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販賣焦慮”成生意 別用孩子心理健康去“埋單”
進入暑期,很多網友刷短視頻時,突然發現一堆所謂“老師”,都在苦口婆心地告訴家長“暑假有多可怕”“如果不努力就會(hui) 被拉開差距”“這就是殘酷現實”,接著便開始賣書(shu) 、賣課。
“製造焦慮的炒作!”這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到這些視頻時的第一感受。作為(wei) 教育學者,他擔心,家長們(men) 看完這些視頻會(hui) 加重教育焦慮,被賣書(shu) 賣課的賬號騙了錢,“最擔心的還是這些短視頻製造的焦慮,會(hui) 影響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前,“雙減”政策落地正處於(yu) 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階段,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非學科類培訓協同監管不足等問題依舊存在。為(wei) 此,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韌勁不鬆,努力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深化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監管,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切實減輕學生假期負擔,讓廣大中小學生度過一個(ge) 健康、平安、充實而有意義(yi) 的假期。同時,要求各地要引導家長理性看待、慎重選擇校外培訓,多關(guan) 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風報班。
守護好孩子暑期心理健康,是當前刻不容緩的問題。
“暑假最可怕”短視頻的實質是販賣焦慮
北京的馬女士有一雙兒(er) 女,兒(er) 子上初中,女兒(er) 上小學,麵對小升初以及中高考的壓力,她有時也非常焦慮。她覺得,“暑假最可怕”的視頻會(hui) 加重家長的焦慮。“短視頻忽悠家長給孩子報班,就是火上澆油。”
“這些短視頻宣傳(chuan) 的所謂‘暑假最可怕’,就是在販賣焦慮。”仔細分析這些短視頻後,熊丙奇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認為(wei) ,這就像實施“雙減”政策之前,培訓機構打出的“你不去培訓,就培訓你的對手”廣告語一樣,都是在刺激學生和家長,讓學生和家長不淡定,“這種焦慮心態,顯然不利於(yu) 學生度過一個(ge) 有意義(yi) 的暑假”。
王婭莉也同意熊丙奇的觀點。作為(wei) 陝西省語文學科帶頭人、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初中高新校區語文教研組組長,她認為(wei) ,“暑假最可怕”的渲染,其實是一些商家在利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待,製造教育焦慮。她分析,短視頻主播主要抓住了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促使家長加大孩子的學習(xi) 壓力;同時,迫使家長千方百計為(wei) 孩子買(mai) 書(shu) 買(mai) 課,從(cong) 而拓展商業(ye) 運營空間;最後,再將中高考的壓力傳(chuan) 導到小學,形成關(guan) 於(yu) 教育資源的搶奪與(yu) 恐慌。
作為(wei) 一線教師,她發現雖然實行了“雙減”政策,有的家長還是會(hui) 給孩子報七八個(ge) 補習(xi) 班,導致孩子沒有休息時間。
從(cong) 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王婭莉發現,學生的焦慮其實主要來自於(yu) 家長,而非學校。家長施加的壓力讓孩子沒有喘息機會(hui) ,甚至無法完成學校的基本學習(xi) 任務。
中國礦業(ye) 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段鑫星感到,這些短視頻的背後藏著一個(ge) 大“坑”,讓有育兒(er) 焦慮的父母不自覺地入“坑”。
在上海生活的吳女士有一個(ge) 上小學的兒(er) 子,她認為(wei) ,短視頻創作者通過視頻內(nei) 容綁架家長的思想,進而導致家長綁架孩子的時間,讓孩子隻專(zhuan) 注於(yu) 學習(xi) ,忽略了其他方麵的發展,肯定會(hui) 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影響,“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是我們(men) 最擔心的”。
家長要有拒絕“販賣焦慮”的定力
仔細觀察和分析了“暑假最可怕”短視頻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認為(wei) ,這主要是主播或商家製造學生及家長的教育焦慮,從(cong) 而達到賣書(shu) 賣課的目的。
“這類廣告視頻讓家長看完之後內(nei) 心形成落差感,產(chan) 生焦慮和不滿,從(cong) 而考慮購買(mai) 教育產(chan) 品。”她說,心理學有研究發現,如果一個(ge) 人看廣告的頻率和數量高於(yu) 他人,會(hui) 導致自我滿意度和自我價(jia) 值感下降,“我們(men) 看多了‘暑假最可怕’的視頻,就會(hui) 被焦慮感操控”。
陳祉妍認為(wei) ,麵對鋪天蓋地製造教育焦慮的短視頻,緩解家長焦慮的最好方法是改變家長的觀念,避免盲從(cong) 。
“教育焦慮的本質是盲目競爭(zheng) 的焦慮。”她認為(wei) ,每個(ge)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最好的方向是成為(wei) 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走別人的路,因此在假期裏麵,如果家長因焦慮而盲目跟風,並不利於(yu) 孩子發展,還可能給孩子帶來痛苦,家長因為(wei) 焦慮也會(hui) 變得痛苦。
