備的發展是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先進的醫療設備提升了醫療效率,提高了醫療質量。當前,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guan) 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

  從(cong) 進口到出口

  前不久舉(ju) 辦的深圳國際高性能醫療器械展上,世界首款5.0T人體(ti) 全身磁共振產(chan) 品發布,成為(wei) 展會(hui) 明星。這款高端醫療裝備凝結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結晶的成果,已於(yu) 去年8月獲國家醫療器械注冊(ce) (NMPA)審批,成為(wei) 國際上率先突破的超高場磁共振成像普適產(chan) 品。

  磁共振是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重大疾病影像診斷的“利器”。2007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在建設深圳先進院第二個(ge) 研究所時,就開始布局生物醫學工程和醫療器械研發。

  16年前,剛從(cong) 美國加州大學回國加入深圳先進院的鄭海榮,受命組建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被進口磁共振設備的昂貴價(jia) 格所震驚。“一台好幾千萬(wan) 元,就連科學研究都不一定用得起,更別說老百姓看病了。”鄭海榮回憶說。當時,全球隻有少數幾家醫療設備巨頭壟斷生產(chan) 高場人體(ti) 磁共振產(chan) 品,在我國市場售價(jia) 昂貴,患者檢查成本很高。

  醫療所急,也是產(chan) 業(ye) 之痛。2008年,深圳先進院勞特伯醫學影像實驗室開始布局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發。隨後與(yu) 聯影醫療共同開展了“3.0T高場磁共振成像係統”研發計劃。針對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世界難題和高場超導成像的國外技術壟斷,項目組創建了“軟硬件協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術體(ti) 係,構建了影像數據“稀疏采集、快速掃描、精準重建”技術路徑,攻克了係統核心部件和成像技術難關(guan) 。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很注重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目前,聯影醫療已攻克一係列關(guan) 鍵技術。”聯影醫療研發副總裁王海寧介紹。

  2021年,項目組研發出的國產(chan) 3.0T高場磁共振成像設備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我國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3T磁共振係統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wei) 少數幾個(ge) 獨立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技術和整機製造的國家;聯影公司的係列磁共振產(chan) 品已經走進31個(ge) 省份的千餘(yu) 家醫院,有效緩解了老百姓在使用高端影像設備上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並實現了對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的逆向輸出,我國由淨進口國變為(wei) 出口國。

  3T打破國際壟斷,國產(chan) 化設備展現出後發優(you) 勢,5T則實現了跨代引領、國際領先,有力改變了磁共振國際產(chan) 業(ye) 格局和技術格局。

  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是5.0T超高場強磁共振的首批用戶,該科主任醫師王怡寧曾接診過一個(ge) 突發肢體(ti) 無力的44歲女性患者,此前用3T係統照不出異常,改用5T係統確診出危險的動脈夾層。“3T檢查分辨率不夠並沒有發現腦血管的問題,5T的高分辨率血管成像可以幫助我們(men) 找到病因,更早地進行診治。”王怡寧說。

  為(wei) 滿足腦科學等重大前沿科學需求,在我國首型3T和世界首型5T磁共振之後,鄭海榮團隊目前正在與(yu) 聯影合作攻關(guan) 更高分辨率、高靈敏的人體(ti) 磁共振成像科研設備。

  從(cong) 成果到產(chan) 品

  不隻是磁共振,深圳先進院還有很多成果已經轉化為(wei) 高端醫療裝備。

  邁瑞醫療醫學影像研發總監李雷介紹,此前,深圳先進院鄭海榮團隊跟邁瑞共同研發的新一代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創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體(ti) 係”,轉化了三個(ge) 係列的超聲定量彈性高端彩超產(chan) 品,使肝纖維化無需穿刺即可實現早期篩查和準確分級。

  積極倡導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是深圳先進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先進院醫工所所長梁棟表示,醫工所有研製科研儀(yi) 器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其一,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是強交叉的學科,醫學、生物、工程、電子、材料等多個(ge) 學科交叉在一起,而它的出口是醫療器械和儀(yi) 器裝備;其二,醫工所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學術引領、服務產(chan) 業(ye) ”的目標,形成了一支科學家和工程師混搭的團隊;其三,由於(yu) 曆史原因,我國科學儀(yi) 器長期依賴進口,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卡脖子”短板,醫工所把研製科研儀(yi) 器作為(wei) 一項使命,扛在自己肩上。

  鄭海榮認為(wei) ,項目團隊的三種創新機製有別於(yu) 傳(chuan) 統的科技創新模式:一是做科研要緊盯國家戰略需求,一些項目雖然沒有發表文章,但研發過程中獲得發明專(zhuan) 利,掌握了核心技術、突破了國際壁壘,構建了自主知識產(chan) 權體(ti) 係;二是與(yu) 企業(ye) 緊密合作,急企業(ye) 之所急,研究人員將自己掌握的科技前沿技術落地到產(chan) 品中去,真正提升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三是有一套科學靈活的科研團隊管理機製,從(cong) 工資待遇到職稱晉升,破“四唯”、看貢獻,考慮每個(ge) 成員的具體(ti) 技術貢獻,讓科研人員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和職業(ye) 成就感。

  從(cong) 創新鏈到產(chan) 業(ye) 鏈

  “儀(yi) 器儀(yi) 表作為(wei) 實現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支撐,其發展水平決(jue) 定了新興(xing) 信息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製造業(ye) 、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醫療儀(yi) 器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類。”中國儀(yi) 器儀(yi) 表學會(hui) 秘書(shu) 長張彤介紹,近年來,在行業(ye) 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和技術實力也發展較快,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技術創新體(ti) 係,縮短了和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

  我國醫學裝備市場近10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去年達1.15萬(wan) 億(yi) 元,已經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也快速發展、從(cong) 小到大,下一步自然要瞄準技術和利潤雙高的高端市場。

  這方麵,深圳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表現突出,占了3個(ge) 頭名。據深圳醫療器械行業(ye) 協會(hui) 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醫療器械企業(ye) 超1800家。從(cong) 產(chan) 值規模來說,深圳醫療器械產(chan) 值約占全國的8%至10%,出口占比超過13%,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醫療器械生產(chan) 企業(ye) 聚集全國領先,億(yi) 元以上企業(ye) 數居各城市之首,單個(ge) 企業(ye) 平均產(chan) 值超6000萬(wan) 元,保持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市企業(ye) 市值占全國近三分之一,體(ti) 量全國居首。

  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的根本,要靠科技創新。從(cong) 2007年深圳先進院布局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算起,高端醫學影像團隊曆時16年,突破了高場人體(ti) 超導快速磁共振、功能超聲成像和調控等醫學影像設備的成像方法、核心部件和係統,授權專(zhuan) 利505項,轉移208項。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國家重大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的設立與(yu) 運營,進一步為(wei) 醫療器械創新注入新的動力。

  “深圳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有多重優(you) 勢,一是產(chan) 業(ye) 鏈豐(feng) 富,有強大配套能力;二是國際化程度高,吸引全球各地各學科的人才集聚;三是產(chan) 業(ye) 開放度高,產(chan) 學研用合作密切。在深圳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土壤上,未來一定會(hui) 創造出更多奇跡。”深圳先進院院企合作與(yu) 創新發展處處長畢亞(ya) 雷說。(經濟日報 記者 佘惠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