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羌族舞蹈《走祥雲》的中國式表達

發布時間:2023-08-18 16:25:00來源: 中國藝術報

  作者:劉洋

  具有濃鬱巴蜀地域特點的羌舞群舞《走祥雲(yun) 》,凸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理念,緊扣“走”這個(ge) 主題和動機,是一部用交響編舞的手法進行創作的作品。編導以十幾種不同“走”法,巧妙運用空間感演繹曆史感,將宏大敘事濃縮為(wei) 肢體(ti) 語言,表達了誰在走、如何走以及走向何方等中國民族文化意蘊和中國時代精神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每次觀看這個(ge) 作品,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線上,都會(hui) 感受到一種讓人熱淚盈眶的美和力量。我想,這件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夠煥發如此持久深遠的魅力,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編導充分運用了中國式的表達來構築舞蹈的形與(yu) 魂。

  從(cong) 選題來看,這是一部具有濃鬱巴蜀地域特點的羌舞。中國是一個(ge)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羌族是其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今天所說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nei) 岷江上遊。編導多次深入阿壩州茂縣這個(ge) 全國羌族核心聚居區,感受羌族的民族曆史、文化特征,了解羌族人民的性格、習(xi) 俗等,從(cong) 而真正觸摸到了羌族人民的生活脈搏,真正感悟到如今羌族人民由內(nei) 而外的幸福感,才逐漸萌發了創造的衝(chong) 動與(yu) 靈感。這充分說明,藝術家隻有深入到人民中去,才能創作出紮根生活而高於(yu) 生活的好作品。

  從(cong) 作品的結構來看,分為(wei) 引子、開端、展開、高潮、尾聲幾個(ge) 部分。引子部分,用人的身體(ti) 在低空間塑造出連綿的山脈,顯著點在“山坳”處的一對領舞,男女雙人之間有一個(ge) 簡短的交流,音樂(le) 強點時牽動群舞的開始。開端部分,低空間的群舞與(yu) 高空間的領舞開始行走,四個(ge) 不同的“舞蹈聲部”也同時開始行走。展開部分,基本上是兩(liang) 大段,第一段群舞開始行走以後,以“模進”的方式在藍色的燈光下,向觀眾(zhong) 展現彪悍、勇敢、勤勞的羌族披荊斬棘、百折不撓地“走”在艱難的歲月中。第二段燈光變為(wei) 暖色的光,象征著羌族經曆磨難走進陽光普照的新生活。高潮部分,編導借著羌族“年年祈福、歲歲掛紅”的風俗,用“換裝”的方式讓所有的舞者上身服裝變成紅色,大踏步邁進新時代。進入尾聲,群舞一整排坐在舞台的前區,有節奏地齊喊“納吉納魯”(意為(wei) “吉祥如意”),最後男人把妻子扛到自己的背上,妻子用腳在空中走,在雲(yun) 上走,與(yu) 開場的低空間行走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呼應。

  與(yu) 此同時,在舞蹈音樂(le) 創作上配合“走”的動機,沒采用常見的三段體(ti) “ABC”“ABA”“快慢快”等結構,而是一個(ge) 多段體(ti) 、長畫卷的結構。第一段落音樂(le) 采用上個(ge) 世紀80年代的“歌王”蒼老雄渾的老人聲音,這段聲音是唯一留存於(yu) 世的采風資料,它穿越時空而來,古老而又神秘。中後段隨著響起女孩的歌聲,舞蹈展現姑娘們(men) 在山巔、在林間、在水邊、在田野清麗(li) 美妙的身影。每一個(ge) 段落都圍繞著“人民”這個(ge) 中心來表現,可以是一個(ge) 故事、一段曆史、一個(ge) 時空,但同時又銜環相續,連綿不絕。

  《走祥雲(yun) 》緊扣“走”這個(ge) 主題和動機,用交響編舞的手法進行創作,在一度、二度、三度空間不斷地變化著、發展著。躺著走、跪著走、蹲著走、站著走、空中走,大概有十幾種不同“走”法,但萬(wan) 變不離其宗,就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把最簡單的“走”的動機做到極致。舞台調度各種“走”,雙腳的交替,小步的走,大步的走,跨步的走,跳躍的走,一開始躺著走,營造一種奇妙的“輪動感”。從(cong) 躺著走到蹲著走,從(cong) 彎腰走到站著走,從(cong) 仰著走到空中走、雲(yun) 裏走,走的趨勢是從(cong) 下往上、從(cong) 低到高,意寓著從(cong) 苦難、壓抑到挺直腰板釋放生命。從(cong) 走得沉重到走得婀娜,從(cong) 走得昂揚到走得瀟灑,從(cong) 走得豪邁到走得輕盈,走累了也可以坐下來歇一歇,眺望遠方、憧憬未來。

  “心中有祥雲(yun) ,大路小路任你走;天地有羌聲,千年萬(wan) 年一路行”是《走祥雲(yun) 》的時空觀。如果從(cong) “大路小路”去看這些舞蹈段落,每一個(ge) 段落都是一條路或者一段路;如果從(cong) “千年萬(wan) 年”去看,每一個(ge) 段落就是一段歲月、一段曆史,其中的人物不同、故事不同,但是意蘊卻一脈相承。通過舞蹈的表達,形象地再現了過去的路充滿泥濘、荊棘、血與(yu) 火。編導選擇了羌族實現自己夙願和夢想的虛實相融、實中帶虛、以虛為(wei) 主的“走”的形式,概括表現了羌族穿越時空的曆史。幾千年的時間濃縮為(wei) 幾分鍾的舞蹈,廣袤的孕育空間,被壓縮為(wei) 上百平方米的舞台,地域遷徙中的悲歡離合,生死涅槃都包含在這個(ge) 意象符號——“走”。

  “祥雲(yun) ”是中華文化極富內(nei) 涵的象征性符號,寓意著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對一切美好、幸福、吉祥的憧憬與(yu) 向往。在當代來看,祥雲(yun) 比擬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祥雲(yun) 能走嗎?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走”是奮鬥,“祥雲(yun) ”是美好的信念。“雲(yun) 朵上的民族”為(wei) 了追求美好生活,從(cong) 黃河流域走來,用堅韌不拔的腳步,走出了傳(chuan) 承千年的民族自信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走出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命體(ti) 驗。

  物質空間的“走”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精神空間的“走”意味著在艱難困苦中進步。一個(ge) 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靠自己的雙腿一步一個(ge) 腳印地“走”出來,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隨著時代的發展,羌族地區舊貌換新顏,以前通往羌族地區的道路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如今卻是“天塹變通途”。羌族人民從(cong) 過去的山路、彎路走到了大路、寬路上,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這是一條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大道!我們(men) 期待更多像《走祥雲(yun) 》這樣構築中國精神、具有中國價(jia) 值、彰顯中國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中國舞蹈人應該用中國式的表達,把舞蹈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

  (作者係四川師範大學舞蹈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副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