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刻鍾的時間尺度 也是身邊的舒適感受

發布時間:2023-07-14 14:5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社區附近的“小修小補”又回歸了,步行15分鍾能買(mai) 菜、健身、看病等等……身邊的細微變化,成為(wei) 居民們(men) 越來越關(guan) 注的話題。7月12日,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對“圈”內(nei) 的美好生活有了更詳盡的規劃。此前兩(liang) 年,多地已經開展便民圈試點建設。從(cong) “推進”變為(wei) “全麵推進”,“擴圈”行動此次開啟新版本。

  便民服務圈如何打造?這些“圈”會(hui) 不會(hui) 隻是些概念?和以前家門口小店小攤有什麽(me) 不同?先去探探北京胡同裏的便民圈吧。

  胡同裏的改造:菜市場不是賣菜這麽(me) 簡單

  兩(liang) 年前,在北京東(dong) 城區的胡同裏,已經經營近20年的兆軍(jun) 盛菜市場,麵臨(lin) 設施陳舊、建築老化、功能單一等問題。在政府統籌協調和規劃設計方的協助下,原有空間有了全新的采光、新風、上下水係統,讓購物環境“華麗(li) 蛻變”;這裏還增加了小修小補、專(zhuan) 業(ye) 改衣、理發、餐廳等項目,實現“一圈多能”,讓附近居民享受到一站式生活的便利。攤主和居民們(men) 共同經曆了從(cong) “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消費業(ye) 態升級,聚起的人氣讓這裏越來越“旺”。

  “圈圈融合”, 疊加起舒適幸福度

  胡同裏的便民圈隻是各地建設的一個(ge) 縮影。兩(liang) 年來,商務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分兩(liang) 批在80個(ge) 試點地區開展“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累計建設2057個(ge) 便民生活圈,服務社區居民4201萬(wan) 人。因城施策、“因圈施策”,其實,不同地區的便民服務圈有各自的味道,充分體(ti) 現個(ge) 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

  比如根據住戶年齡不同的用心設計,在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井灣子街道井巷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過60%,24小時服務熱線、“雷鋒超市”幫助居民解決(jue) 修理、送米送菜等問題;江蘇省常州市漫柏未來人才社區住戶平均年齡僅(jin) 28歲,圍繞年輕住戶的高頻服務需求,社區設置眾(zhong) 創空間、共享廚房、影音房、戶外球場等場地設施。

  節奏脈搏不同,設計出發點不同,人們(men) 在家門口擁有了更豐(feng) 富的生活圈。“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15分鍾托育圈”“15分鍾醫療圈”“15分鍾文化圈”等等,“圈圈融合”不搞“各自畫圈”,由政府主管部門協調統籌,根據居民需求實現協同、高效的服務。

  “百城千圈”,正在建設中

  根據新公布的《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百城千圈”的總體(ti) 目標,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麵推開,推動多種類型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

  美好生活步行可達,計劃裏有六個(ge) “一”字的提法:發展“一店一早”,就是便利店和早餐點;補齊“一菜一修”,就是菜市場和“小修小補”;還要服務好“一老一小”。“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缺什麽(me) 、補什麽(me) ”,跟百姓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帶著小街小巷裏的煙火氣和溫度,這些簡單的“一”字,需要不簡單的係統設計、運作和持續的支撐。

  生活的基本需求有了保障,下一步就要真正把一刻鍾生活圈建成社區居民的“幸福圈”。便民圈建設不僅(jin) 有布局合理、業(ye) 態齊全、功能完善這些“硬要求”,還有居民綜合滿意度達到90%以上的“民心標準”。一手抓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手抓恢複和擴大消費,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丨孫詩喬(qiao) 陶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