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顯著 鋼鐵業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發布時間:2023-07-13 15:33:00來源: 經濟日報

  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餘(yu) 家鋼鐵企業(ye) 約7.6億(yi) 噸粗鋼產(chan) 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鋼鐵業(ye) 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逾2000億(yi) 元。全行業(ye) 已有31家長流程企業(ye) 與(yu) 5家短流程企業(ye) 成功創建了重汙染天氣績效分級A級企業(ye) 。

  “鋼鐵行業(ye) 節能減排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地持續推進。”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會(hui) 長何文波近日表示,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鋼鐵行業(ye) 綠色發展之路一定能夠越走越好。

  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顯著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鋼鐵行業(ye)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重任在肩。

  從(cong) 大氣汙染物排放現狀來看,2020年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全國工業(ye) 源中的對應占比分別為(wei) 22.3%、12.1%、16.4%。

  從(cong) 碳排放現狀來看,我國鋼鐵行業(ye) 碳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15%左右,是製造業(ye) 31個(ge) 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ye) 。

  從(cong) 能源消耗現狀來看,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ye) 能效水平持續提高,噸鋼綜合能耗逐年下降,主要生產(chan) 工序能耗逐漸降低,正在全麵促進節能降碳。

  近日,以“極致能效、減汙降碳”為(wei) 主題的2023(第十四屆)鋼鐵行業(ye) 節能減排論壇在北京舉(ju) 辦。“鋼鐵業(ye) 的任務是轉型升級,綠色低碳是轉型的方向,但綠色低碳不是行業(ye) 的某一項重要工作,而是覆蓋全領域、貫穿全過程的係統工程。”何文波強調。

  當前,鋼鐵業(ye) 正在實施的產(chan) 能置換、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三大改造工程均體(ti) 現了綠色低碳主題。產(chan) 能置換是在優(you) 化鋼鐵全產(chan) 業(ye) 的空間布局和流程布局,這個(ge) 過程本身就是實現鋼鐵產(chan) 業(ye) 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而超低排放、極致能效本身就是針對綠色低碳的目標。

  鋼鐵行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具有生產(chan) 流程長、排汙節點眾(zhong) 多、排放工況差異大、汙染因子種類多等特征。我國鋼鐵行業(ye) 通過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實施差異化環保管控和精細化環保管理,大氣治理成效顯著。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國270餘(yu) 家企業(ye) 約7.6億(yi) 噸粗鋼產(chan) 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62家鋼鐵企業(ye) 3.14億(yi) 噸粗鋼產(chan) 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並公示;25家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並公示。我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ye) 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已基本低於(yu) 國際先進鋼鐵企業(ye) 。

  “大氣汙染治理工作為(wei) 鋼鐵行業(ye) 提質增效提供了有效助力。”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以數據說話:相較沒達到超低排放的鋼企,達到超低排放的鋼企利潤率高出至少1個(ge) 百分點。

  總結前10年鋼鐵行業(ye) 綠色高質量轉型的經驗,可以歸納為(wei) “扶優(you) 汰劣”四個(ge) 字,這個(ge) 政策將會(hui) 持續下去。劉炳江說,目前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yan) 峻,變相新增產(chan) 能風險仍然存在,結構性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jue) ,而且供需平衡矛盾突出,企業(ye) 之間綠色發展水平分化加劇。我國鋼鐵行業(ye) 減汙降碳、綠色高質量轉型任務依然艱巨。全行業(ye) 應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鋼鐵行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要著力做到四個(ge) “強化”:強化改革攻堅成果,持續鞏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成果;強化高質量超低排放改造決(jue) 心,促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強化企業(ye) 規範化運營管理;強化減汙降碳共性技術示範應用。

  著力實現極致能效

  全流程能源效率提升是鋼鐵行業(ye) 目前減碳的優(you) 先工作。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節能與(yu) 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誌軍(jun) 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視鋼鐵等重點行業(ye) 的節能與(yu) 綠色低碳轉型,始終堅持節能優(you) 先,把節能提效作為(wei) 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降碳舉(ju) 措,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的《關(guan) 於(yu) 嚴(yan) 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鋼鐵等重點行業(ye) 和數據中心達到標杆水平的產(chan) 能比例超過30%,行業(ye) 整體(ti) 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目前,鋼鐵業(ye) 各主體(ti) 工序達到能效標杆值的比例,距‘2025年能效達到標杆水平的產(chan) 能比例超過30%’的政策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冶金工業(ye) 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jun) 指出,2022年,由於(yu) 鋼鐵需求下降、整體(ti) 產(chan) 能利用率有所降低,噸鋼綜合能耗同比略有增長。而從(cong) 現階段看,我國鋼鐵行業(ye) 能源消費總量大,能源消費結構偏煤,麵臨(lin) 的能源轉型壓力比其他行業(ye) 更大。

