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訪青年希望通過露營與家人朋友增進感情
本來要圍爐煮茶,沒想到天幕下圍坐在一起的年輕人開始興(xing) 致勃勃地打牌、玩“狼人殺”,朋友之間說說笑笑,一個(ge) 下午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爐子還沒支起來。想起之前的一次露營經曆,來自佛山的中學地理老師李映彤印象深刻,“大家玩得太投入了,最後都忘了要煮茶這件事。”
如今,露營團建、露營交友等各類“露營+社交”活動正在興(xing) 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傳(chuan) 統的社交聚會(hui) 轉移到山野間、帳篷下。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1%的受訪青年會(hui) 選擇和家人一起露營,61.5%的受訪青年期待通過露營增進與(yu) 家人朋友的感情。
李映彤是一名露營愛好者,玩露營已經3年了。她喜歡在周末和家人去公園來一場簡易的露營野餐,也喜歡帶上裝備,跟朋友自駕去周邊城市來一場露營旅行。“跟朋友露營會(hui) 更隨性一點,通常是‘說走就走’,如果是跟家人一起,考慮的因素會(hui) 比較多,包括長輩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路程遠近等。雖然社交環境不一樣,但各有各的樂(le) 趣。”
“露營讓我結交了很多熱愛戶外生活的朋友,一些性格、興(xing) 趣愛好比較相似的人,能玩到一塊去。”在上海工作的95後孟真如和男朋友都很喜歡露營,平時一有時間就會(hui) 叫上同事和朋友一起去野外露營。“人多一點比較熱鬧,而且大家彼此都認識,一起露營比較方便,聊天時也會(hui) 有共同話題。”孟真如說,目前她們(men) 有4組固定的家庭會(hui) 頻繁地一起露營,如果遇到營位比較大的地方,還會(hui) 邀請其他夥(huo) 伴。
調查顯示,67.1%的受訪青年會(hui) 選擇與(yu) 家人一起露營,然後是朋友(63.0%)、同學或同事(50.0%),獨自一人去露營的僅(jin) 占4.6%。
“雖然現在也有獨自露營的形式,但在我們(men) 營地大概隻占10%,更多的來訪者都是與(yu) 親(qin) 戚朋友同行的。”常誌新在北京懷柔區經營著一家生態藝術營地,目前他營地的大部分客戶來自於(yu) 企業(ye) ,比如團建、相親(qin) 交友等,“這些客戶把一些社交需求帶到了這裏,讓露營帶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李海波是北京多家營地的主理人,他表示露營的社交屬性也深刻體(ti) 現在營地的布局和運營中,“比如我們(men) 在每5個(ge) 帳篷之間,設置了一個(ge) 大圓形公共客廳,中間是篝火,大家圍坐在一起,就能形成一個(ge) 區域。”李海波介紹,營地也會(hui) 定期邀請各個(ge) 行業(ye) 的嘉賓來作分享,“戶外的環境可以形成一種舒適的社交場域,大家可以感受到平等的對話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ge) 人都能很放鬆。”
如今,露營正成為(wei) 年輕人的社交新場景。調查顯示,61.5%的受訪青年期待通過露營增進自己與(yu) 家人朋友的情感;49.3%的受訪青年希望在露營中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認識更多朋友。
在孟真如看來,露營中的社交更加隨性,沒有太多約束。“你不用在乎別人喜歡做什麽(me) ,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會(hui) 做一些共同喜歡的事情,想玩可以盡情地玩。”
“其實我們(men) 露營的朋友也換了一波了。”孟真如認為(wei) ,露營不僅(jin) 能讓自己感受大自然,也讓自己擁有了一些可以一直結交下去的朋友。她表示,在露營中更能體(ti) 現朋友之間的協作。“因為(wei) 沒有明確的分工,你可以觀察出誰是熱心主動、有責任感的人,特別是遇到突發狀況時,彼此之間是否有耐心、有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都能檢驗得出來。”
李映彤同樣表示,跟朋友一起露營讓她感覺自己變得更加獨立了,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有所提高。“去露營要準備很多東(dong) 西,除了裝備還要看天氣、路線等。作為(wei) 一項團隊活動,遇到大家意見不合時,要學會(hui) 溝通、解決(jue) 問題。”
參與(yu) 調查的青年中,00後占21.5%,95後占27.3%,90後占32.9%,85後占18.3%。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吳欣宇 記者 李潔言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