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用戶體驗、提升服務水平 共享產品方便也要實惠
注重用戶體(ti) 驗,提升服務水平
共享產(chan) 品,方便也要實惠(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楊俊峰
出地鐵站騎共享單車,下雨天借共享雨傘(san) ,臨(lin) 時辦公租共享辦公室,手機沒電“掃”個(ge) 充電寶……現在,共享經濟為(wei) 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更多便利選擇。
目前,共享經濟已步入相對平穩期,一些企業(ye) 的產(chan) 品和服務相繼出現漲價(jia) 等問題,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曾經物美價(jia) 廉的共享服務,如今讓不少消費者直呼“用不起”。專(zhuan) 家認為(wei) ,共享產(chan) 品的漲價(jia) 現象雖然有市場調節價(jia) 格的因素,但要珍視用戶資源,注重用戶體(ti) 驗,提升服務水平,致力於(yu) 與(yu) 消費者共贏,才是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共享單車漲價(jia) 了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320億(yi) 元,同比增長約3.9%,在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穩崗穩就業(ye) 方麵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認為(wei) ,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呈現一些新特點,例如,共享出行、生活服務等領域市場格局加快重塑,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平台企業(ye) 合規水平持續提升,合規化成為(wei) 新的競爭(zheng) 焦點,也日益成為(wei) 平台企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不同領域共享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凸顯,其中生活服務和共享醫療兩(liang) 個(ge) 領域市場規模同比分別增長8.4%和8.2%,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發展態勢;共享空間、共享住宿、交通出行三個(ge) 領域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明顯下降,同比分別下降37.7%、24.3%和14.2%。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經濟的漲價(jia) 問題也成為(wei) 消費者關(guan) 注的“痛點”。“我在南京老門東(dong) 附近租了個(ge) 充電寶,用了約1個(ge) 小時就近歸還,過了幾天卻發現,充電寶居然還在計費,費用高達90元,和客服說了半天,對方才答應隻扣費6元。”有網友近日在社交媒體(ti) 上說起了共享充電寶“好借難還”的問題。
“我很久不騎共享單車了,印象中還是1小時1元錢。前兩(liang) 天和朋友出去玩掃了一輛,騎了大概40多分鍾,最後結算金額4.5元,感覺價(jia) 格有點貴了。”居住在南京市建鄴區的朱女士說。
無論是共享充電寶告別“1元時代”,還是共享單車進入“漲價(jia) 時間”,本應“攤薄成本、降低價(jia) 格”的共享經濟,正在悄悄漲價(jia) 。一段時間以來,此類頻繁漲價(jia) 、不合理收費、好借難還的案例時有發生。
價(jia) 格調了,服務須跟上
共享消費為(wei) 何“漲”聲一片?在共享平台麵前,個(ge) 體(ti) 消費者往往處於(yu) 弱勢地位。專(zhuan) 家認為(wei) ,大型共享平台對交易方式、定價(jia) 模式、交易頻率、結算工具、責任分配等都具有較高的支配力,消費者缺乏議價(jia) 能力,是導致共享平台頻繁調價(jia) 等現象的重要原因。
“消費者在習(xi) 慣了享受低價(jia) 甚至免費服務後,心理上對突然漲價(jia) 接受度較低。”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互聯網信息與(yu) 用戶行為(wei) 研究中心主任陳旭輝說,一些企業(ye) 在上調價(jia) 格後,服務品質卻未能跟上,讓消費者感覺“被收割”。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相較於(yu) 此前快速擴張階段,當前共享經濟已經步入相對平穩期,市場增速、融資規模下滑,一些企業(ye) 不得不靠漲價(jia) 穩住業(ye) 績。
前期“燒錢”式的規模擴張也是導致共享經濟漲價(jia) 的原因之一。湖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陳文鋒認為(wei) ,共享經濟平台前期多靠燒錢補貼方式獲取穩定客流,當達到一定規模後,其背後的風險資本通過公司實現盈利並上市的方式獲得收益。規模擴張到達頂點後,用戶紅利逐漸消失,一些企業(ye) 隻有通過漲價(jia) 才能達到風險資本要求的經營規模和利潤目標。
如今,部分共享經濟平台的運營成本不降反升。以共享單車為(wei) 例,近年來,規模龐大的共享單車散布在城市各個(ge) 角落,大量運維人員投入,車輛折舊、轉運等各個(ge) 環節包含著高額運營成本。“哈囉單車”曾就漲價(jia) 一事解釋稱,運維和折舊等成本增加是漲價(jia) 的主因之一。
進一步規範“共享”市場秩序
針對共享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中國相關(guan) 製度建設持續推進,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共享經濟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等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規製研究報告(2018-2022)》指出,2018年以來,共享經濟進入深度調整、逐步成熟的新階段,政府監管力度加強,行業(ye) 發展回歸理性。成功發展出一批經營穩定的本土共享經濟企業(ye) ,憑借互聯網科技創新優(you) 勢,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動能。
專(zhuan) 家建議,讓共享經濟更好承擔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重任,需在規範市場秩序、推進製度建設、支持行業(ye) 發展等方麵持續發力。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牽頭製定的《共享經濟 指導原則與(yu) 基本框架》去年發布,這是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的首個(ge) 國家標準,不僅(jin) 明確了共享經濟的定義(yi) ,也為(wei) 共享經濟領域相關(guan) 標準研製提供了基礎和參考。
陳旭輝認為(wei) ,讓共享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圍繞國家導向、群眾(zhong) 關(guan) 心和行業(ye) 訴求,對數據隱私安全、公平競爭(zheng) 、信息透明等國家重視、國際關(guan) 注的重點領域開展標準研製,引導行業(ye) 平台合法合規經營,減少無序擴張和壟斷行為(wei) 。也有專(zhuan) 家表示,政府須加強監管,督促共享經濟平台按照價(jia) 格法合理定價(jia) 。當共享經濟的產(chan) 品和服務明顯高於(yu) 市場正常價(jia) 格時,政府要對企業(ye) 加強監督和約談。對相關(guan) 違法違規行為(wei) 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提升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形成足夠的威懾。(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