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價格集體上漲 莫讓公共充電樁成“電老虎”
■ 觀察家
對充電費用的監管,不妨采取類似於(yu) 油價(jia) 的調控機製。
據頂端新聞報道,近期鄭州、杭州等地的公共充電站均出現大幅漲價(jia) ,一些地段和時段的充電費用甚至翻一番。這讓不少新能源車主叫苦不迭。如何加強監管商用充電價(jia) 格,保障新能源車主的權益,成為(wei) 社會(hui) 熱議的焦點。
大力發展和推廣新能源車,對於(yu) 推動我國交通低碳綠色發展有重要意義(yi) ,也是落實“雙碳”政策的關(guan) 鍵舉(ju) 措。近年來,通過實施新能源車購車補貼等政策,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連年增長。而隨著更多充電樁加快建設和投入運營,過去“充電難”已大幅緩解,如今卻麵臨(lin) “充電貴”的問題。
商業(ye) 充電企業(ye) 的充電服務定價(jia) 是市場行為(wei) ,可以單方麵自主漲價(jia) 。加之市場競爭(zheng) 還處於(yu) 發育過程,又值夏季用電高峰,不排除充電企業(ye) “集體(ti) 漲價(jia) ”的合謀嫌疑。近期多個(ge) 充電品牌大幅漲價(jia) ,無疑抬高了新能源車主的用電成本,同時也不利於(yu) 鼓勵新能源車消費。
對於(yu) 家中沒有充電樁的車主來說,不得不接受公共充電站單方麵決(jue) 定的充電費用。對於(yu) 新能源出租車、網約車等從(cong) 業(ye) 者來說,他們(men) 麵臨(lin) 的經營壓力更大。而最終高漲的成本,可能轉嫁到乘客身上。
如何警惕充電樁成為(wei) “電老虎”,就成為(wei) 政府監管的重要問題。新能源車充電就像燃油機動車加油一樣,是一項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公共事務,不妨參照公用事業(ye) 納入政府監管範圍。對充電費用的監管,也可采取類似於(yu) 油價(jia) 的調控機製,不能任由充電企業(ye) 說了算。
商用充電樁的成本,主要是由電價(jia) 、場地租金和服務費構成。電價(jia) 是充電費用的絕對大頭,也直接決(jue) 定了充電價(jia) 格的漲跌。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guan) 於(yu) 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jia) 及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將大型充電站的用電劃歸工業(ye) 用電。毫無疑問,這會(hui) 導致充電價(jia) 格水漲船高,也被認為(wei) 是此輪漲價(jia) 的主要誘因。考慮到公共充電樁主要服務居民和公共交通,將其劃歸居民用電可能是更為(wei) 合理的選擇。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的指導意見》專(zhuan) 門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包括落實峰穀分時電價(jia) 政策、免收需量(容量)電費、減免場地租金等。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一方麵,有助於(yu) 降低公共充電樁經營成本,另一方麵也能減輕電動車主的負擔。
事實上,公共充電樁的充電服務定價(jia) ,也應納入政府價(jia) 格監管機製,推動公共充電價(jia) 格的確定和調整參照執行相關(guan) 公用事業(ye) 類服務的定價(jia) 政策和程序。盡可能兼顧充電企業(ye) 、充電車主和政府部門的多方利益訴求,使公共充電服務價(jia) 格更加貼近民意。這不僅(jin) 使定價(jia) 機製更加透明,也能讓新能源車主明白消費。
目前,我國有各類充電樁運營企業(ye) 3000餘(yu) 家,考慮到公共充電服務在特定區域的壟斷性,也需要加強對充電價(jia) 格的監測,尤其要防範充電樁運營企業(ye) 操控價(jia) 格。為(wei) 此,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ju) 報機製,讓新能源車主可以安心充電。
□馬亮(公共管理學者)(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