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工廠 “減碳”有方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5月5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推進產(chan) 業(ye) 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當前,各地正加快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智慧車間、綠色工廠、零碳園區等紛紛建成投產(chan) ,“聰明”工廠探索“減碳”,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
河北
綠色廠房 源頭減排
本報記者 史自強
“公司環境治理累計投入70多億(yi) 元,去年晉升為(wei) 環保績效A級企業(ye) ,今年又被評為(wei) 國家級綠色工廠。”河北省縱橫集團豐(feng) 南鋼鐵有限公司環保部部長李勝章說,公司在節電、綠電、降碳、固碳方麵積極創新發展路徑。
近年來,河北把完善綠色製造體(ti) 係作為(wei) 建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努力方向之一,通過著力提升工業(ye) 能效水平,提升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加快培育綠色工廠、綠色工業(ye) 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等,推動高質量發展。
廠區不見煙囪冒煙,車間不見灰塵彌漫。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的河鋼集團石鋼公司電爐車間,廢鋼被送進煉鋼電爐,在經過高溫作業(ye) 後,火紅的鋼水緩緩流出……
“這是綠色環保的短流程煉鋼,可以變廢為(wei) 寶。”石鋼公司環保部一級業(ye) 務主管陳文印指著“嗡嗡”作響的電爐告訴記者,廢棄鋼材進入高溫電爐,變成液態鋼後,直接送入精煉車間,省去了焦化、燒結、高爐等高排放生產(chan) 環節,可實現二氧化硫、顆粒物等汙染物減排75%以上。
近幾年,河北著力提高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能力。2022年,河北培育19家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企業(ye) 進入工信部綜合利用行業(ye) 規範條件企業(ye) 名單。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無廢園區”“無廢企業(ye) ”創建活動,培育創建1家無廢園區、21家無廢企業(ye) ,培育創建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示範企業(ye) 9家,全年廢棄資源利用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3.7%。
為(wei) 推動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河北去年開始大力實施鋼鐵行業(ye) 環保績效全麵“創A”行動。在此基礎上,拓展至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築陶瓷、火電、垃圾發電6個(ge) 重點行業(ye) ,7個(ge) 重點行業(ye) 265家企業(ye) 計劃3年內(nei) 完成“創A”。
走進環保績效A級企業(ye) 河北省沙河市鴻昇玻璃有限公司廠區,地淨、花紅、草綠、景美,這個(ge) 國家3A級旅遊景區讓人眼前一亮。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棟介紹,通過煙氣回收、氧氣助燃等措施,他們(men) 從(cong) 源頭減少汙染物排放,對窯爐脫硝設施進行增容和改造,氮氧化物排放可降至每立方米10毫克以下。
近幾年,河北大力提升工業(ye) 能效水平,2022年,全省篩選54家工業(ye) 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為(wei) 320家工業(ye) 企業(ye) 開展義(yi) 務節能診斷服務。首次聚焦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ye) ,篩選綠色低碳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發布《河北省製造業(ye) 綠色低碳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在全省予以推廣。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認定綠色工廠411家,綠色園區19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19家,綠色設計產(chan) 品56種。
記者從(cong) 河北省工信廳獲悉,2023年,河北將繼續加快完善工業(ye) 領域綠色製造體(ti) 係,積極培育創建綠色製造標杆。圍繞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chan) 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年內(nei) 創建100家左右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
廣東(dong)
零碳園區 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賀林平
廣東(dong) 省茂名市海岸線最東(dong) 端,一座綿延4.3公裏的岸線碼頭初見雛形。長長的油氣輸送管廊蜿蜒入海,岸上,丙烷脫氫裝置身軀龐大、塔機高聳,用於(yu) 降溫的水落到設備上,化為(wei) 一片水霧……
這是東(dong) 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茂名打造的首個(ge) 零碳產(chan) 業(ye) 園。記者采訪時,位於(yu) 產(chan) 業(ye) 園核心區域的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正處於(yu) 試生產(chan) 前的最後準備階段。“看到現在這個(ge) 樣子,你很難想象我們(men) 剛來的時候,眼前一片荒灘,有的隻是蝦田魚塘。”東(dong) 華能源董事會(hui) 秘書(shu) 陳文辛說。
