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尋“村超”“村BA”背後社會治理模式:平安“村賽”長盛不衰的秘訣何在?

發布時間:2023-09-13 16:47:00來源: 法治日報

  平安“村賽”長盛不衰的秘訣何在?

  記者實地探尋“村超”“村BA”背後社會(hui) 治理模式

  編者按

  在近日舉(ju) 辦的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貴州“村超”與(yu) “英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鄉(xiang) 村”鏈接“世界”,貴州“村超”再次引起全球矚目。

  不隻“村超”,還有在各地鄉(xiang) 村精彩上演的“村BA”,在這個(ge) 夏天點燃了“多巴胺”,更促進了賽事舉(ju) 辦地傳(chuan) 統特色文化和經濟的融合發展。

  始於(yu) 體(ti) 育,而不止於(yu) 體(ti) 育。“村味賽事”有何魅力,該如何保障其長盛不衰?賽事背後,鄉(xiang) 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發展現狀如何?又該怎樣推動鄉(xiang) 村賽事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良性互動,賦能縣域經濟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法治日報》記者深入貴州、北京、江西、湖南、廣東(dong) 等地鄉(xiang) 村采訪,從(cong) 今天起推出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 本報記者  文麗(li) 娟 王家梁

  □ 本報通訊員 遠 航

  能容納5萬(wan) 人的足球場水泄不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men) 在呐喊助威,平均每場比賽超5000萬(wan) 人次的播放量讓本地直播平台頻頻卡住……這不是“英超”“世界杯”的現場,而是一座中國西南小城的足球賽場。

  貴州“村超”,全稱“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xiang) 村足球超級聯賽”。自今年5月開賽以來,“村超”火熱“出圈”。7月29日晚,“村超”落幕。曆時兩(liang) 個(ge) 半月,20支足球隊捉對“廝殺”98場。目前,全網瀏覽量超300億(yi) 次。

  百公裏外的台江縣,“村BA”的熱度同樣居高不下。7月30日晚,“村BA”收官。從(cong) 去年“六月六”到今年“吃新節”,這項“出圈”長達一年多的籃球賽收獲了無數粉絲(si) ,還引來NBA球星參與(yu) 互動。

  而在這些熱鬧背後,賽事舉(ju) 辦地至今無任何安全事故發生,即使有矛盾糾紛也能快速得以化解,群眾(zhong) 求助渠道暢通無阻。那麽(me) ,當地究竟有著怎樣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密碼?《法治日報》記者奔赴榕江縣、台江縣,在賽場內(nei) 外、村頭寨尾走訪體(ti) 驗,探尋“兩(liang) 江賽事”背後的平安故事。

  “業(ye) 餘(yu) ”選手精彩進球

  7月29日晚,榕江縣城北新區體(ti) 育場,現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村超”總決(jue) 賽就在這裏舉(ju) 行。

  知名解說員賀煒剛登上解說台,就被眼前數萬(wan) 人觀賽的場景震撼了:“上一次在這麽(me) 大的場合,還是卡塔爾多哈盧賽爾球場,當時進行的是世界杯決(jue) 賽。”

  點球大戰中,車江一村隊員王健行打門成功,鎖定冠軍(jun) 。“球進了!蒙鐵爾,他就是我們(men) 現實意義(yi) 上的蒙鐵爾。”賀煒高呼道。

  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讓現場觀眾(zhong) 和球迷們(men) 都大呼過癮。來自湖北黃岡(gang) 的趙先生是一名“村超粉”,周五下班後,他攜家帶口驅車10多個(ge) 小時抵達總決(jue) 賽的現場。“不虛此行!不但看到了精彩絕倫(lun) 的‘村超’比賽,還能聽到這樣專(zhuan) 業(ye) 又飽含激情的解說,這是參加世界級比賽才能享受的待遇啊。”

