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西電東送要轉向“綠電高速”

發布時間:2023-07-19 16:56: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我國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首條外送通道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標誌著“十四五”規劃的“三交九直”特高壓工程全麵進入建設提速階段。

  新規劃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絕大部分服務於(yu) 我國西電東(dong) 送戰略。西電東(dong) 送戰略始於(yu)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已形成了將西北、西南的火電、水電大基地電力外送至華中、華東(dong) 的基本格局,北、中、南三條通道也初具雛形。該戰略對優(you) 化電力資源配置、促進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不僅(jin) 緩解了東(dong) 部地區的電力緊張局麵,也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的任務。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是關(guan) 鍵。為(wei) 順應新形勢,電力係統中源網荷各環節都要有所變革和發展。作為(wei) “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電東(dong) 送在延續曆史責任的基礎上被賦予新的使命,主要體(ti) 現為(wei) 三方麵。

  其一,肩負綠色重任,成為(wei) 能源低碳轉型的中堅力量。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資源富集,西北地區風光資源充足,西電東(dong) 送使西南、西北的綠色電力搭上“電力高速”,源源不斷輸入受端省份,對實現區域乃至全國“雙碳”目標的貢獻將愈加突出。

  其二,注重經濟效率,在深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礎上服務電力供需。西電東(dong) 送的定位是電力資源優(you) 化配置平台,其重心從(cong) 解決(jue) 電力供需不平衡轉向促進清潔電力在更大範圍內(nei) 消納利用。原先較為(wei) 單一的電力交易模式不太匹配新的供需形勢與(yu) 成本變化,一定程度阻礙了綠色電力高效配置,需進一步強化西電東(dong) 送在打通跨省區交易通道、合理疏導係統成本、促進綠電交易規模化發展等方麵的作用。

  其三,迎接安全挑戰,降低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滲透對電網的運行風險。如今,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應用成為(wei) 常態,對電網的靈活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再生電源占比增加,綠色電力輸送消納的場景更為(wei) 多樣。為(wei) 保障電力係統安全穩定,西電東(dong) 送需加快由單一線性向多元化形態轉變,在東(dong) 西互動的基礎上強化南北、省際等其他維度的互聯互濟。

  完成西電東(dong) 送肩負的新使命,需從(cong) 通道建設、電網形態、機製手段、智能化等方麵發力。一是合理安排西電東(dong) 送通道規劃、開工、投產(chan) 時序。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加快推進支撐西部綠色電力外送。風電、光伏等可再生電源建設周期較短,應充分考慮源網建設周期差,統籌安排西電東(dong) 送規劃與(yu) 建設時序。二是增強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跨省區電網雙向互濟功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時空互補性。三是健全跨區跨省輸電通道的電價(jia) 和成本疏導機製。綠電規模化發展後,跨省跨區輸電的單一製電價(jia) 日益顯現出壁壘效應,應及時調整輸電價(jia) 格機製,逐步向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過渡。還應探索在發、輸、配、用全過程分擔綠電係統成本上升的合理機製。四是提升西電東(dong) 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數字化助力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強化虛擬電廠聚合、柔性潮流控製等調度管理手段,提升綠電消納效能。

  譚琦璐(來源:經濟日報)

  譚琦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