從(cong) 零碳產(chan) 業(ye) 園往西60多公裏,記者來到茂名石化煉油廠。草坪綠油油,噴泉流水涓涓,道路邊綠樹掩映、繁花似錦,宛若置身一座花園。隨著“油轉化”、乙烯提質改造等先進技術以及數百項增綠減碳、節能降耗項目的陸續投用,傳(chuan) 統石化產(chan) 業(ye) 在科技創新賦能中,不斷邁上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台階。
茂名別稱“南方油城”。60多年來,茂名石化產(chan) 業(ye) 經曆了從(cong) 油頁岩加工到進口原油加工,再到煉化一體(ti) 化生產(chan) 等曆次迭代,產(chan) 值占到全市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七成以上。如今的“南方油城”,正在打造現代能源石化綠色產(chan) 業(ye) 帶。
總投資超1000億(yi) 元的東(dong) 華能源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茂名建市以來引進的最大民營工業(ye) 項目。能夠牽頭打造麵積達101平方公裏的“零碳產(chan) 業(ye) 園”,東(dong) 華能源靠的主要是“新”。
在企業(ye) 一樓展廳,陳文辛指著沙盤邊一座小裝置模型介紹,“這是由中核工業(ye) 和清華大學聯合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安裝到我們(men) 的項目中後,通過對高溫蒸汽的梯次利用,可保障整個(ge) 產(chan) 業(ye) 園蒸汽、電力、製冷乃至氫能的清潔化供應。”
東(dong) 華能源(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計劃分三期實施。全部建成後,預計可帶動下遊上千個(ge) 行業(ye) 發展,實現萬(wan) 億(yi) 級產(chan) 值,並實現從(cong) 化工生產(chan) 到能源使用全環節的無汙染生產(chan) 、零碳排放。
東(dong) 華能源落戶後,廣州工控丙烯腈產(chan) 業(ye) 鏈項目、美國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chan) 基地、中核集團等更多的下遊企業(ye) 正陸續加入進來,共同引領“南方油城”綠色化工的高速發展。“茂名以零碳產(chan) 業(ye) 園為(wei) 牽引,聚焦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戰略需求,全麵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茂名市委書(shu) 記莊悅群表示。
“十三五”以來,廣東(dong) 省能源發展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4.51%,供應安全、結構優(you) 化、效率提高、產(chan) 業(ye) 升級、體(ti) 製創新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根據《廣東(dong) 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時期,廣東(dong) 將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能源體(ti) 係,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和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均比2020年下降14%。
遼寧
智慧生產(chan) 增添動能
本報記者 郝迎燦 胡婧怡
在遼寧省國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一桶桶烏(wu) 黑鋥亮的粉末不斷從(cong) 設備中流出,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黑色粉末,卻是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燃料元件製造的核心材料。
作為(wei) 遼寧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國瑞新材料長期致力於(yu) 核純級石墨材料、新興(xing) 碳材料的研發和生產(chan) ,多項技術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企業(ye) 經過5年多的攻關(guan) ,攻克了粉體(ti) 粒度分布、鬆裝密度和比表麵積相互衝(chong) 突等多項技術難題,實現了核純級石墨粉的國產(chan) 化並穩定量產(chan) ,有力推動了高溫氣冷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使我國在該領域保持國際領先優(you) 勢。”國瑞新材料公司核石墨部部長杜長平介紹。
作為(wei) 全國重要工業(ye) 基地,遼寧工業(ye) 產(chan) 業(ye) 門類完備、產(chan) 業(ye) 基礎雄厚。近年來,遼寧把振興(xing) 發展著力點放在工業(ye) 高質量發展上,聚焦“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做好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大文章,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認定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87戶,認定省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524戶。”遼寧省工信廳副廳長陳虎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14.9%,全省工業(ye) 技改投資增長25.5%。
東(dong) 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條特殊的產(chan) 品線——智能設備和醫療影像數據服務平台,它既是一台影像設備,也是一個(ge) “好醫生”。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台可以提供遠程醫療、智能輔助診斷等服務,從(cong) 而將基層醫療機構與(yu) 三甲醫院專(zhuan) 家資源有效對接。東(dong) 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介紹,目前,平台已覆蓋31個(ge) 省(區、市),服務近4000家用戶,入駐200餘(yu) 位三甲醫院權威專(zhuan) 家,部署近40款智能輔助診斷軟件,累計提供診斷服務超150萬(wan) 次。