她建議,孩子在學校學習(xi) 階段,可以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假期是孩子探索自己並發現自己的最好階段,不要給孩子報很多輔導班,不要讓孩子做很多試題,而是要支持孩子的自我探索,讓孩子有機會(hui) 做想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不辛苦,家長也會(hui) 減輕焦慮”。
熊丙奇認為(wei) ,“雙減”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空間,發展自己的興(xing) 趣,提升綜合素養(yang) 。要讓“雙減”在落實過程中不走調變形,需要全社會(hui) 形成合力,尤其是轉變家長的育兒(er) 觀。
“當前要讓孩子過一個(ge) 有意義(yi) 的假期,關(guan) 鍵其實在家長。”他說,由於(yu) 評價(jia) 體(ti) 係不能夠在短時間內(nei) 改變,而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也不可能自然絕跡,這就需要家長有對隱形、變異培訓的識別能力,以及拒絕“販賣焦慮”的家庭教育定力。
他認為(wei) 每個(ge) 家長都要意識到,必須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放在首位,要把假期交給孩子,和孩子一起做好假期生活規劃。而不能還是把超前學習(xi) 學科知識作為(wei) 假期生活的主線。
王婭莉還有一個(ge) 身份,是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她經常給家長和學生開展心理谘詢。她認為(wei) ,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首先需要家長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是良好的溝通、和諧的家庭氛圍、自由成長的氣息,而非揠苗助長。家長應該多創造和孩子對話的機會(hui) ,了解孩子學習(xi) 中遇到的真正困難,幫助孩子分化學習(xi) 任務,解決(jue) 成長困惑。
同時,她認為(wei) ,家長要看清商業(ye) 炒作背後的利益鏈,避免被教育焦慮綁架。她觀察到,線下培訓機構取消後,很多機構開始推出網課,變相壓榨孩子們(men) 的時間,獲得商業(ye) 利益。“還有一些平台打著公益課名義(yi) ,變相賣書(shu) ,並非是真正的公益行為(wei) 。”
“我也呼籲大家做理智型家長,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孩子需要社會(hui) 實踐、閱讀自然、經曆考驗,家長要做的是陪伴和適度指導,而非給孩子報班報課。”王婭莉說。
段鑫星建議,在假期裏,家長要與(yu) 小學高年級孩子一起製訂可執行的暑假計劃,看(看書(shu) 、看朋友、看電影等),玩(去遊樂(le) 園、遊山玩水看風景),學(完成假期作業(ye) 、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學習(xi) 平時沒有時間學習(xi) 的知識),休(充分睡眠、按時作息),假期以放鬆身心的興(xing) 趣活動為(wei) 主,以學習(xi) 為(wei) 輔。“孩子的暑假生活豐(feng) 富了,學習(xi) 效率自然而然就會(hui) 提升,家長的教育焦慮也會(hui) 減少。”
當孩子遇到心理困擾,要做到“四住”:站住、穩住、挺住、立住
陳祉妍認為(wei) ,嗬護孩子暑期的心理健康,家庭、學校、社會(hui) 應該攜手同行。她建議,家長要聽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與(yu) 其讓孩子參加課外培訓或在家刷題,不如帶孩子看電影、讀書(shu) 、旅遊,探索外麵的世界,發展興(xing) 趣愛好,都是緩解孩子心理壓力的很好方式。
“學校老師也不要在假期給孩子留密密麻麻的家庭作業(ye) 。”陳祉妍自己也是一名家長,她認為(wei) 學校對孩子的假期生活要有引導,要給孩子足夠的個(ge) 人空間,探索課外興(xing) 趣愛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對於(yu) 孩子新學期的學習(xi) 會(hui) 很有幫助”。
王婭莉建議,家庭應該減輕孩子的學習(xi) 焦慮,增加社會(hui) 活動,製訂合理的成長計劃。學校應該減輕假期的書(shu) 麵作業(ye) ,增加社會(hui) 實踐作業(ye) ,特別是小學,更要把假期時間還給學生。社會(hui) 應該反對和抵製“販賣焦慮”,淨化網絡輿論環境,為(wei) 孩子打造一個(ge) 寬鬆的成長環境。
當孩子遇到心理困擾時,段鑫星建議家長要做到“四住”:站住、穩住、挺住和立住。站住:停下來想一想,這個(ge) 問題是什麽(me) ,對孩子有什麽(me) 影響;穩住:家長是孩子的穩定器,家長內(nei) 心安定孩子才會(hui) 有安全感,焦慮的父母會(hui) 培養(yang) 出更加焦慮的孩子;挺住: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時,家長要成為(wei) 孩子的堅強後盾,與(yu) 孩子一起麵對成長的痛;立住:家長是孩子心靈的主心骨,先不能搖擺,與(yu) 孩子溝通發生了什麽(me) ,如何幫助孩子。
除此之外,她還建議自媒體(ti) 要自律,相關(guan) 部門要加強監管,不能為(wei) 了獲取流量與(yu) 利益不顧孩子身心健康。
熊丙奇認為(wei) ,嗬護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要社區的支持。他建議社區幫助中小學生過一個(ge) 有意義(yi) 的假期,提供更多有意義(yi) 的去處。
他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後,各地都提出要為(wei) 中小學生提供暑托班,但不少暑托班並不受家長歡迎,原因在於(yu) ,這些暑托班交給學校舉(ju) 辦,教師沒有積極性,暑托班提供的服務主要是照看,家長認為(wei) 這是浪費時間。
“學生過假期,應該接受更多的社會(hui) 教育與(yu) 家庭教育,不能還是學校教育。”熊丙奇認為(wei) ,社區要為(wei) 學生提供暑托服務或者暑期活動場地、資源,發揮主體(ti) 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暑假生活有更多的選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