  提前一天從(cong) 北京坐3個(ge) 小時飛機趕來的劉先生,總決(jue) 賽當天11點多就來到球場占座,可即使這麽(me) 早,視野好的位置也坐滿了人。他在球場台階前的內(nei) 側(ce) ,找到一把凳子,是旁邊一位大姐花10塊錢買(mai) 的,“可以分給我一半”。剛坐下,劉先生就有了尿意,但“這個(ge) 位置太珍貴了,舍不得走”。他又憋了4個(ge) 多小時,不時回望身後烏(wu) 泱烏(wu) 泱的人群。最後,他隻得求大姐給他留著位置,然後撥開人們(men) 的手臂,一個(ge) 勁地說“讓一讓”,“就好像跋山涉水終於(yu) 走出一片茂密的森林”。

  種下這片茂密森林的,是種田農(nong) 戶、建築工、水果商販、燒烤攤老板、小學教師、快遞小哥、在校學生……為(wei) 村寨榮譽而戰的他們(men) 來自各行各業(ye) ,年紀最小的14歲,最大的50多歲,在場上帶來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精彩的進球。

  加速、衝(chong) 刺、突入小禁區;急停、觀察、尋找射門空間。當低平傳(chuan) 球穿過3名防守球員來到身前,忠誠村足球隊隊員董永恒用右腳尖輕巧一挑,左腳發力抽射,足球打著旋兒(er) 砸進球門,現場歡呼聲排江倒海而來。

  董永恒在榕江縣城開了一家小店,出售當地特色美食卷粉。因技術出眾(zhong) 、射門精準,他被網友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卷粉射手王”。“隊友們(men) 都是我的發小,經常會(hui) 聚在一起踢球,從(cong) 煤渣地、河沙壩,踢到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我們(men) 一直熱愛足球。”董永恒說。

  對足球的熱愛,也是朗洞平地村隊隊長吳化勇多次提到的,他曾因一記漂亮的“倒掛金鉤”火遍全網。“都是從(cong) 小比照著電視轉播,一次次在泥地上摔砸滾打練出來的。”吳化勇靦腆地說,從(cong) 泥水工、技術員到村幹部,是內(nei) 心的熱愛讓他從(cong) 未遠離球場。

  “歐牛王”歐明輝,因投籃精準、斷球果敢,被評為(wei) “村BA”最有價(jia) 值球員、得分王和搶斷王。他是台江縣九裏村人,在沒有球賽的日子裏,他的主業(ye) 是下地幹活、照料家中飼養(yang) 的雞鴨和放牛。由於(yu) 打球風格像牛一樣有股強勁兒(er) ,“甚至比鬥牛還猛”,便得了這個(ge) 響當當的名號。

  除了參賽球員是村民身份外,賽事解說員也由本鄉(xiang) 本土的人擔任。

  “看!1號跑得飛起,不愧是咱台江‘小跑車’”“開車不能超速,打球你可要加速”……“‘村BA’氣氛組組長”王再貴是一名“95後”,也是台盤派出所輔警,因熟悉本地球員、了解戰術規則,總能推動賽場氣氛高漲起來,頗受大家喜愛。

  賽事文化代代相繼

  “村賽”何以突然爆火?記者采訪發現,答案絕非偶然。

  從(cong) 曆史厚度和覆蓋廣度來看,足球之於(yu) 榕江、籃球之於(yu) 台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yi) 。

  20世紀40年代,受戰亂(luan) 影響,先後有三所學校遷到榕江縣辦學。那時,學生們(men) 在校園內(nei) 踢足球,吸引了當地民眾(zhong) 圍觀。慢慢地,對足球的熱愛猶如種子在榕江人心中生根發芽。

  “1939年冬,貴州師範學校最先遷入,組織師生勞動建校,短短幾天,一個(ge) 簡陋的足球場就建好了。一踢球,哨子聲、呐喊聲震天響。我們(men) 圍攏來看,眼睛發直,腳底板發癢。”92歲的“初代球迷”、退休幹部楊朝富介紹道。

  1944年,隨著廣西大學和桂林漢民中學遷來,更多年輕學生把熱愛足球的種子撒在這個(ge) 偏遠小城。此後,足球與(yu) 榕江緊緊相連,成為(wei) 當地引以為(wei) 傲的運動強項。1965年,榕江縣足球隊出征黔東(dong) 南州中學生足球運動會(hui) ,奪得冠軍(jun) 。

