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字畫“會員製”交易還能返利?警方偵破新型網絡傳銷案
□ 本報記者 範天嬌
□ 本報通訊員 高 鵬 洪坤
購買(mai) 動輒上萬(wan) 元的虛擬字畫,才能取得投資平台會(hui) 員資格進行交易,發展新會(hui) 員還能提升等級獲得返利。這種號稱“動動手指”就能致富的操作,吸引了不少人參與(yu) 其中。近日,安徽寧國警方偵(zhen) 破一宗新型網絡傳(chuan) 銷案,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6人。截至案發,平台會(hui) 員涉及全國10餘(yu) 個(ge) 省共1500餘(yu) 人,涉案金額達4000餘(yu) 萬(wan) 元。
“投資平台出了問題,我前後投資的20餘(yu) 萬(wan) 元打了水漂。”今年5月25日,在寧國市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接警大廳,報案人汪先生稱。據汪先生反映,其於(yu) 數日前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從(cong) 事網絡平台投資的張某,張某稱在平台上買(mai) 賣字畫,動動手指就能掙錢。心動的汪先生也加入其中,前後投資20餘(yu) 萬(wan) 元後發現操作平台無法交易。汪先生懷疑自己遭遇了網絡投資詐騙,遂向警方報案。
“這是一起典型的新型網絡傳(chuan) 銷案。”寧國警方圍繞張某展開偵(zhen) 查,發現這個(ge) 所謂的投資平台是以虛擬字畫為(wei) 道具,以投資後每次交易能獲得高額利潤為(wei) 誘餌,欺騙他人進入平台投資。
鑒於(yu) 案情重大,寧國警方抽調多警種力量成立專(zhuan) 案組。經過縝密調查,掌握了該犯罪團夥(huo) 的組織架構及犯罪事實。
6月6日,專(zhuan) 案組兵分6路,在江西、安徽多地展開統一抓捕行動,張某、程某等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據警方調查,自2023年4月初,張某、程某等人合夥(huo) 注冊(ce) “空殼”公司,通過技術人員在網絡上搭建並經營投資平台。平台內(nei) 交易的字畫為(wei) 虛擬產(chan) 品,無實物展現,“投資人”需以2萬(wan) 元至4萬(wan) 元不等的價(jia) 格購買(mai) 字畫,取得會(hui) 員資格。之後會(hui) 員在平台裏投資字畫。
“比如說會(hui) 員在平台上投資2萬(wan) 元先購買(mai) 1幅字畫,需要提前交納2%約400元的‘上架費’,再以4%的獲利價(jia) 格即2.08萬(wan) 元出售,這樣就可以賺取400元。”辦案民警舉(ju) 例說,平台使用此類交易手法吸引朋友、熟人進行投資。
該不法團夥(huo) 還以平台投資為(wei) 名,以會(hui) 員等級關(guan) 係作為(wei) 獎勵返利依據,具有明顯“拉人頭”“層級”和“團隊計酬”等特征。進入平台的會(hui) 員按照用戶等級與(yu) 推薦關(guan) 係組成層級,層級分為(wei) 平台搭建人、總銷、一級粉絲(si) 、二級粉絲(si) 等。截至案發,該犯罪團夥(huo) 已在安徽、廣東(dong) 等地發展下線會(hui) 員1500餘(yu) 人,層級達7級以上。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不法團夥(huo) 組織嚴(yan) 密、層級管理、分工明確。程某、張某等人處於(yu) 該傳(chuan) 銷組織的最高層,是該傳(chuan) 銷模式的推出者。
據張某交代,其與(yu) 程某等人在合夥(huo) 注冊(ce) 公司並搭建投資平台之初,的確賺了錢。但是後來因為(wei) 要保持平台正常運營,每天至少需要有一幅虛擬字畫的交易,沒有的話就要自己掏錢投入。報案人發現平台無法交易,實則是張某等人已無法注入資金導致平台崩盤。
目前,涉案人員張某、程某已被檢察機關(guan) 批準逮捕,其餘(yu) 涉案人員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