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西武宣縣:大藤峽移民新村釋放富美魅力

發布時間:2023-07-03 14: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來賓7月2日電 (陸原令 王璐頎)“走進錦繡大藤峽暢遊綠水仙城”武宣縣2023年第二屆布瀨壯韻文化旅遊藝術活動月1日在廣西武宣縣桐嶺鎮四安村拉開帷幕。

  遊客在青山綠水環繞的秀美鄉(xiang) 村裏,觀賞體(ti) 驗布瀨河藍靛染布記憶、壯族竹竿舞、山歌傳(chuan) 唱、布瀨壯百家宴等極具民俗特色的節目。

  四安村曾以閉塞落後聞名,以前是“十年九澇”,村民飽受洪澇之苦,被稱為(wei) “水溝村”。如今,作為(wei) 武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樣板村”,該村已然完成了脫胎換骨。走在村裏,綠樹成蔭,花繁葉茂,嶄新的村容村貌、頗具規模的產(chan) 業(ye) 基地,讓人眼前一亮。

  四安村的前後變化,得益於(yu) 抓住大藤峽建設的曆史機遇,搭上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快車。近年來,武宣縣遵循庫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宗旨,全麵完善安置點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園和鄉(xiang) 村旅遊,解決(jue) 就業(ye) 增加收入,極大提高了移民的生活水平的幸福指數。

  作為(wei)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最大原址移民安置區,四安村下安移民新村以移民搬遷為(wei) 契機,按照宜居鄉(xiang) 村整體(ti) 規劃,建成64棟風格一致的安置樓,總建築麵積約1.5萬(wan) ㎡,同時通過籌工籌勞建成了占地22畝(mu) 的村民休閑廣場,讓邊遠小山村變成了宜居宜業(ye) 的理想家園。

  村莊美了,還要讓移民的腰包盡快鼓起來。為(wei) 此,該村整合項目資金約1500萬(wan) 元,分四期有序建設500畝(mu) “水肥一體(ti) 化”溫室大棚配套設施,利用大藤峽工程建設形成的800多畝(mu) 抬填區優(you) 勢硬件,精準規劃布局千畝(m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溫室大棚主要以種植哈密瓜、西瓜為(wei) 主,同時錯季種植辣椒、紫豆、青瓜等果蔬,預計2023年將實現年產(chan) 值2000多萬(wan) 元,帶動500多人通過務工、流轉土地、分紅等方式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增加村集體(ti) 經濟50萬(wan) 元以上。

  >

  村莊麵貌一年一變樣,村民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我將家裏的2.7畝(mu) 地流轉出去種了哈密瓜,每年每畝(mu) 地有1000元的流轉收益。”38歲的村民廖貴路兩(liang) 年前毅然辭掉外麵的工作,返回家鄉(xiang) 創業(ye) 。他有一身好手藝,製作吉他和其他工藝品在網上售賣,收入比在外務工可觀。住在寬敞明亮的安置樓裏,廖貴路閑暇時就抱著自製的吉他彈上一首,生活過得愜意自如。

  作為(wei) 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四安村徜徉於(yu)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間,共享了發展帶來的紅利。如今,移民們(men) 住進了新樓房,吃上了“產(chan) 業(ye) 飯”,“旅遊牌”也越打順手,每到周末假日,不少遊客都會(hui) 驅車前來體(ti) 驗田園采摘生活,四安村成了受遊客歡迎的鄉(xiang) 村旅遊打卡地,不斷釋放富美、幸福的氣息。(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