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平台商家“隱形套路”易造成浪費

發布時間:2023-07-27 15:46:00來源: 南方日報

  “竟然浪費了這麽(me) 多?為(wei) 什麽(me) ?”在廣東(dong) 省外賣點餐浪費問題調研中,很多調研采訪對象麵對統計出來的浪費數據時,都會(hui) 產(chan) 生這樣的疑問。

  “被吃播誘惑,點了一堆外賣,但自己其實根本吃不完”“起送價(jia) 過高,隻能多點一些來湊單”“大家多是在家裏或辦公室點著吃的,我們(men) 難以發現也不便監管”……調研期間,在湛江舉(ju) 行的一場以外賣點餐浪費為(wei) 主題的座談會(hui) 上,湛江市某社區相關(guan) 負責人從(cong) 消費者、餐飲商家、政府部門各方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記者調查發現,外賣點餐浪費現象產(chan) 生的原因是個(ge) 複雜的係統性問題,涉及主體(ti) 包括消費者、平台、商家以及政府監管部門。比如,消費者個(ge) 人的節約意識不夠強;平台和商家提供的“花式”滿減、優(you) 惠套餐等,變相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政府部門監管難,無法形成對浪費現象的有效引導和威懾。

  ●南方日報記者 錢明雅 祁雷 關(guan) 喜如意 厲思璿

  原因1:消費者難敵“誘惑”

  “送上來的優(you) 惠,為(wei) 什麽(me) 不要?”

  “家人們(men) ,看看這鍋豆角燜麵配上肉包子,地道!”晚上11點多,望著屏幕那頭的主播狼吞虎咽,王想(化名)掏出手機按照對方的同樣“配置”下單。

  半夜,門鈴響起,外賣到了。“放門口吧。”睡意來襲的王想跟電話那頭的外賣小哥說完,翻身進入夢鄉(xiang) 。次日一早,王想出門上班,看到昨夜的外賣,“天這麽(me) 熱,應該壞了吧。”她順手便把一口沒吃的外賣丟(diu) 到了小區垃圾桶。

  在各地的社區垃圾回收站,像這樣絲(si) 毫未動或隻吃了幾口的外賣並不少見。

  “外賣浪費現象的產(chan) 生,部分原因是消費者節約意識不強,但也離不開菜品口味的影響。”順德廚師學院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餐飲企業(ye) 製餐水平層次不一,食材品質有好有壞,存在菜品口味與(yu) 消費者期待不符的情況。加之餐品配送時長會(hui) 對食物狀態及口感產(chan) 生影響,這些因素都會(hui) 導致消費者棄餐或吃不完。

  廣東(dong) 省外賣點餐浪費問題調研小組針對外賣點餐浪費問題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在19421位有外賣點餐經曆的消費者中,47.6%的受訪消費者認為(wei) 導致外賣點餐浪費的重要原因是外賣食材不新鮮或質量問題。

  還有部分消費者則是被平台和商家的“優(you) 惠”所吸引,導致超量點餐。如就職於(yu) 廣州某企業(ye) 的劉瑞(化名)就向記者感歎,每到午飯時間,經常會(hui) 看到同事們(men) 在“精打細算”:滿50元減10元,滿100元減45元……各式各樣的優(you) 惠活動令人眼花繚亂(luan) ,“既然多點比少點更便宜,為(wei) 什麽(me) 不要這些‘白給’的優(you) 惠呢?”

  記者調查還發現,不同於(yu) 個(ge) 人用餐時的“斤斤計較”,到了團建聚餐時刻,點餐關(guan) 鍵詞便成了“隨便點”“吃到爽”,由此導致了外賣食品的浪費。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總結,盡管反食品浪費理念已逐漸成為(wei) 社會(hui) 文明風尚,但仍有不少消費者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存在攀比、愛麵子等消費陋習(xi) ,“點少了豈不是顯得我小氣,不氣派?”的思想依舊存在。

  原因2:平台“隱形套路”不斷

  小份餐食專(zhuan) 區?

  不搜索約等於(yu) 不存在

  又到了中午飯點,王軒(化名)熟練地打開外賣軟件,點了燒茄子、辣椒炒肉和米飯。他計算了一下店家的滿減優(you) 惠後,又加了蒜蓉青菜和蓮藕湯。

  “我肯定吃不完這些,但店家有滿減優(you) 惠,這便宜不占白不占。”王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燒茄子、辣椒炒肉和米飯一共52元,而加上蒜蓉青菜和蓮藕湯一共75元,按照商家“滿70減25”的活動,他隻需要支付50元。“等於(yu) 我少花了2元,還多得了一菜一湯。”他說。

  記者調查發現,平台的“隱形套路”已成為(wei) 外賣超量點餐的一個(ge) 誘因。這些優(you) 惠活動往往在點餐頁麵的突出醒目位置對消費者進行提示,還“貼心”地提供智能計算服務,給出“用最少的錢點最多食物”的方案。與(yu) 此同時,很多外賣平台還會(hui) 定期發放消費折扣券以及外賣紅包,吸引消費者點餐。

  問卷調查顯示,受訪消費者中,25.1%認為(wei) 各類滿減等優(you) 惠活動誘導其超需求點餐,由此加劇了浪費。

  不少商家卻反映,提供優(you) 惠套餐來增加店鋪訂單量其實是“無奈”之舉(ju) 。目前,幾大主流外賣平台的外賣市場占有率極高。湛江某大型餐飲店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基於(yu) 平台的優(you) 勢地位,某外賣平台每單抽成達18%。