聚焦智能化,遼寧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以數字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152個(ge) 、應用場景1235個(ge) ;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9.7%、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7.2%。
“今年全年,全省計劃建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60個(ge) 以上,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ye) 10家。”陳虎表示。
隨著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加快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遼寧製造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突破。
走進東(dong) 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細河廠區,聞不到人們(men) 印象中藥廠的氣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電子屏,顯示著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廠區重點環保點位實時數值。“這些環保數據全部聯網,同步向公眾(zhong) 展示。”東(dong) 北製藥副總經理劉琰說。
對於(yu) “老牌”製藥企業(ye) 來說,環保達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2018年起,東(dong) 北製藥以廠區整體(ti) 搬遷為(wei) 契機,先後投入超過13.4億(yi) 元,全麵升級環保技術和裝置,提升企業(ye) 汙染防治水平。
據統計,2022年,遼寧規上工業(ye) 綜合能源消費量11583.2萬(wan) 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1%。
寧夏
產(chan) 業(ye) 聯動 效應凸顯
本報記者 秦瑞傑
一座座巨型裝置高聳林立,盤旋半空的乳白色管道布滿廠區,積蓄著熱力,這片戈壁灘上的“鋼鐵森林”,正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dong) 工業(ye) 基地。
“經過近20年培育,寧東(dong) 工業(ye) 基地的煤化工業(ye) 體(ti) 係已經健全,可仍麵臨(lin) 諸多困境。”辦公桌上,寧東(dong) 管委會(hui) 經濟發展局局長田彥虎畫出工業(ye) 生產(chan) 流程圖,“比如生產(chan) 航天塑料需要一百多個(ge) 環節,我們(men) 隻占乙烯、丙烯生產(chan) 的前十幾個(ge) 環節,之後的物質聚合等高端工藝在東(dong) 部下遊企業(ye) 手裏。”
寧東(dong) 如何突圍?“利用成型的基礎化工原料生產(chan) 能力吸引下遊企業(ye) ,並使之相互連通,讓‘規模效益’變為(wei) ‘結構效益’‘集聚效益’。”田彥虎說。
在寧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記者見到一種黑色粉末,捏起一撮,粉末毫無顆粒感,像流水一樣從(cong) 手中滑落。“這種小分子石墨是製作鋰電池負極的材料。”公司總經理曹聖平介紹。
這家總部在江蘇的製造商,是寧東(dong) 工業(ye) 基地吸引到的“外來客”,也是全國鋰電池生產(chan) 的重要參與(yu) 者。選擇來寧東(dong) 投資,曹聖平看重的是這裏配套的原材料產(chan) 業(ye) 鏈。小分子石墨生產(chan) 所需要的瀝青,許多都由同在寧東(dong) 基地的寶豐(feng) 能源提供。“同一個(ge) 園區內(nei) ,兩(liang) 個(ge) 廠房建立原料輸送管道,節省了大量運輸、倉(cang) 儲(chu) 和損耗成本。”
這樣的合作,在寧東(dong) 屢見不鮮。
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寧夏)有限公司(簡稱寧夏能化)是寧東(dong) 工業(ye) 基地的“老成員”,年生產(chan) 聚四氫呋喃9.2萬(wan) 噸。過去,本地沒有下遊加工企業(ye) ,生產(chan) 的聚四氫呋喃隻能遠銷浙江、廣東(dong) 等地,運輸成本高昂。2017年,泰和新材料公司落戶寧東(dong) ,寧夏能化將生產(chan) 的聚四氫呋喃作為(wei) 原料供應給泰和公司生產(chan) 氨綸、芳綸。“今年1月—4月,我們(men) 公司生產(chan) 的聚四氫呋喃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增長7.5%,創該項目投產(chan) 以來新高,成為(wei) 園區新材料氨綸原料供應的主力軍(jun) ,廠區合作讓我們(men) 增產(chan) 更有信心。”寧夏能化總調室負責人魏學科說。
如今,漫步寧東(dong) 工業(ye) 園區,能看到一個(ge) 個(ge) 公司旁邊,粗壯的銀白色管道交錯圍繞。這既有園區統一建設的蒸汽、輸水管道,也有經過縝密規劃的原料輸送通道。正是這樣的管道,讓公司之間互通起來。
寧東(dong) 工業(ye) 基地是國家現代煤化工產(chan) 業(ye) 示範區,在這裏,碳原子被剝離、重組,形成單碳、多碳的各類化工產(chan) 品,最後成為(wei) 衣物、廚具,乃至飛機、高鐵配件。
2022年,寧東(dong) 管委會(hui) 印發《寧東(dong) 基地九大細分產(chan) 業(ye) 鏈和高端產(chan) 業(ye) 集群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規劃在三到五年內(nei) ,利用成熟的基礎化工原料生產(chan) 能力吸引下遊企業(ye) 。“未來,我們(men) 將進一步將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模效益變為(wei) 結構效益,並依托現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走上一條產(chan) 業(ye) 布局聯動、集聚效應凸顯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田彥虎說。
史自強
史自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