  20世紀80年代,榕江縣一改隻有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足球賽的做法,倡導群眾(zhong) 體(ti) 育群眾(zhong) 辦、社會(hui) 辦,單位和部門聯辦的機製,足球運動更加深入人心。1989年8月,榕江足球愛好者自發成立榕江足球協會(hui) 。兩(liang) 個(ge) 月後,足協自籌資金組織隊員赴凱裏參加“足協杯”競賽,捧回金杯。

  今年“村超”賽事的發起人之一、榕江縣古州鎮車民小學校長楊昌文至今記得,20世紀90年代,在榕江縣城內(nei) 隻有二小和榕江一中(現榕江民族中學)兩(liang) 個(ge) 足球場,“一中的球場建在山坡之上的臥龍崗,很多時候不對外開放。想踢足球,最佳選擇隻有二小球場。二小足球場盡管是用沙子和煤渣鋪地,野草還會(hui) 這一簇那一簇參差不齊地拔地而起,但是擁有這一塊足球場已經讓人分外滿足了”。

  如今,榕江現有25塊足球場常年免費開放。榕江足球從(cong) 幾個(ge) 人踢球發展到現在5萬(wan) 餘(yu) 人踢球,幾乎每個(ge) 村寨都有自己的球隊。榕江縣體(ti) 訓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全縣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4所,縣級足球特色學校41所。有群眾(zhong) 性業(ye) 餘(yu) 足球隊35支,平均每10個(ge) 榕江人,就有1個(ge) 會(hui) 踢球。

  榮譽隨之接踵而來。榕江先後成為(wei) 省級校園足球試點縣、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全國體(ti) 育事業(ye) 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ti) ……

  距離榕江百公裏外的台江縣台盤村,代代相繼的故事也經久不衰。

  “村BA”球場坐落在台盤村的村中心。兩(liang) 塊標準的籃球場地,被四周高矮不一的看台環繞,能容納兩(liang) 萬(wan) 餘(yu) 人。為(wei) 了多坐一些觀眾(zhong) ,這裏沒有單個(ge) 的座位,而是一排排水泥台階。台階的最高處,立著一麵白牆,上麵用紅色大字寫(xie) 著“全民健身‘村BA’全民健康”。

  邰昌芝,半世紀前享譽全國的苗寨“東(dong) 風女籃”第一代球員,如今已經70多歲,閑時總會(hui) 來球場邊坐坐。“那時候,一幫10來歲的小姐妹,跟著夜校老師練打球。開始還有人咕叨,女娃家穿著背心短褲在壩壩裏上躥下跳,羞人呐。後來,我們(men) 打出了名堂,省體(ti) 委召開現場會(hui) ,號召各地向我們(men) 學習(xi) 。”

  在她們(men) 的帶動下,20世紀80年代,台江縣苗寨女籃由1支增至68支。

  在以苗族人口為(wei) 主的台江縣,吃新節是盛大的節日。不同村寨過吃新節的日期各異,台盤村是六月初六。按照傳(chuan) 統習(xi) 俗,過節當天,各家到田裏去摘下三顆秧包,取秧芯與(yu) 飯同蒸,象征吃到新米飯,預告豐(feng) 收。舉(ju) 辦籃球賽,是節日期間最熱鬧的活動之一。根據1994年出版的《台江縣誌》,到了1990年末,縣內(nei) 絕大部分村寨都建有籃球場,逢年過節都要舉(ju) 行比賽。

  “在台盤村,差不多每家每戶的娃崽都是跟著大人們(men) 在球場上跑大的。”台江縣委政法委副書(shu) 記冉龍華說,“正是因為(wei) 有這樣的底子,我們(men) 的‘吃新節’籃球賽才能一口氣辦了七八十年。”

  自治法治德治聚力

  除了有運動傳(chuan) 統這個(ge) “老底子”外,文明善治的厚積薄發也是“村賽”得以火爆的秘訣之一。而記者采訪發現,榕江、台江文明善治的乘數效應源於(yu) “自治+法治+德治”。

