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67.6%受訪青年最喜愛山林湖泊等野外露營地

發布時間:2023-09-21 15: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67.6%受訪青年最喜愛山林湖泊等野外露營地

  超四成受訪青年感覺近年來身邊去露營的人很多

  如今,背上行囊去露營已經成為(wei) 不少人周末出遊的熱門選擇。與(yu) 朋友烹一壺茶,在帳篷共夜話;與(yu) 伴侶(lv) 一起賞星辰、看朝霞;與(yu) 同學、同事來一場燒烤局……露營給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讓情緒有了可以安放的“遠方”。你有過露營經曆嗎?你喜歡什麽(me) 類型的露營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3%的受訪青年有過露營經曆,43.2%的受訪青年感覺近年來身邊去露營的人很多,67.6%的受訪青年更喜愛山林湖泊等野外露營地。

  與(yu) 露營結緣 64.3%受訪青年有過露營經曆

  孟真如玩露營已經快兩(liang) 年了,她平時工作朝九晚五,隻有周末有時間去周邊遊,但周末景區總是人滿為(wei) 患,帶著裝備去露營就成為(wei) 了她擁抱大自然的新方式。“把帳篷、天幕搭起來,除了能感受自然,大家還能一起喝茶、玩牌,聊聊近期發生的事情,那種感覺跟朋友去餐廳吃頓飯不一樣,更能敞開心扉。”

  裝備齊全、食材自己烹飪、追求精致的戶外體(ti) 驗,孟真如比較熱衷於(yu) 自帶裝備的“搬家式露營”。“這個(ge) 過程很考驗動手能力,會(hui) 有滿滿的成就感。”

  與(yu) 孟真如不同,來自佛山的25歲中學地理老師李映彤接觸露營是源於(yu) 父母的“啟蒙”。小時候,李映彤的父母就經常帶她到城市公園散心。早在露營熱之前,李映彤就喜歡帶些吃的、弄些燒烤,在公園草坪上鋪張報紙,與(yu) 家人朋友坐在上麵休息聊天。“疫情期間我們(men) 注意到很多人開始拿著帳篷到公園,我們(men) 也開始租帳篷玩兒(er) 。”

  “露營沒有想象中那麽(me) 美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搭帳篷,來自武漢的90後彭亞(ya) 林仍然印象深刻。他原本是做建築設計的,因為(wei) 酷愛戶外運動,想“看看外麵的世界”,就在幾年前轉型成了一名戶外活動策劃和領隊。彭亞(ya) 林第一次買(mai) 一整套露營裝備是為(wei) 了去四姑娘山爬大峰,他還清楚地記得收到快遞的那天下午,自己興(xing) 致勃勃地背著三四十斤的裝備到公園裏想演練一下,但由於(yu) 經驗不足,在搭內(nei) 帳時把蚊子放進去了。“到了晚上糟糕透了,帳篷裏又熱蚊子又多,我實在受不了,把帳篷拔了,然後回家睡覺。”

  近年來,露營在年輕人之間越來越流行。調查顯示,64.3%的受訪青年有過露營經曆,26.5%的受訪青年正在計劃。43.2%的受訪青年感覺近年來身邊去露營的人很多。

  年輕人玩露營都在玩些什麽(me) ?北京多家營地的主理人李海波認為(wei)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滿足於(yu) 隻搭個(ge) 帳篷露營了,他們(men) 對空間審美、內(nei) 容、社群聚集都有需求。“現在年輕人的市場和從(cong) 前不一樣的是,它是被分成很細但又很深的垂直市場,比如玩燈的、玩爐子的、玩燒烤架子的,都能形成獨立的群體(ti) ,營地能滿足這些人的不同需求並把他們(men) 聚集在一起。”

  山林湖泊等野外露營地更受青睞

  隨著露營熱度的提升,露營地的種類也變得更豐(feng) 富。調查顯示,山林湖泊等野外露營地最受歡迎,獲選率為(wei) 67.6%,然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露營地(57.2%)、城市公園內(nei) 的露營地(47.9%)和著名景點附近的露營地(42.7%)。

  孟真如更喜歡在大自然中露營,今年她曾和朋友前往浙江紹興(xing) 露營,營地對麵是一個(ge) 水量較大的瀑布,與(yu) 山間的綠意交相輝映,景色非常壯觀、唯美。“我們(men) 比較喜歡景色獨特的營地,會(hui) 開車到離景色比較近的地方,然後徒步欣賞風景,感受一下大自然,一個(ge) 下午就過去了。”

  李映彤周末時會(hui) 去城市公園露營。“不過現在城市公園裏的人越來越多,整個(ge) 草坪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所以有機會(hui) 的話,我還是會(hui) 自駕去周邊城市露營,比如雲(yun) 浮、清遠等地,住一晚還可以看星星。”

  露營中大家都喜歡進行哪些活動?調查顯示,59.4%的受訪青年喜歡看日出日落、觀賞星星,然後是品茶坐聊(51.3%)、釣魚(48.7%)、賞花(45.5%)、騎行(45.0%),其他還有飛盤(26.6%)、音樂(le) 會(hui) 等人文活動(22.5%)、瑜伽冥想等舒緩活動(21.7%)和親(qin) 子活動(20.1%)等。

  常誌新在北京懷柔區經營著一家生態藝術營地,他認為(wei) 人類對於(yu) 自然的熱愛是一種本能。“這也是我們(men) 運營原生態營地的理念。在營地人們(men) 可以利用手邊的裝備和工具來實現自己的需求,開發各種玩法,可以玩得很複雜,也可以享受簡單隨意的生活,包容性很強,自由度也很大。”

  “這種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從(cong) 前被壓製了。”李海波認為(wei) ,以前營地服務不到位,讓大家覺得露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當露營變成一件很輕鬆的事情,開個(ge) 車說走就走,甚至不需要帶太多裝備時,就可能成為(wei) 大家更願意在周末短時間出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最近,孟真如和朋友們(men) 正在探索一種比“搬家式露營”更加輕量化的方式,隻需要自己開車上下山,再帶上睡覺、乘涼的一些簡單裝備就可以了,“這樣會(hui) 非常輕鬆,時間很寬裕,可以更專(zhuan) 注在與(yu) 朋友相處和欣賞美景上。”

  參與(yu) 此次調查的青年中,00後占21.5%,95後占27.3%,90後占32.9%,85後占18.3%;一線城市的占34.5%,二線城市的占39.8%,三四線城市的占20.1%,縣城或城鎮的占4.3%,農(nong) 村的占1.3%。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吳欣宇 記者 李潔言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