  2022年年底,鋼鐵行業(ye) “能效標杆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啟動,極致能效工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中鋼協開展的“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杆示範廠”培育工作,將力爭(zheng) 實現2023年0.8億(yi) 噸至1.0億(yi) 噸、2024年1.5億(yi) 噸至2.0億(yi) 噸、2025年2.0億(yi) 噸至3.0億(yi) 噸鋼鐵產(chan) 能達到能效標杆的水平。

  首鋼股份遷鋼公司、京唐公司等21家鋼企首批入選“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杆示範廠”培育企業(ye) 。“我們(men) 把構建極致能效運行體(ti) 係作為(wei)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性抓手。”首鋼股份總經理劉建輝表示,今年6月25日,首鋼股份極致能效提升項目啟動會(hui) 舉(ju) 辦,與(yu) 冶金工業(ye) 規劃研究院合作,將圍繞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係統節能四個(ge) 方向,形成《能效標杆培育行動方案》和《能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力爭(zheng) 把首鋼股份公司打造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全流程能效標杆示範企業(ye) 。

  丁誌軍(jun) 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落實《工業(ye) 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在鋼鐵行業(ye) 節能和能效提升方麵,著重開展三方麵工作:一是以先進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為(wei) 抓手,發布工業(ye) 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目錄,推進技術節能;二是以加強能效對標達標為(wei) 關(guan) 鍵,持續開展能效“領跑者”企業(ye) 和綠色工廠建設,推進管理節能;三是以用能清潔低碳轉型為(wei) 導向,加快工業(ye) 綠色微電網建設,提升工業(ye) 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動結構節能。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

  鋼鐵業(ye) 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領域和責任主體(ti) 。受能源資源稟賦影響,我國鋼鐵業(ye) 能源結構高碳化,而且具有產(chan) 量大、企業(ye) 數量多、碳排放機理複雜等特征。根據行業(ye) 總體(ti) 判斷,我國鋼鐵行業(ye) 碳達峰碳中和先後要經曆達峰、降碳、脫碳、中和四個(ge) 階段。

  河鋼集團勇做“弄潮兒(er) ”,推動能源結構變革。今年5月,全球首例120萬(wan) 噸焦爐煤氣零重整“氫冶金示範工程”項目一期在河鋼張宣科技實現穩定生產(chan) ,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工程首次采用以焦爐煤氣為(wei) 還原氣體(ti) 的高壓豎爐零重整氫冶金技術,工藝氣體(ti) 中氫碳比高達8∶1以上。與(yu) 同等規模的“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chan) 相比,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80萬(wan) 噸,減排比例達70%。

  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對此給予高度評價(jia) :這是氫冶金核心關(guan) 鍵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國鋼鐵史乃至世界鋼鐵史上由傳(chuan) 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重要裏程碑,引領鋼鐵行業(ye) 邁入“以氫代煤”冶煉“綠鋼”的時代。

  據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介紹,河鋼集團氫冶金將不斷走深走實,項目二期通過發揮張家口風電及光伏製氫優(you) 勢,將開發60萬(wan) 噸綠氫氫冶金項目,實現全流程的低碳綠色鋼鐵製造。河鋼集團將在唐山建設年產(chan) 2×130萬(wan) 噸的氫冶金項目,到“十四五”時期末將形成年產(chan) 380萬(wan) 噸的清潔煉鋼原料的氫冶金產(chan) 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大多數鋼鐵企業(ye) 仍處於(yu) 低碳發展初級階段。不同企業(ye) 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不同,其降碳空間和碳減排成本也存在較大差距。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處處長熊哲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係統性變革,需要各行各業(ye) 、方方麵麵付出艱苦努力。希望廣大鋼鐵企業(ye) 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時代潮流,把自身發展與(yu) 國家“雙碳”戰略決(jue) 策密切結合,切實加大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履行好社會(hui) 責任,在實現“雙碳”目標中實現新的發展,推動鋼鐵行業(ye)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周 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