  在台盤村民林慧玲的印象中,村裏每逢大事,都要開村民大會(hui) 商量。“像擴建球場這樣的大事,籃球協會(hui) 和村委形成決(jue) 議之後,還要舉(ju) 行村民大會(hui) ,全體(ti) 村民一起討論才可以形成最後的決(jue) 策。村幹部在大喇叭裏吆喝,讓我們(men) 去參加。開村民大會(hui) 時,協會(hui) 和村委先逐項匯報工作,然後讓大家提意見,很有秩序。”

  籃球比賽成為(wei) 台盤村上下涉及麵最廣的公共事務。長年累月,籃球場上的規則,融入村民們(men) 日常生活的規範當中。“球場上的規則,就是台盤的村規民約。”冉龍華介紹,村民通過自主協商,將與(yu) 籃球有關(guan) 條款寫(xie) 進村規民約,增強權威性和約束力,確保賽事井然有序。不僅(jin) 如此,還形成了“抽簽選攤位”“不哄抬物價(jia) ”“不收門票”“停車不收費”等村民共識,以賽促建、以賽促治,營造和諧、誠信、安定、有序的辦賽環境。

  “多一塊球場,少一桌麻將,球賽在鄉(xiang) 風文明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大家幾乎都是‘球友’,關(guan) 係自然和睦。如果有爭(zheng) 執鬧口角,那就不如上球場決(jue) 勝負。更難得的是,球場上的規則已進入村規民約,不管球員還是觀眾(zhong) ,隻要鬧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鬥毆,都會(hui) 被列入球場黑名單,不得再踏入球場。”台盤村老黨(dang) 員、寨老楊文先說,“效果也立竿見影,以前大多是罰點酒、肉、米等,很多村民不太在乎。現在,不讓進球場?那可不行,生活裏的樂(le) 趣大大減少,還會(hui) 落單。”

  在法治層麵,針對20多支球隊內(nei) 部的管理,每支球隊明確一個(ge) 法律明白人。壓實責任,負責球員間的內(nei) 部協調管理,培訓相關(guan) 法律法規、鄉(xiang) 風文明,強調賽場紀律規矩,從(cong) 思想上植入主人翁思想,隊員間必須依法、守法、嚴(yan) 禁參與(yu) 網絡賭博,否則開除出局。

  此外,針對啦啦隊隊員的管理,各村啦啦隊從(cong) 村子出發前,懂法的人還要集合成員舉(ju) 行幾個(ge) 儀(yi) 式:看普法教育專(zhuan) 題片,讓啦啦隊嚴(yan) 格底線意識。開展守紀教育,啦啦隊出征前,要統一思想,要有序展現村容村貌,爭(zheng) 取榮譽,守法依法、遇事找法,進一步增強村民間的凝聚力。

  而在普法形式上,“村BA”“村超”比賽期間,當地以法護賽,以賽宣法,通過創新宣傳(chuan) 載體(ti) ,將法律知識融入山歌、快板、歌舞等表演,並在表演中穿插法律知識有獎問答,增強了法治宣傳(chuan) 的鮮活性、生動性。

  德治則是另一抓手。記者了解到,榕江、台江村民自發組織民族特色文藝演出,將移風易俗與(yu) 傳(chuan) 統藝術相融合,用簡單易懂易傳(chuan) 唱的方式倡導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zhong) 摒棄陋習(xi) 。還通過院壩會(hui) 、壩壩會(hui) ,讓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圍坐一起,嘮家常、談訴求、提建議。

  比如,針對啦啦隊的節目,他們(men) 就通過壩壩會(hui) 商議出嚴(yan) 格的規定:要體(ti) 現民族文化、鄉(xiang) 風文明、法律普及教育,體(ti) 現侗族苗族的民風民俗。他們(men) 還商議出啦啦隊要通過嚴(yan) 格篩選,管理得好,表現好的才允許上場。不許在隊服上打不良廣告,比如一些捐贈的文化衫,堅決(jue) 抵製。