  高抽成情況下,一方麵,一些商家不得不壓縮出餐成本,間接影響到菜品口味。另一方麵,一些商家選擇通過提供“優(you) 惠套餐”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多點單。深圳餐飲商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不少外賣商家為(wei) 增加曝光度、排行權重,上線滿減、套餐團購等營銷項目,從(cong) 而獲得平台資源傾(qing) 斜。

  外賣配送時長對浪費行為(wei) 也會(hui) 產(chan) 生影響。問卷調查顯示,31.7%的消費者認為(wei) 外賣送餐時間過長或者外賣保溫性差會(hui) 影響食物口感,從(cong) 而加劇浪費現象的產(chan) 生。而配送時長則與(yu) 平台派單規則有關(guan) :平台一般會(hui) 安排一位外賣員同時配送多個(ge) 訂單,自然會(hui) 導致平均配送時長的增加。據調研,配送時長多在30—60分鍾。

  記者走訪中,多地外賣平台負責人提到,平台通過上線“小份餐食專(zhuan) 區”等舉(ju) 措,減少外賣點餐浪費。上述舉(ju) 措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記者調查發現,“小份餐食專(zhuan) 區”的宣傳(chuan) 推廣力度並不夠。

  記者打開多個(ge) 外賣平台,“小份餐食專(zhuan) 區”並未出現在首頁。消費者需在搜索框手動搜索“小份菜”等關(guan) 鍵詞方可顯示相關(guan) 內(nei) 容。較高的搜索成本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有限的宣傳(chuan) 提示效果,並不利於(yu) 小份餐食的推廣。

  原因3:商家追求利潤

  設置過高起送價(jia) 拓展盈利空間

  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和平台過高的抽成比例下,入駐外賣平台的餐飲商家靠什麽(me) 掙錢?不少商家直言,其往往選擇通過提高起送價(jia) 來拓展盈利空間。

  問卷調查顯示,受訪消費者中,25.1%認為(wei) 因起送價(jia) 過高,其為(wei) 湊起送價(jia) 而購買(mai) 了超出自身食量的食物。

  早餐浪費問題尤其值得關(guan) 注:早餐單品單價(jia) 低,不少消費者會(hui) 遇到為(wei) 湊夠起送費,不得不點多種單品的情況。廣東(dong) 某早餐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對商家而言,由於(yu) 需要覆蓋騎手酬勞等費用,很難減少甚至取消起送價(jia) 。

  一家主營早餐的小店家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個(ge) 15元的外賣單,平台會(hui) 抽3元傭(yong) 金,算上人工費、店鋪租賃費、騎手配送費等,盈利本身就有限,“如果不設外賣起送價(jia) ,顧客點一杯3元的豆漿也要配送的話,那我們(men) 肯定要倒貼錢。”

  部分商家出品不穩定,是造成消費者外賣點餐浪費的又一重要原因。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麵,部分商家對食材質量的品控不到位,如使用口感差的預製菜、冷凍肉、僵屍肉等食材。另一方麵,部分商家缺乏操作標準,導致菜品口味不佳。此外,還有部分商家使用虛假食物圖片,存在貨不對板等情況。

  現實中,還有很多商家存在食品信息標注不清晰問題。記者注意到,目前入駐外賣平台的多數商家在菜品說明中未標識或未標識全食物的原料、分量等,導致消費者無法確定食物的具體(ti) 分量,客觀上也易造成消費者超量點餐。受訪消費者中,41.8%表示希望平台和商家進一步完善對菜品分量、成分等的標識說明。

  對此,湛江某餐飲店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了他的難處:平常客人在店裏就餐,我們(men) 會(hui) 推薦合適的分量,且會(hui) 針對客人的口味需求進行確認。但線上訂餐往往缺乏個(ge) 性化定製,當每個(ge) 消費者對菜品的口味、分量需求不一時,按照傳(chuan) 統線下“標準化”出餐可能就會(hui) 加劇浪費。

  原因4:政府監管不易

  平台監管存在跨地域“執法難”

  珠三角某市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訴說了一線執法的難點:由於(yu) 商家點多麵廣,對於(yu) 其“是否存在誤導、誘導消費者過量點餐”“設置最低起送價(jia) ”等行為(wei) ,執法人員難以在現場取得商家違反該市反餐飲浪費條例規定的有效證據。

  對於(yu) 外賣平台的監管也存在不少難點。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因網絡餐飲第三方平台注冊(ce) 地與(yu) 違法行為(wei) 發生地多不在同一區域,部分區域僅(jin) 有服務商而未設置管理機構,相關(guan) 監管部門在執法時會(hui) 麵臨(lin) 跨區域監管難問題。如某外賣平台總部在外省,僅(jin) 在廣州設立分公司,有問題需平台解決(jue) 時,分公司有時會(hui) 以其無權限或需上報總部等理由推諉,難以及時完成約談。

  此外,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明確了網絡餐飲平台反食品浪費的法定義(yi) 務,但網絡餐飲監管是一個(ge) 涉及多方麵、多部門的係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密切協同配合。但現有實踐來看,相關(guan) 部門有時難以形成監管合力,且傳(chuan) 統線下的監管手段並不完全適用於(yu) 外賣點餐行業(ye) 。

  對消費者個(ge) 體(ti) 的規範引導也並不容易。多位相關(guan) 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堂食造成的餐飲浪費大多以直觀、集中的方式呈現出來,而外賣食品消費往往發生在家庭、宿舍、工作場所等空間,是以個(ge) 體(ti) 、分散的隱態出現,浪費情況不易監測和掌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