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別讓路邊小店成為數據安全的短板

發布時間:2023-09-06 11:08:00來源: 工人日報

  喚醒更多小微企業(ye) 和商戶的數據安全意識,不讓遊離於(yu) 保護圈外的每一條數據成為(wei) 個(ge) 人、企業(ye) 乃至國家蒙受經濟損失、麵臨(lin) 安全威脅的導火索。

  據近日《南方都市報》報道,日前,江蘇淮安一家足浴店因電腦未設置密碼、未建立數據安全管理製度,被當地派出所予以“責令整改和警告”的行政處罰,此事引起多方熱議。自5月份以來,江蘇公安披露過上百起類似“未履行數據安全義(yi) 務”的執法案例,處罰對象包括擁有較多敏感數據的物業(ye) 、房產(chan) 公司、酒店、醫院等。此次執法走到街邊商店,多家超市、理發店、水果店、寵物店、蛋糕店、網吧被納入檢查範圍。

  對於(yu) 路邊水果店、理發店、寵物店等小店,以往的監管和執法多緊盯經營資質、消防安全、環境衛生等問題,而將數據安全保護的責任與(yu) 義(yi) 務鏈條延伸到路邊小店,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同尋常。

  路邊小店應承擔保護公民個(ge) 人信息等數據安全的義(yi) 務,於(yu) 法有據。2021年9月和11月,數據安全法和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分別正式施行,其中要求“開展數據處理活動……不得損害個(ge) 人、組織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個(ge) 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ge) 人信息權益”等。這意味著路邊小店等經營主體(ti) 有義(yi) 務保護好在經營活動中收集的客戶信息。但由於(yu) 相關(guan) 法律實施時間較短,很多人沒有明晰的概念。

  在保護數據安全越來越成為(wei) 共識的當下,讓日常收集個(ge) 人信息、消費偏好等數據的路邊小店履行相關(guan) 義(yi) 務,正當其時。從(cong) 公安機關(guan) 披露的上百起案例看,有相當比例的店鋪因未設置開機密碼和屏保密碼、未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安全等,被通報整改或被行政處罰。比如今年7月,江蘇啟東(dong) 一家快遞公司未對掃描快遞單電腦設置登錄密碼,致使他人植入木馬,造成大量公民個(ge) 人信息泄露,被公安機關(guan) 處以5萬(wan) 元罰款。

  具體(ti) 看,很多路邊小店“壓根不知道有這個(ge) 義(yi) 務”,也不知道怎麽(me) 去保護數據安全。有的經營者反映,“除了設開機密碼,不懂其他技術手段”。而一些中老年人開的小店小攤更沒有能力去做這項技術活兒(er) 。

  隨著法律的完善,一些大型企業(ye) 和互聯網平台的數據安全保護水平正大幅提升,路邊小店正在成為(wei) 數據安全保護防線中的薄弱環節、“木桶”中的短板。除了江蘇,近年來,廣東(dong) 、江西、福建等地公安機關(guan) 也有類似以警告、教育、責令整改等方式倒逼路邊小店履行數據安全義(yi) 務的舉(ju) 動,這些小懲大誡的更大意義(yi) 在於(yu) ,讓更多人知道“原來身邊有這麽(me) 多可能威脅數據安全的口子”。

  接下來,如何讓更多市場主體(ti) 承擔起數據安全義(yi) 務,增強其保護數據安全的能力,幫助其“知道怎麽(me) 做”“如何做得好”,十分重要。其中,降低小店實施數據安全保護的門檻和成本,是問題的關(guan) 鍵。有關(guan) 方麵不僅(jin) 要有執法行動,更要有相應的普法和幫助,細化服務的顆粒度,提升治理的精細度。

  隨著數據安全保護工作的推進,以非法所得信息數據為(wei) 核心的電信詐騙、網絡水軍(jun) 等各類不法行為(wei) 和黑灰產(chan) 業(ye) 正在被有效遏製。在此背景下,相關(guan) 治理視野應進一步擴大,執法力量也應下沉到“神經末梢”,喚醒更多小微企業(ye) 和商戶的數據安全意識,共同夯實數據安全防線,這也是各類市場主體(ti) 在數字時代合規經營的內(nei) 在要求。

  保護數據安全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期待更多力量參與(yu) 進來,一同擴大數據安全的保護圈——不讓遊離於(yu) 保護圈外的每一條數據成為(wei) 個(ge) 人、企業(ye) 乃至國家蒙受經濟損失、麵臨(lin) 安全威脅的導火索。

  工人日報 吳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