  主動作為(wei) 靠前服務

  “‘村超’現場那麽(me) 多人,安全有保證嗎?”7月17日,來自湖南懷化的謝女士看到“‘村超’開啟網上預約”的消息後,本想帶上孩子來現場看球賽,卻害怕不安全。

  鼓足勇氣到了現場後,她放心了:從(cong) 辦賽之初手持儀(yi) 器進行安檢,到加裝人臉識別係統、刷身份證入場,再到網絡預約、調控人流量,一次次安檢升級背後,是當地對“全力做好安全‘守門員’”的清醒認知。

  有認知還要付諸行動。當地官員對記者說:“台江和榕江,兩(liang) 個(ge) 人口加起來不足60萬(wan) 人的小縣城,要接待史無前例蜂擁而至的遊客,還要保障不出現任何安全事故,確實是一道難題。”

  怎麽(me) 解題?省州縣三級政法機關(guan) 主動作為(wei) 、靠前服務,持續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確保兩(liang) 地平安辦賽。

  “我們(men) 以‘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工作機製為(wei) 依托,築牢基層治理網底,做實基層治理,將各類矛盾糾紛、治安隱患、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分辦跟蹤,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為(wei) ‘村超’期間社會(hui) 大局穩定保駕護航。”榕江縣委政法委副書(shu) 記吳昌珍介紹。

  此外,榕江縣法院還組建了“貴州‘村超’免費接送車隊”,利用下班業(ye) 餘(yu) 時間,免費接送國內(nei) 球迷和遊客賽場打卡。政法機關(guan) 誌願者深入城區交通主幹道、農(nong) 貿市場、校園周邊、酒店、夜市等地段實地調查核實群眾(zhong) 反映問題,加強跟蹤監督,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吹好“村超”的“安全哨”。

  在台江縣,全縣劃分網格383個(ge) ,把黨(dang) 小組建在網格上,匹配網格員、聯戶長,完善形成“黨(dang) 小組+網格員+聯戶長”鐵三角,激活基層治理末梢。

  在台盤村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平安建設架構圖中,記者看到每一個(ge) 網格內(nei) ,黨(dang) 建引領、平安建設、依法治理、責任落實人以及對應聯戶長的聯係方式,各網格由上到下將相應責任層層落實。

  “聯戶長由村中各行各業(ye) 的熱心人員、鄉(xiang) 賢寨老擔任,平時主要負責收集村子裏的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防,避免矛盾發生,賽時主要負責維護秩序。”楊文先說。

  記者了解到,為(wei) 保障“村BA”賽事順利進行,台江縣強化全程治理,引導成立賽事組委會(hui) ,設置綜合協調、後勤保障、現場指揮、賽事組織等9個(ge) 工作組,從(cong) 公安、消防、衛健、文旅、團委和各鄉(xiang) 鎮(街道)等單位抽調360多人組建形成誌願服務隊,全流程開展“賽前預判、賽中穩控、賽後引導”,做實賽事安全保障。

  為(wei) 了增強“村超”期間社會(hui) 麵管控力,榕江縣按層圈劃定執勤點位,分層級做好外圈、中圈和核心圈安全保衛各項工作,防止場內(nei) 外發生衝(chong) 突、擠壓、踩踏、墜落、尋釁滋事等事件,全力維護賽場秩序;場外則嚴(yan) 格落實“1、3、5分鍾”快反機製,充分發揮專(zhuan) 職聯防隊伍和義(yi) 務巡防隊伍力量,分層、分區、分線合理設置快反點、執勤點、巡防線。

  “圍繞巡邏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治安治理等問題,‘政法幹部+公安幹警+社區群眾(zhong) +黨(dang) 員誌願者’24小時輪流街麵巡邏,全力落實落細各項工作措施。為(wei) 保障道路交通有序暢通,‘兩(liang) 江’對存在停車難、易堵車問題的路段及時研究整改措施,協調相關(guan) 部門增加11個(ge) 停車場,7200個(ge) 停車位,並免費停車。”黔東(dong) 南州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姚鋒說。

  姚鋒所說的,記者在7月29日的“村超”總決(jue) 賽現場切身體(ti) 驗到了。那一晚,四麵八方的遊客蜂擁而至,政法幹警、當地黨(dang) 員誌願者用自己的身體(ti) 組成一道道防護欄,疏散人流、保障遊客的安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