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節奏的Citywalk 讓城市“出圈”又出彩
在喜歡的城市Citywalk
不去知名景點,以徒步方式走街串巷,深入城市各個(ge) 角落——今年暑期,看似與(yu) “遛彎兒(er) ”無異的Citywalk(又名:城市漫步)成為(wei) 最受歡迎的旅行玩法之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小紅書(shu) 平台上Citywalk相關(guan) 的搜索量同比增長超30倍。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等城市成為(wei) Citywalk熱門目的地。
與(yu) 先前興(xing) 起的“特種兵式旅行”不同,Citywalk既不要高強度的“千裏奔襲”,也不要匆忙的“走馬觀花”,它強調鬆弛感與(yu) 慢節奏,人們(men) 選擇用腳步丈量城市空間,以貼近當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閱讀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風土人情與(yu) 發展脈搏。
Citywalk火了,因它更貼近旅行本質,能夠滿足人們(men) 通過旅行放鬆身心、尋覓新趣的需求。按圖索驥的“打卡式旅行”,易陷入“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窠臼,一天下來,趕路的疲累與(yu) 同質化的景點照,也容易影響出來玩的好心情。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無需精心規劃,更不必拘泥於(yu) “必打卡清單”,隻需隨心而行:既可跟隨導賞人員走特定路線,在社區街道、市井小巷中觸摸城市曆史文化記憶;又可漫無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飯館、一座老建築、一次與(yu) 當地居民的對話,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風景”。
Citywalk並非遊客專(zhuan) 屬,對一座城市的居民來說,它同樣頗受歡迎。這與(yu) 人們(men) 想與(yu) 城市建立深度鏈接的精神需求有關(guan) 。繁忙的城市交通、兩(liang) 點一線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們(men) 對居住地和辦公地附近習(xi) 以為(wei) 常,缺乏對所在城市的深入觀察與(yu) 了解,遑論對城市形成歸屬感與(yu) 情感認同。利用閑暇時間,在夜間集市上逛逛、到濱河步道上散步吹風,這些日常化的城市漫步,能夠幫助人們(men) 再次發現“消失的附近”,重新認識並愛上所在的城市。
眼下,Citywalk熱潮正從(cong) 一線城市向其他城市擴展,不少旅遊從(cong) 業(ye) 者正嚐試推出陪玩導賞等服務,希望依托Citywalk形成新的消費場景。各地文旅部門也紛紛推出相關(guan) 旅遊線路,配套演出、展覽、音樂(le) 會(hui) 等各種活動。有人認為(wei) ,Citywalk目前仍是零散的休閑活動,可能隻是曇花一現的網紅玩法。其實,隻要人們(men) 對城市懷有好奇心,希望與(yu) 城市深入對話、同頻共振,Citywalk就依然是一種富有趣味的選擇。網紅地標、風景名勝畢竟不是城市的全部,煙火氣十足的生活場景才是城市的“血肉肌理”。
Citywalk走紅,為(wei) 城市盤活文旅資源帶來新機遇,也為(wei) 城市管理提出新課題。如何將優(you) 質服務與(yu) 便利設施輸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讓遊客與(yu) 市民在城市中慢下來、留下來,這需要城市管理者活躍思維、統籌謀劃。借Citywalk東(dong) 風,發掘城市個(ge) 性化的氣質風格與(yu) 文化底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有理由相信,未來會(hui) 有更多城市“出圈”又出彩,吸引更多人前來品味“此地的故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朱金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