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與造船業有望實現“雙贏”
近三年,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鏈韌性較強的優(you) 勢充分體(ti) 現,中國汽車出口快速增長,海外市場對中國產(chan) 品接受度日漸提升。
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214萬(wan) 輛、同比增長75.7%,其中新能源汽車貢獻頗多。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數據,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wei) 53.4萬(wan) 輛,同比增長1.6倍,6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28%。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已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電動乘用車成為(wei) 外貿商品“新三樣”之一。
今年一季度,中國超越日本成為(wei) 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這一超越來之不易。首先,這證明了中國汽車製造業(ye) 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和競爭(zheng) 力。中國汽車製造商不僅(jin) 能夠滿足國內(nei) 市場的需求,而且能夠生產(chan) 出符合全球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產(chan) 品。其次,這意味著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技術創新、產(chan) 品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方麵取得了顯著進步。近年來,中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等高技術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綠色低碳材料、工藝加速迭代,新產(chan) 品、新專(zhuan) 利競相湧現。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專(zhuan) 利公開量同比增長13.32%,占全球相關(guan) 專(zhuan) 利總量的70%左右。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聲譽和影響力。
汽車製造業(ye) 是中國重要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汽車出口增加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提高產(chan) 業(ye) 鏈水平和附加值。在此過程中,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將獲得更多的技術和市場經驗,進一步加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地位。
形勢向好的同時,也應看到背後的機遇與(yu) 挑戰。中國汽車出口的強勁增長帶來了供需不平衡、運力緊張等問題。如今汽車行業(ye)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競爭(zheng) 激烈,在如此緊張的運力供給以及各國激烈的汽車出口競爭(zheng) 局麵下,中國要想與(yu) 已有的滾裝船等船東(dong) 進行更大規模的合作甚至優(you) 先獲得運輸權,挑戰巨大。再者,即使是可以使用汽車滾裝船進行運輸,但考慮到其出口需要申報較多的文件,較日常的集裝箱船準備的材料也更多,整體(ti) 運輸周期偏長。中國自有運力及港口集疏散能力不足等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jue) ,將會(hui) 嚴(yan) 重製約汽車出口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國內(nei) 已有部分船企創新運輸模式,一些頭部車企陸續下單訂造運輸船以強化自身海外供應鏈,這背後一定程度上得益於(yu) 中國強大的造船產(chan) 業(ye) ,而隨著汽車出口量的擴大,反過來也將給國內(nei) 造船業(ye) 帶來持續收益。
為(wei) 保持乃至不斷擴大中國汽車出口量,尤其是成為(wei) 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引領者,持續通過海外出口擴大銷量與(yu) 市場份額必不可少,自有運力優(you) 化也是重中之重。雖然傳(chuan) 統汽車方麵中國自主品牌遜於(yu) 外資品牌,但在造船業(ye) 方麵,中國實力雄厚,近些年持續領跑全球,能夠為(wei) 汽車海外出口自有運力的提高提供充分保障。未來,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海外出口蓬勃發展的同時,造船運輸業(ye) 的發展也有望持續獲得更大收益,實現“雙贏”。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突破2000萬(wan) 台,規模效益日益提升,中國汽車的海外營銷服務體(ti) 係也快速建立,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覆蓋製造、營銷、運輸、售後服務的全鏈條正日益完善,將更好滿足全球市場需求,推動中國汽車走向世界。
(作者為(wei)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秘書(shu) 長)
崔東(dong) 樹(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